乐读窝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第19章

书籍名:《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作者:阿特


                                    

            黛玉忍不住破涕为笑,说:“你呀,真是个活宝。”

            “对呀,就是你的活宝贝。”贾五说着抬起身来想向黛玉身边凑去,身体一动,下半身疼痛难忍,支持不住,“哎哟”一声,又倒了下去。

            黛玉急忙扶住贾五,泪水又流了下来。

            “好妹妹,我吃了老那的药,一点儿也不疼了,这是装出来吓唬他们的。”贾五安慰着黛玉,“对了,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好不好?”

            紫鹃正好走进来,听了笑着说:“好啊,宝二爷那天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绝了。”

            “这回唱个正宗的北京小调儿。”贾五清清嗓子,看着黛玉,轻声唱道,“第一天我找你呀,你也不在,你妈妈出来……叼个大烟袋。”

            黛玉又被他逗得笑了,忙说:“胡说,我妈妈才不抽烟呢。”

            “我说的是另外那个,雍王府的那个。”贾五向她眨眨右眼,继续唱道,“第二天我找你呀,你也不在,你妈妈给了我……一锅盖。”

            “第三天我找你呀,你也不在,你们家的狗……咬了我的裤腰带。”

            五儿走了进来,把贾五脱下来的染了血的衣服收到一个黄铜盆里,准备拿去洗。

            她一件一件地翻着,忽然把一条腰带拎了起来,对着窗口仔细看看,突然叫道:

            “喂,你们瞧瞧,这个腰带上怎么会有字儿呢?”

            黛玉从五儿手里把那条腰带接了过来,放在贾五面前。正是蒋玉函送给他的那条腰带,浸了血的地方隐隐地显出字来了。

            “峨嵋金顶老庙后,大松树东一丈六。”黛玉口里念着,“这是什么意思呢?”

            贾五一下子想起了那天蒋玉函跟他换腰带时的神秘兮兮的样子,“峨嵋金顶老庙后,大松树东一丈六。”他嘴里念着,心里想,难道是有什么重要东西藏在那里了?

            看着五儿和紫鹃端着衣服出去了,黛玉附在贾五耳边小声问:“宝玉,你是不是十四阿哥的儿子啊?”

            “不会吧,太太又老又丑,怎么会和十四阿哥那个呢?你怎么想起这个来了?”

            贾五好奇地问。

            “那是你昏过去了没看见。”黛玉把早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看把十四阿哥和贾娘娘急的,真像是你的亲爹娘。”

            “哦。”和十四阿哥聊天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贾五的脑海里。怪不得他对我那么好呢,还老想认我当儿子。不过这个爹也不错,比假正经的贾政强多了。那贾妃也确实对我有点关心得出圈儿。他俩倒也是蛮般配的,一个王爷,一个娘娘。

            想到这里,贾五心里一懔,十四阿哥勾搭上了娘娘,那可是大罪过。既然黛玉都看出来了,那么在场的其他人肯定也看出来了。如果传了出去,十四阿哥和娘娘可就危险了。一瞬间,他真的觉得自己是十四阿哥和贾妃的儿子了,开始为他俩担起心来。

            “宝玉,那十四阿哥王府离咱们这里有多远?”黛玉忽然问。

            “他住东城铁狮子胡同,离这儿挺远的呢。”贾五说。

            “那他怎么来得那么快呢?从老爷打你到他来,还不到四分之一的时辰。”黛玉感到奇怪地问。

            是啊,贾五也开始琢磨,如果有人去十四阿哥那里报信,他最快也得半个时辰以后才能到荣国府呢。

            贾五忽然觉得自己掉到一个圈套里去了,隐隐约约地仿佛看到一个人在阴险地对他冷笑。

            夜深了。贾五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宝钗的疗伤药真不错,下体疼得轻多了。十四阿哥看来是宝玉的亲爹了,要帮他一把才对。贾五不禁又回忆起那天自己第一次参加御前会议的情景:

            太和殿上,康熙威严地坐在龙床上。十四阿哥站在旁边给他把笔墨准备好。贾五站在朝班队伍的最后,靠近门口。

            一个胖胖的太监尖着嗓子叫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四阿哥向前跨了一步,递上折子说:“陛下,四川总督年羹尧八百里加急军情。”

            十四阿哥接过折子递给康熙。康熙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说道:“格尔木失陷,西宁吃紧。这个王子腾,进攻不行,怎么守也守不住。”

            “陛下,前方骄兵悍将,王子腾又是汉人,军心不服。收拾这场残局,非老十四出马不可。”四阿哥说。

            “四哥说的是,”十四阿哥说,“儿臣也想早日出征。其实前方也有将才,比如说岳钟琪、张广泗等人。”

            “不行,不行。”四阿哥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咱们大清是金朝的后代,老岳家是岳飞的后代,几百年的世仇,靠不住啊,靠不住。”

            “四哥,宽恕乃是立国之本。中国历史那么长,哪个家族没有恩怨纠纷?在历史问题上纠缠不清,斗来斗去,乃亡国之道也。”

            “什么,亡国之道?”四阿哥火了,“大清国有七千万人口,不斗行吗?怕他做甚?”

