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第54章

书籍名:《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


                                    

            第十一团第三营以第八、第九连为营第一梯队,由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第八连配属重机枪3挺,无坐力炮2门;工兵2个班,喷火器6具为营右翼主攻连,由南向北突击,第九连配属重机枪2挺,无坐力炮1门,工兵1个班,喷火器4具为营左翼主攻连,由西向东攻击印军连部和主峰。第七连派出1个加强班配置在红山头正面,实行佯攻,掩护主攻部队侧后攻击,其余为营第二梯队,营属82炮连配置在第八连侧后,由营指挥并参加炮群火力准备。

            19日20时,各部队乘车闭灯开进,20日零时下车步行,5时前后各自占领阵地。主攻部队进入进攻出发位置后,进行近迫作业,利用印军空投场内的木箱空筒等材料构筑掩体,积极进行冲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炮兵分队进入阵地后,构筑火炮发射阵地,标定射击诸元;打援分队积极构筑抗击阵地,作好打援的各项准备。8时25分(天防区拂晓)实施炮火急袭。21门火炮突然猛烈轰击,红山头顿时浓烟滚滚。与此同时,主攻营各连乘机推进至距印军前沿几十米的地方,以减轻冲击时的体力消耗,减少伤亡。

            8时55分,步兵发起冲击,突破前沿攻入第一层台地,以抵近射击,歼灭堑壕内残存印军。第九连第二排为突击营最左翼排,由红山头西北方印军防御最弱处,猛冲猛打,仅20分钟即攻上山顶。战士高加斌冲在最前面,立即占领有利地形,掩护本排战斗。全排登顶后占据西北隅一角,加修工事,固守阵地,防止印军反扑,并以部分火力支援本营各连战斗。激战中高加斌不幸牺牲,战后追记二等功。第九连第三排由右翼进攻,主攻第二台地印军连部,当接近第二台地时,遭印军地堡火力拦阻,进攻受挫。排长曹天东即令喷火组摧毁地堡,喷火连副排长张虎生率喷火手何汝亮在步兵火力掩护下,向地堡左右两侧跃进,进至有效射程后即向地堡射孔喷火,第一瓶、第二瓶接连冷射(因天寒缺氧冷射率达50%),第三瓶喷出两股浓烈的火焰消灭了守军。排长指挥全排乘机冲上第二层台地,不顾火力的猛烈射击,直扑印军连部,在第八连支援下,一举将其歼灭。战后该排荣立集体三等功,排长曹天东荣立二等功,喷火连副排长张虎生、战士何汝亮荣立二等功。

            第八连攻上第一层台地后,见第九连第三排受阻,连长即命左翼排向第九连靠拢,支援其攻击。该排在运动中,右侧方印军投来两枚手榴弹,掉在该排战斗队形中间。排长董志学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手榴弹踢回,炸死2名印军,乘机率全排冲上第二层台地,炸毁地堡1座,歼印军数名,不幸负伤,仍继续指挥本排战斗,直至配合第九连第三排攻占了印军连部。战后,董志学荣立一等功。正当第一梯队排攻上第二层台地之际,第八、第九连的二梯队排加入了战斗,增强了纵深战斗的突击力量。此时战斗在第二层台地之上的兵力有4个排,各排均采取班组战术,以随伴火炮抵近射击,发挥喷火器、炸药包、爆破简、手榴弹等近战武器威力,对地堡遂个攻击,步、炮、工、化,协同作战,主动配合,摧毁地堡16座,全歼第二层台地印军。在第一梯队连发起攻击后,第三营营指即率二梯队连(第七连)及82炮连转移阵地,跟进至二层台地棱坎下,命炮连轰击纵深顽抗印军;命第七连随时做好支援第八连突击主峰的战斗准备。第八连第一排担负攻山头插红旗的艰巨任务。由副连长陈春田担任突击队队长,该排攻击方向靠近印军主要防御方向,防守较严,攻击十分艰难,多次受阻。但该排英勇顽强,前赴后继,打得十分出色。当他们攻上第二层台地时,已有两名红旗手伤亡,当进到距山顶10余米时,再次受阻。此时第3名红旗手中弹,倒在副连长身边,副连长陈春田抓住红旗,猛然跃起,大声疾呼:同志们冲啊!突击排的勇士们冲上山顶。在激战中副连长负伤,战士王仁青首先登上山顶。战士马世绪把红旗插上红山头。在第九连第二排、第七连佯攻班的夹击下,全歼山顶守军。战后,陈春田、王仁青均记二等功,一排荣立集体二等功。9时45分,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历时80分钟,歼印军62人,其中毙42人,俘20人,缴获81迫击炮1门、51迫击炮2门,轻机枪4挺,步(冲)枪26支,以及卡车两辆、电台两部,取得了西线自卫反击首战的胜利。中国边防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伤26人,亡8人。

