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股票秘籍:看长做短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股票秘籍:看长做短

第7章

书籍名:《股票秘籍:看长做短》    作者:李君壮


                                    

            行情一旦展开,主力觉得有机可乘,随时可以调入资金开始快速收集。而且必须快速收集。因为,炒绩差股必须借势,大势一旦变坏,就要马上撤出来,给他的炒作时间是较短的,必须快速收集。

            由于绩差股在高位站不稳,炒高全凭一鼓作气冲上去;也由于主力不能收集太多的筹码,控盘能力不够,所以,要靠急拉猛抬,造成上升的冲力,带动起跟风者,借这种冲力,把股价炒上去。炒上去后不能像绩优股那样在高位站稳从容出货,所以,一定要快速出货。

            绩差股出货就是一个比到底主力的手快还是散户的反应快的比赛,主力要抢在散户看出自己出货动作之前把大部分货出掉。第一种办法是少建仓,快速拉起来一点就立刻跑掉,仓位少,出的快,涨幅不大。如果投入资金较多,建仓较多,出货变得复杂,就要做复杂的计划。在上升途中,就要开始出货;在顶部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出不了就向下砸盘出货,这样把追涨盘和抄底盘全部套住。由于要做好砸盘出货的准备,所以,在拉升时一定要拉出较高的空间。但主力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这么多获利,在拉抬过程中要增加持股成本,在顶部逃不掉时就要杀跌出货,杀跌要损失空间。里外里一算,主力在中间能拼出总幅度的三分之一的获利来就满意了。

            绩差股炒作大量消耗空间资源,但主力自己的获利则不太高。

            为什么有的主力喜欢炒绩差股呢?炒绩差股的好处就是快,由于减少了收集和收集后等待机会的时间,炒作过程紧凑,收集、拉抬、派发一气呵成。如果以收集10天,拉抬10天,派发10天计算,主力可以在六周内完成完整的一轮炒作;如果主力手快,时间还可以更短。所以,如果以单位时间资金产生的利润率来计算,炒绩差股是较高的。所以,炒绩差股是一种短炒行为,就算投入资金较多,开的空间较大也还是要短炒。短炒的特点是愿意牺牲利润换取时间,以追求最大利润率。

            七、怎样炒绩优股

            绩优股炒作与绩差股炒作正好相反。绩优股的特点是主力建仓难,但拉抬容易;拉高后只要不主动砸盘,大势也没有出现暴跌,则可以在高位长时间站稳,可以从容出货。所以,绩优股炒作的关键是建仓。

            绩优股炒作是做价值发现,某个股票被市场所低估,主力抓住这个机会,建仓后将其推高,获利了结就可以了。

            建仓过程就是抓住市场所出现的错误,这是炒作成功的关键。而绩差股的炒作,是想希望炒高后,仍有人犯错误,在高位继续追进。其炒作的关键是出货。在股市中取胜要依赖于对手犯错误,对手犯不犯错误和能不能抓住其错误是取胜的关键。炒绩优股是抓住市场已犯的错误,炒绩差股是期待市场在未来会犯错误,炒绩优股比较稳健。

            绩差股炒作的关键是诱使市场犯错误,诱使散户在高位追进,达到派发的目的。绩优股炒作的关键是抓住市场的错误充分利用,诱使散户在低位卖出达到在低位建仓的目的。所以绩优股的炒作要充分挖掘股票的潜力,把较大的上涨空间转化成赢利;而炒绩差股则要浪费较大的空间,诱使散户犯错误。所以绩优股的炒作特点是资金大,大量收集,稳步推高,平稳出货。

            主力通过调研,发现有较大潜力的股票后,可以大量收集,以后拉到高位再慢慢出货。因为跟进的人不少,在收集过程中,主力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要在低价位收集,所以主力最怕惊动市场,在自己完成收集前把价格炒上去,牺牲了主力宝贵的空间资源。一般的做法是隐蔽、长时间吸筹,而比较积极的做法是利用市场下跌逆势吸筹,或主动打压制造恐慌性抛盘,借机吸筹,等等。反正主力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在低位完成吸筹。

            只要在低位吸到了足够的筹码,则绩优股以后的炒作是很简单的。因为主力锁定筹码后卖压减少,盘子变轻,较容易拉抬。主力在拉抬初期买入的股票也成了仓位的一部分被锁定,所以越涨越轻。在达到通吃的股上,主力不必刻意拉抬,锁定仓位不动,股价会自己向上走,盘面上会出现很短的小阴小阳,行情没有震荡的向上飘,一直到主力的出货位,主力出货才会引发震荡。