            “住口!”康熙一拍桌子,“君子以仁义治天下,你以斗人、杀人为乐,虎狼之心,何堪为君!”

            四阿哥吓了一跳,急忙跪下,连连磕头道:“儿臣知罪!儿臣知罪!”

            康熙叹了一口气,说道:“起来吧。我大清武力夺得天下,杀人无数。如果不讲宽恕,那些被害人的后代造起反来,岂非国无宁日了么。当年叶赫被我皇祖努尔哈赤消灭时,叶赫部酋长布杨古说过:我死后有知,定要复仇。我叶赫部落只要存留一名女子,亦必复满洲。可是我们也没有记仇么,叶赫那拉氏的后裔也一样重用啊,马齐,你不是就有叶赫那拉氏的血统么?”

            大学士马齐忙跪倒说:“是,臣家世代感激皇上宽恕之恩。”

            贾五听到这里,暗暗叹了一口气,其实你们大清朝最后还是亡在叶赫那拉氏的后代--慈禧太后的手里了。

            康熙挥挥手让马齐起来,接着端起桌上的茶盅,抿了一口,然后说道:“老四啊,起来吧,你送来的这参茶还不错。”又转向群臣说:“上次老十四上了个变法改革的折子,大家都看了吧,议一议。”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四阿哥站了出来,说:“陛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可以变,但也得有个框框,我认为有四个不可变:祖宗之道不可变,孔孟之教不可变,满洲八旗的领导不可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制不可变。”

            四阿哥一发话,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臣们纷纷附和。

            九城兵马总督隆科多说:“是啊,无论如何也不能忘了祖宗。”

            大学士张廷玉说:“孔圣人乃是万世师表,动不得呀。”

            马齐说:“天下是咱们八旗贵族打下来的,当然得咱们来坐。”

            吏部尚书赵岩说:“皇上就是皇上,要是议会比皇上还大了,成何体统乎?”

            十四阿哥在纸上写了几个小字,笑着走到马齐身边,对他说:“你把这个念一下。”顺手把马齐的老花眼镜摘了下来。

            马齐用力挤着眼睛,把那张纸拿前拿后地看了半天,哭丧着脸说:“大将军王,没有眼镜我看不清楚。”

            十四阿哥把眼镜递给马齐,马齐颤颤悠悠地念道:“眼镜可是祖宗之法乎?”

            在场的人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十四阿哥看看康熙,康熙点点头,打开抽屉,拿出一只英国手枪交给他。十四阿哥把手枪填上子弹,用手一掂,向着隆科多瞄准。

            隆科多慌忙躲闪,连忙说道:“大将军王,千万别开玩笑,那玩艺儿是会打死人的!”

            十四阿哥一笑,问道:“你有祖宗传下来的铠甲,怎么还怕手枪啊?”

            太和殿里马上又静了下来,谁也不说话。

            退朝以后,康熙叹了一口气道:“老十四啊,这些人都靠不住啊。”

            想到这里,贾五叹了一口气,这改革变法真是步履维艰啊。非得把康熙的领导班子统统换掉才行,可是又能换什么人呢?

            朦胧中,忽然听得外面有动静,接着是晴雯一声娇叱:“什么人!?”

        第十八章  晴雯大战了因      

            晴雯跃出门来,一阵冷风吹过,尽管是练武的人,也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今年怎么尽是来寒流呢,她心里念叨着。看见一个黑影子一闪,向小竹林跑去了,晴雯紧紧地追了上去。

            那人一直跑到园子西北角的空地上,猛地停了下来,回头说:“四娘姐姐,是我。”

            晴雯借着月光仔细一看,是蒋玉函,在四阿哥家见过,就奇怪地问:“你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蒋玉函叹了一口气道:“说来话长。你把这个给宝玉,让他交给十四阿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扔给晴雯。

            晴雯接过来一看,是个金麒麟,和史湘云的那个金麒麟好像一模一样。

            “我得赶快走了,了因和尚一直在找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