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第120章

书籍名:《美国人读红楼:大话红楼》    作者:阿特


                                    后面的女孩子们一拥而上,大桶小桶地把贾五浇了个落汤鸡。

            贾五又好气又好笑,可是看着一群如花少女,也无法发作。左躲右躲,好不容易冲出重围,拍马去赶黛玉。

            乌骓马跑出了一箭之地才慢了下来。黛玉两眼含泪地说:“他们怎么这么欺负生人,我的衣服都湿了。”

            贾五忽然想起来了,向黛玉说:“林妹妹,你再看看他们。”

            黛玉抬头望去,只见那群人你泼我,我泼你,嘻嘻哈哈地,人人从头到脚都是水。她奇怪地说:“他们这是什么人?都是在干什么呀?”

            贾五笑着说:“呵呵,我们正好赶上这里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黛玉擦擦头上的水,不解地问。

            “对呀,这是云南土人的风俗,”贾五侃侃而谈,“传说古时候有个妖怪,奴役人民。而且他刀枪不入,谁也奈何不了他。这妖怪抢了七个女孩子服侍他,这七个女孩决心要为民除害,就酿了酒,把妖怪灌醉了,问他最怕什么。妖怪喝得迷迷糊糊的,就告诉她们说他最怕头发,如果用头发一勒,他的脑袋就掉了。等妖怪睡着以后,女孩们就拔了一根长头发,在妖怪的脖子上一勒,妖怪的头马上掉了。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谁知道妖怪的头一落地,就忽地起了一片火焰,火焰中蹦出来好多的小妖怪。大家都吓得不知道如何是好。胆子最大的一个女孩把妖怪的头从地上抱了起来,说也奇怪,顿时火就灭了,小妖怪们也不见了。可是一把妖怪的头再放下,火和小妖怪就又都来了。没有办法,只好就在怀里抱着。可是妖怪的头有血,还很脏,于是其他六个女孩就往这个女孩身上浇水,一为给她冲去血污,二来也怕有残火未灭。就这样,大家轮着抱,轮着浇水,一直浇了七天,那妖怪的头才彻底死去了。泼水节的风俗也就这样传下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相互泼水,也是祈福的意思。”

            黛玉听得出神,忽然又噘起嘴来问道:“不过,不过那怎么光是女孩子们泼你呢?”

            贾五笑着说:“他们的习惯是男泼女,女泼男,不可以乱泼的。刚才泼你的还不是个男的?对了,你的马一蹿那么高,你没掉什么东西吧?”

            “还好吧,”黛玉在身上摸了摸,“不过,不过,我娘给我的那个玉带怎么没有了?是不是掉在哪里了?”

            “要不,我们回去找找?”贾五建议说。

            “唉,算了,”黛玉叹了一口气,“那么多人挤来挤去的,去哪里找呢?”

            云南土人大多笃信佛教,寺庙很多。贾五和黛玉找了个庙宇寄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登程。黛玉看贾五戴着个大斗笠,披着棕蓑衣,不禁笑着说:“看你,就像个渔翁似的。是昨天被泼水泼怕了吧?”

            “呵呵,我才不怕呢,”贾五把另一份斗笠和蓑衣递给黛玉,“这是老和尚送给我们的,老和尚说了,云南的雨季就要到了,差不多天天会下雨呢。你穿上试试。”

            黛玉接过斗笠和蓑衣,笑着说:“我要是穿上这个,不就成了画儿里的渔婆子了?”才说完,她忽然心里一动,自己在大观园里也说过同样的话呢,想不到真应验了。

            二人沿着怒江边上走着。怒江峡谷是世界上最雄壮的峡谷之一,从江面到峭壁峰顶端有万尺之遥。山峰上白雪皑皑,奔腾的江水却漆黑如墨。贾五拉拉黛玉的手,说道:“林妹妹,你看,这水怎么这么黑啊?”

            黛玉向下看看,只觉得一阵眼晕,忙转过头去看着山峰的一侧,说道:“我看什么书上讲的,当地的土人称怒江为怒米挂,就是黑水河的意思。你看看,前面那一大片山都是黑石头。”

            贾五走到一块大黑石前,伸出食指蹭了一下,觉得那石头软软的,再一看,手指头一层黑。他知道这是天然石墨,就用刀子削下来一条,回头看着黛玉说:“林妹妹,这是你的石头了。”

            黛玉一扬眉毛,笑着说:“这黑石头和我有什么相干?”