            绩优股的出货动作只要不太快,是不会引起暴跌的,主力一般没必要牺牲空间砸盘出货,所以,典型的出货手法是缓慢平稳出货。

            大部分股票处于典型的绩优股和典型的垃圾股之间,或者偏向于绩优股或者更接近绩差股。理解了绩优和绩差股,可以帮助理解一般股票的炒作。

            八、小盘股和大盘股(1)

            衡量一只股票盘子的大小有两个标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盘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多少。

            从炒作规模上考虑,一只股票盘子大小不仅决定于流通盘的多少,也决定于股价。比较合理地度量一只股票盘子大小的指标应该是该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价乘以流通盘。比如,一只流通盘2亿的股票,股价3元,另一只流通盘  4千万的股票,股价20元,哪一个盘子更大?哪一个炒起来占用的资金多?当然是后者,前者流通市值为6亿,而后者流通市值为8亿。如果以主力炒作需要备下总流通市值70%的资金计算,则做前一只股的主力需要42亿元,后一只股票需要56亿元。所以做盘子大的股票要求主力更有实力。

            以总流通市值计算盘子大小,则股票盘子大小是变化的。比如,前面那只股票,如果价格由3元涨到了6元,则6亿元的盘子变成了12亿,盘子变大。如果主力有  42亿元,他先以3亿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亿股,占总盘子的50%,还剩下12亿元,按当时股价相当于流通盘的20%,占外面未锁定流通盘的40%。主力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控盘,也就是用12亿元控3亿元的未锁定盘子。如果以控盘资金和未锁定盘子的比例作为度量控盘能力的指标,则此时的控盘能力为  40%。以后主力一路把股价拉上去,假设在拉抬过程中他进进出出,一路不赔不赚,到股价6元时他还有12亿元的控盘资金。此时外面未锁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亿元,庄家的控盘资金占未锁定市值比例下降到20%,庄家控盘能力下降。

            可见,在拉抬过程中主力的控盘能力是逐渐下降的,这也是限制了主力炒作目标位的一个因素。如果有资金,哪个主力不知道炒得越高越好呢?就算炒上去呆不住,出货时再回吐很大一段空间也还是拉高一些开出更大的空间更划算。但拉多高是要受主力实力限制的,如果主力的实力不足,控盘资金少,则随着上涨,当控盘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不敢再往上炒了。所以,要炒多高的上限决定于主力有多少控盘资金,控盘资金充裕炒得高,控盘资金不足炒得低。

            随着拉抬主力的控盘能力下降,这时主力可以利用临时贷款补充控盘能力,或者卖掉一部分建仓股票补充控盘能力。此时,留下的未锁定筹码越多则为了补充控盘能力需要借的钱或卖的股票就越多。

            极端情况是绝对绩优股的通吃炒作和绩差股的短炒。前者锁定筹码极多,外面留下的市值很少,即使股价翻上几倍,也不用补充太多资金就可以维持控盘能力,稍微卖掉一些股票就可以保持控盘能力了。这就成了边上涨边出货,边出货边增加控盘能力打开上涨空间。所以,边上涨边出货不仅是一种出货手法,有时还是炒作所必须的。

            绩差股短炒把大量的市值留在外面,随着上涨,主力无法通过卖股票维持控盘能力,只有通过贷款。但大量短期代款风险很大,所以,这种主力炒作时上涨空间的上限是一开始就决定了的,缺乏进一步向上打开上涨空间的能力。所以,通吃手法炒作往往可以把股价炒得很高,经常以翻几倍计;而绩差股的上涨空间则有限,涨个百分之几十就差不多了。

            至于流通盘的作用,股票流通盘的大小对股票走势的特性有影响。比如,在股票同样市值下,高价小盘股和低价大盘股的股性还是有区别的。

            在业绩相同的情况下,流通盘小的股票会比盘子大的股票定价高。这是因为股价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股票的供应量就是股票的数量,股票的需求量就是市场上想买这只股的资金量。

            针对一只股票,每个投资人都有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价位,也就是说愿意在这个位置上持有该股票。设想把每个价位上愿意持有的人数和资金量进行统计,则可以形成一个柱状图,愿意在高价持有的一般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对一个适中的价位可以接受,还有人只愿意接受极低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是这样的,从出价最高的人开始向下数,一直到需要等于供应量,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市场的交易过程就是在找到这个价格。所以,在需求量分布相同的情况下,小盘股的价格会高于大盘股的价格。

            八、小盘股和大盘股(2)

            在同一个市场上,同样一群投资人,对于业绩相同的股票,需求量分布应该是相似的;但大盘股的供应量比小盘股大,可以有更多的人持有,所以价格自然比小盘股偏低。

            股票的价格是不断变化的,反映出需求量分布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心中对一只的价格定位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