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第29章

书籍名:《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作者:阿特


                                    

            贾五急忙把手放松,抱歉地看着黛玉,说道:“妹妹,别怕,大不了,我们一起逃出这个贾府。”

            “逃?”

            “是啊,我们逃到江南,逃到苏州去。”

            黛玉平生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是和宝玉在一起;二是回苏州家乡看看。现在这两个愿望都可以实现了么?她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贾五,说:“宝玉,你可不许骗我。”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贾五坚定地说。又伸出了自己的小拇指,“要不,我们来拉勾?”

            正在此时,忽然听得湖边传来一阵琴声。

        第二十五章  妙玉弹琴      

            琴声清越悠扬,忽而又转为富丽堂皇。黛玉凝神听着心想:“真是琴中高手!”

            贾五是见过世面的人,音乐会参加过不少,床底下经典音乐的盗版光盘就有一箱子。眼前此人虽然古琴弹得不错,但是还够不上专业水平,去年一个什么晚会上那个梳大辫子的白衣小姑娘就比她弹得好。不过,既然林妹妹夸奖,自己当然也要赞扬几句。

            还没有想好说什么,琴声忽然转成婉转凄凉。贾五拉起黛玉的手,两人循着琴声走去。

            琴声由凄凉又转为悲怆,一个少女的声音随着琴声唱了起来: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飘流?

            为神有灵兮何使我处天南海北头?

            “是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呢。”贾五说。

            黛玉”嗯”了一声,眼睛里又充满了泪水。

            歌声又变得凄苦悲愤: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亟我越荒州?!

            余音在夜空回荡,树上的树叶沙沙作响。贾五不禁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紧紧拉着黛玉的手,黛玉擦了一下眼泪,继续向着琴声走去。

            翻过小土坡,只见湖水边上,大柳树上挂着一个红灯笼。树下摆着一架琴台。琴台边上有一个小供桌,上面放着一个香炉。琴前坐着一个女孩子,一袭白衣,满头的长发像乌云一样洒落下来,正是妙玉。

            贾五不由得看呆了。

            只见妙玉叹息了一声,擦了一下眼睛,拿起几炷香,就着灯笼点着了,插在香炉里。一缕青烟袅袅地升了起来,妙玉双膝跪下,说:“可卿姐姐英魂不远,请饮此一杯。”说着把桌上的酒杯端了起来,向空中一洒,点点水珠落入湖中。

            “可卿,是秦可卿么?”贾五好奇怪,“她和妙玉有什么关系呢?”

            妙玉站了起来,应道:“姐姐,你的《红楼梦》的曲子我也学会了,你听听。”

            说着又走到琴前坐下,调弄了一会儿。

            黛玉轻轻地说:“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

            只听得妙玉随着琴声唱道: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明月情浓。”

            黛玉听了,哑然失色道:“怎么忽然作变征之声了?音韵可以裂金石了,只是太过。”

            贾五问:“太过便怎样?”

            黛玉说:“恐怕不能持久。”

            正说着,只听得”嘣”的一声,弦断了。

            妙玉站了起来,笑着说:“琴中忽出异音,想必是有高人在场,何不出来相见?”

            贾五忙拉着黛玉从树阴里走出来,笑着说:“怕打扰了你呀,你的琴弹得真好。”

            妙玉见是贾五,不由得一怔,也不理他,向着黛玉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请你喝茶呢。”

            “喝茶也算我一个呀。”栊翠庵后面转出来一个人,正是宝钗。

            “你们今天怎么都在这里埋伏着呢?”妙玉笑着说,“好,你们等着,我去烧茶。”说着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她出去,贾五悄悄地随后跟了来。

            只见妙玉让她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泡了一壶茶。贾五便走了进来,笑道:“骗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骗茶吃,这里并没你的。”

            妙玉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杯递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盂”。妙玉斟了一盂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贾五。

            贾五笑道:“常言世法平等,她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贾五笑道:“俗说入乡随俗,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执壶向斗内斟了一杯。贾五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

            贾五笑道:“我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二人便是了。”妙玉听了,方说:“这话明白。”

            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贾五听了一愣,上小学时听老师说过,雪花飘落时吸附了许多尘土,所以雪水是很脏的。自己也试过一次,用小罐头盒装满了雪,放在炉子上,结果化出来的都是泥汤儿。想到这里,不禁向杯中的看了一眼,清澈透明。是二百年以前空气中灰尘少吧,还是妙玉有个什么过滤的法子?

            黛玉知妙玉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正要约宝钗走出来,忽然见妙玉对她使个眼色。

            黛玉跟妙玉走到里屋,妙玉小声问黛玉:“你家是苏州人么?”

            “是啊,你也是么?”黛玉说。

            “算是吧,你父亲家哥儿几个?”

            “就他一个人。”

            “堂兄弟呢?”

            “也没有。”

            “咦,”妙玉奇怪地说,“他不是叫林如海吗?”

            “是啊,”黛玉也奇怪了,“你认识林家人吗?”

            “不,不认识,”妙玉支支吾吾地说,“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第二十六章  绣春囊的阴谋      

            乌思道坐在红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一颠一颠的,得意地说:“十四阿哥的人马已经过了临潼了,现在咱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赵姨娘给他斟上一杯茶,说:“别乐得太早了,你们那一肚子花花肠子,搞不成就是掉脑袋的事儿。”

            “大丈夫处世,有机缘立功名,就是罗锅儿趴马路--死了也值了。”乌思道笑着说,“再说了,我就是个活诸葛,算无遗策,算无遗策呀!”

            赵姨娘嘻嘻一笑道:“你就会吹牛。对了,你不是说一定要搞得这荣国府里鸡犬不宁么,这么多天了,也没见你憋出个屁来!”

            “呵呵,你还记着哪。”乌思道一笑,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你看看这个。”

            赵姨娘接过来一看,是个香袋儿,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一男一女两个人赤条条地盘踞相抱。

            赵姨娘满面通红,“呸”地啐了一口道:“你这个老不正经的,是从哪个小娼妇那里拿来的!”

            “什么呀,”乌思道忙分辩说,“这个叫绣春囊,凭着它,就可以把贾府闹个天翻地覆!”

            “怎么会呢?”

            “你听我说呀,”乌思道嘿嘿一笑,“那大观园里除了宝玉那小子,住的都是黄花闺女,如果和男人有了私情,她们的名声,贾府的名声,还不全都完蛋了?再说了,贾府现在主事儿的就是那凤辣子,如果出了娄子,还不得先怪罪她?”

            “哦?”赵姨娘好像明白了什么。

            “我们想办法让这绣春囊到老太太,或者王夫人手里,就说是在大观园里拣的,然后啊,你就尽等着看热闹吧!”乌思道得意地说。

            “那,你是说,让我把这个绣春囊交给她们?”

            “不行,她们会怀疑你,得找个她们信得过的。”乌思道说,“我们去园子里看看。”

            盛夏的下午,大观园里静静的,只听得见蝉鸣的声音。乌思道和赵姨娘躲在大柳树后面,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子名唤傻大姐的笑嘻嘻走来。赵姨娘心里一喜,说:“好,就是她了。”忙把绣春囊扔到小路中央。

            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做粗活的一个丫头。只因她生得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粗活简捷爽利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