            贾五用石墨条在黛玉的手心上划了一下,留下一条黑道道,也笑着说:“你忘了,那个典故上说的: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我们现在在大西南,这石头又能在人身上画道道,可不就是黛了么?来,我给你描描眉吧。”

            黛玉马上说:“我的眉毛够黑了,不用你描。”一面又闭起眼睛,任贾五用石墨条在自己的眉上画来画去。一种痒痒的感觉,她不禁觉得想笑。又想起自己第一天进贾府的情景,一见宝玉就觉得好眼熟,宝玉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颦颦”,还说:“《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然后就问自己有玉没有,自己说没有,他就又哭又闹,开始砸玉。一晃多少年过去了。那时两小无猜,现在两情相悦,不过世间的事物总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唉,就不知道我们能不能长久呢。

            两粒大大的泪珠从黛玉睫毛下滚落了下来。贾五一惊忙问道:“林妹妹,你怎么了?”说着掏出手帕给黛玉擦去泪水。

            黛玉睁开眼睛,微微一笑,说:“没有什么,我想起咱们府里的事儿来了。唉,不管那许多了,我们快走吧。”

            江边一带多是亚热带的森林,蕨藓铺地,古木参天,巨藤盘绕,不见天日。盘山而上,咆哮的江水声渐渐地淡去,代之以清脆的鸟鸣。五颜六色的鹦鹉、犀鸟、山鸡、孔雀在树间穿来穿去,马蹄过处,时不时惊起一只只的麋鹿羚羊。二人饱览着这山林野趣,黛玉忽然想起什么,说道:“宝玉,我们不会走错路吧?”

            贾五笑着说:“不会,我问过当地人了,这里去碧罗雪山只有这一条路,是从云南进西藏的惟一道路,叫做茶马古道。藏民需要川、滇的茶和盐,川、滇人需要藏区的马、骡、羊毛、牛羊皮、虫草等山货和各种名贵的药材,都是由马帮经由茶马古道运送的。”

            正说着,只听得对面远处传来一阵阵高亢的山歌:“入山只见藤缠树,缠得一年又一年,藤生树死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歌声中还夹杂着丁丁当当的铃铛响。贾五笑着一指,说:“你看,那不是马帮来了?”

            黛玉抬头望去,看到四个汉子赶着二十几匹马的马队走了过来,马背上驼着大大小小的口袋、箱子、箩筐。

            二人闪到路边给马帮让路。贾五过去向领头的汉子打招呼:“大哥,请问,这里去雪峨嵋还有多远?”

            “还有一天路程吧,”那汉子回答说,“小少爷,那雪峨嵋可是没有人烟的地方,您去那里干什么呢?”

            “是这样,”贾五犹豫了一下说,“我母亲病了,我去广济寺求佛祖保佑,结果晚上就做了个梦,梦到文殊菩萨要我到雪峨嵋金顶的老庙来上香,我母亲的病才能好。所以,我就和我妹妹来这里了。”

            “好,”那汉子双挑大指,说道,“您是个孝子,一定能得到菩萨保佑。亏得您问到我了,我是在这山脚下长大的,要问别人怕还真不知道呢。您二位顺着这条路往前走,第二座雪山就是雪峨嵋了。雪峨嵋右手边有个黄色的山包,那就是金顶。金顶上有个神湖,是菩萨住的。你们到了湖边千万不能大声说话,更不能叫喊,否则菩萨一生气,雷电大雨冰雹就会打下来。湖边有个小庙,听说是明朝洪武爷爷修的,不过,听说好几年以前就塌了。”

            贾五和黛玉相视一笑,应该就是这里了,他转过头去对那汉子说:“多谢大哥。

            也许菩萨是想要我们再建寺庙,另塑金身。唉,只要母亲的病能好,我们一定把庙再盖起来。”

            马帮去远了。贾五又掏出那块红绫,黛玉也凑过来看。高高的山峰,山顶上有一座小庙,庙后有一棵大松树。松树下,一条开满白花的小径直通山下一条小溪。

            溪水里卧着一头黄牛,溪岸上也有一棵大松树。地图下面是一首诗:“峨嵋金顶老庙后,大松树东一丈六,一径青石白花瘦,下至黄牛消息透,此峨嵋非彼峨嵋,怒江水逝梵林飞。”

        第九十六章  神奇的地道      

            贾五和黛玉连夜赶路,天明时分已经到了雪峨嵋山脚下。抬头望去,白云款款在山腰间缭绕,朝阳照在雪山顶上,银光闪闪。右手边的山峰,和那雪山似乎一样高,可是山顶上却看不到积雪,反而是黄澄澄的一片。这就应该是金顶了。二人精神一振,催马向上走去。

            路越来越窄,坡也越来越陡,大树渐渐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草地和一丛丛的灌木。马蹄开始不住地打滑了。二人没有办法,只好把马放在半山腰。贾五在前面领路,黛玉在后面跟着,渐渐陷入了迷雾之中。雾气越来越厚,三五步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只听得一阵阵鸟儿互唱互答:“得儿”“弟弟弟”,“得儿”“弟弟弟”,雾珠夹杂着露水打在身上,不一会儿衣服湿了大半。黛玉身子弱,走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的。贾五有心要歇一会儿,可是又觉得雾气中不宜停留,怕有什么瘴气,就一手拉着黛玉,另一手开路,两人跌跌撞撞地向上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