            红山头攻克后,突击营立即整顿部队,调整部署,组织兵力,配备火力,改造工事,加固掩体,做好抗击印军援兵反扑和炮兵、航空兵火力急袭报复的准备。10时15分印军飞机1架临空,中国边防部队轻重火器一起对空射击,印军飞机带伤飞离。

            11时总参谋部电示:“根据当前西线作战的有利形势,望即严密组织乘胜扫除西大沟以北河尾滩、天文点两防区内之敌”;并通报康前指据打援指挥所报告:斗拉特派出三汽车援兵半途返回去了。根据总参谋部指示和敌情通报,康前指立即命令各部队乘胜扩大战果,继续拔点作战;警戒、打援、守卡分队相机拔点;第十一团第三营撤出红山头攻歼“天印8号、11号”哨卡,并向“天印9号”方向发展进攻。

            攻克红山头,一战撼敌。周边据点印军惊恐欲逃,担任警戒任务的工兵第三连,见“天印5号”印军欲逃,即主动请战。王洪杰副师长立即批准并命炮群掉转炮口,向“天印5号”猛烈轰击。工兵分队与“天12号”守卡分队互相配合,消灭了该点印军,拔除了该据点。

            担任打援任务的骑兵第三团在月牙山布防时受印军“天印31号”据点威胁,团长艾则佐夫·哈斯木、政治委员蔚福恭指挥突击分队拔掉了这一据点。步兵第二团打援分队第七连在副团长贺景福指挥下,战士们攀上陡峭的山坡,强攻印军17号据点,印军从山脊反斜面逃窜,逃进奇普恰普雷场中,触雷炸死1人,其余被工建第一○九团第一营生俘。

            担任守卡任务的“天17号”分队,发现“天印12号”卡印军欲逃,三次请求以本卡兵力予以歼灭,该印军据点设在天南河谷内,位于天防区最东南角,是深入中国境内最前的“尖兵据点”,拔掉该点对进入天南河谷的五六个据点影响很大。该点原有印军20人,20日晨调走10多人,17号卡与其对峙有日,对彼方情况了如指掌。守卡分队为步兵第二团第四连1个加强班,连长张大忠组织该卡9名战士攻击。他先派1个组绕至据点侧后,占领有利地形切断印军退路,并首先打响;以高射机枪和迫击炮向据点猛烈射击,他亲率1个组由正面向印军攻击。班长于振基冲在最前头,炸掉印军地堡2座;战士罗哲根腹部中弹,一截小肠流出伤口,他咬紧牙关用绷带扎紧腹部,坚持爬上一座小山包,用机枪猛烈射击,掩护战友堵击印军逃跑。经数10分钟激战,全歼印军。

            主攻部队第十一团第三营由红山头撤出后,即向“天印8号、11号”据点进攻,拔掉了这两个据点。

            以上各分队,继红山头战斗之后,又扫除“天印5、31、17、12、8、11号”6个据点(均为班据点),歼印军30余人,收复了失地。

            10月20日22时,新疆军区与康前指接总参谋部电示:

            “前面打得好,中央军委非常满意。据悉:敌已下令在我天河防区的残余印军据点烧毁物资后分头逃跑,因此你们应抓住战机,迅速扩大战果,排除万难,及时转移兵力,遵照军委‘乘胜扫除西大沟以北之敌,的指示,将残敌力争全部扫除。”

            康前指急令第十一团第三营在攻克“天印8号、11号”据点后,立即转战逼近“天印9号”,协同侦察连合歼“天印25号”以东天南河谷内印军。由“天印8号”至“天印9号”要绕6200高地。该处雪深没膝,严寒缺氧,气候极其恶劣,加之夜间行动速度缓慢。21日拂晓第三营赶到“天印9号”据点时,印军已于20日深夜逃窜了,侦察连没到达指定位置,没能协同全歼此股印军。至21日傍晚天文点防区入侵印军18个据点全部被肃清,给印军第一一四旅第十四营以沉重打击,歼其9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一部,收复全部国土。

            (二)急袭“加印14号”,速决全歼

            “加印14号”据点,位于加勒万河谷底,是印军入侵中国西段边境的又一重点方向。该处山高坡陡,谷深沟窄,悬崖绝壁,河水湍急,交通极为不便。

            1962年7月6日,印军廓尔喀联队30余人占领该处,10月初用直升飞机换防,由第一一四旅杰恃联队第五营第一连60人防守,以直升飞机空运补给,并在此处构筑工事、地堡、营房,企图长期占领。据点工事以地堡为主,河北岸台地构筑有6座,连指挥所设在河北岸,并有直升飞机升降场。河南岸台地构筑有地堡4个,各地堡之间有断续堑壕交通壕联接,印军生活战斗均在地堡内,进入战斗较快,南北阵地可以火力相互支援。

            第十团第三营在反蚕食斗争中与印军“武装共处”3个月之久,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印军据点。中国哨卡距印军据点100多米,该营早已做好了拔点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