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校园民谣志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校园民谣志

第13章

书籍名:《校园民谣志》    作者:李鹰编


                                    至于住大House,那得算是后来的事了。1995年,卢庚戌加入朋友的乐队在各酒吧演出。1997年的时候组成自己的未名乐队。那几年小卢开始投入到创作与演出当中。1998年,他举办个人清华快乐园演唱会,结识当时广州的音乐人陈梓秋,没多久之后和他订了一份不太平等条约,签约“喜洋洋”。在陈梓秋帮助下开始筹划个人专辑,1999年制作,2000年出版个人专辑《未来的未来》。

            出完自己的个人专辑后,市场的反响不错。但没多久,又渐渐平息下去了。之前卢庚戌专门找人教过他发声,但高音部分一直不理想。再加上也希望在音乐上有点新东西,小卢找到了当时在广电部混日子的校友李健,组成了最初的“水木年华”组合。本来他想叫“水木清华”的,彰显他们俩都是清华毕业的学生,后来怕清华那边有人不答应,才换了“水木年华”。

            记得2004年5月初的某天约了小卢在亚运村的一家茶馆里聊天。那天小卢很高兴,因为他在和我见面前的几个小时终于写完了下一张专辑里的所有的歌。这个创作的过程持续了十年,最早的一首是1993年就写完了的《爱春秋》。那天聊天的时候他偶尔会分一下神,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他的母亲心脏病犯了,一直住在阜外医院。

            卢庚戌不想外界把自己当做校园民谣中的一员,他一直想把自己往外摘,不希望将自己划入一个已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校园民谣”中去。他现在打扮得很时尚,越来越像个演艺圈的人。为了当一个合格的歌手,他去作过整容。这点他在所有公共场合都极力否认,其实朋友们都知道。但都觉得他挺不容易的,没必要取笑或怎么着。刚出道的时候他戴着各类不同的眼镜,现在他把眼镜也给摘了。看来他觉得当一个经常出镜的艺人,外貌很重要。

            ·李健:世家子弟·

            如果李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那他现在应该在唱京戏,行当是武生。李健小时候在艺校长大,那时候京剧已经不景气了,但他还是学了几年的京剧。小时候他长得比别人高,老师说,这孩子别学了,长到一米八就废了,他就停了。现在李健的身高是一米七五,说明当年的老师看走了眼。

            李健的母亲也是京剧演员,阿姨是拉小提琴的,然后还有其他各类七大姑八大姨叔伯什么的好像都与艺术沾点边。所以他应该是世家子弟。既然学不了京戏,作为世家子弟当然得学点什么其他的。于是他在高中拜师学习古典吉他,后来他以一手好古典吉他在清华校园里挣得薄名。

            高三时李健学了几个月的民族唱法,然后就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汇演并得了个第一名。当时他想进中国音乐学院或是沈阳音乐学院。此时清华及时地给了他一个保送的名额,省了他选择的麻烦。上清华一是好听,二是比较稳妥。搞艺术终究还是没能挡住学好数理化的号召。李家几代人里面也终于出了唯一一个学工的,于是李健被保送到了清华。

            如果不是2001年李健在“水木年华”的一进一出,相信他的名字仅会在清华的校园音乐史上流传那么几年,并最终被淡忘。

            清华里的艺术特招生其实有点不招人待见。在那个高考状元榜眼探花一把抓的地方,因为会吹拉弹唱被送进来的人,除了在学校的文艺汇演时露点脸,其他时候并不占什么优势。不过李健给我的感觉他一直是个很骄傲的人,没觉得自己是艺术保送生就怎么着。在清华学好数理化的同时,李健还学了三年古典音乐,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时他两边跑,骑自行车穿越北京城。李健说他当时压力太大了,清华里他们系也算是功课最重的。后来在音乐学院上了两年半,其实学三年就能毕业了。可音乐学院的作品分析和清华本身的实验根本没法同时完成,权衡利弊后,他选择了放弃音乐学院的课程。他说如果考试全过的话,现在就算是双学位了。

            卢庚戌、李健、水木年华(3)

            学过专业的人,曲高和寡也正常。他毫不掩饰地说,刚进校园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校园歌手都能够吸引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技术不好,而他是一个特别注重技术的人,很多人琴都弹不准,谱子也不会看,尽管现在他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了。有一次郁冬、潘劲东他们到清华大学来演出,歌什么都挺好听的,场下掌声雷动。但李健就对身旁的曲磊说,这些人怎么这么不重视唱功啊。当时曲磊很惊讶,他说,唱功这个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这时就轮到李健惊讶了。

            在那段时间,李健最喜欢老狼,因为老狼在这批人里面是唱功最好的,而且在职业歌手里面唱功也是不错的。后来当他自己当了歌手后,宋柯跟他说,你要记住,你不是永远都在清华或是北大的草坪上唱,当你面向观众的时候,观众是把你和磁带里的所有歌手按一个标准去比较的。这么一想,李健觉得当年追求点儿唱功其实也没错。

            刚进校的时候他像所有大学新生一样,无忧无虑,开始长肉。他那时候比现在要胖三十斤。那时候家里给钱了,也不太会节制着花,天天一个鸡腿几瓶酸奶,一个月就胖了二十多斤。那会儿他基本待在学校不出去,按李健自己的说法当时连天安门在哪儿都不知道,只知道学校门口有375路到西直门倒地铁。

            李健认为自己算不上是和校园歌手一批的人,说别人是因为看到他从学校里面出来,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跟校园音乐有关系而已。“我那段时间在清华里面连参与者都不算,说观众还更恰当一些。我在学校的时候跟外校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接触的。”李健说,如果非要算,他在学校时和霍光、张璐接触得比较多,还有小卢。小卢那时候和他们一届的人混得不多,跟小几届的人倒是常在一起。还有北大的杨丹涛,当时外校和广院的人可能交流得最多了,有戴妮、蒋小月他们。其他人真正熟的是在当歌手之后。

            作为一个校园民谣的旁观者,李健最喜欢两个作者,一个是郁冬,一个是高晓松。高晓松的音乐有种阳光的感觉,郁冬是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他更喜欢后者,他说这是因为与他的性格比较贴近。校园民谣最火的1994年他只买过两盘专辑,一盘是《校园民谣1》,然后就是《校园歌谣2》。

            毕业后李健到广电部上班。在工作那两年干的事特别少,上班没干什么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也做得很少,反倒是看了很多闲书。那时候就是觉得上班不太好,不喜欢那种制度,反正就是在学校里自由散漫惯了。当时做了一个叫《远东往事》的纪录片,俄罗斯音乐风格的。还做了个电视剧,叫《不想重来》,那个戏里有杜雨露、陈玉。无所事事的时候小卢来找他,他就答应了。两个人一起把“水木年华”这个组合的名号打响,然后就分了。小卢想做更摇滚、乐队感更强一点的音乐,也希望在组合里更有主导性。两个人都能算是艺术家,李健也有自己的想法。用俗一点的话说,这叫两人在艺术道路上有了冲突,于是就解散了。现在李健唱片约签给了泰达,张乃申出钱做唱片,经纪约签在郑钧的公司。跟泰达的合作是因为“水木年华”的两张唱片都是泰达发的,当时他自己的专辑做出来之后给老张听,老张很喜欢,所以就有了合作。和郑钧的合作是因为李健当时刚好有个机会参加广西民歌节的征稿活动,正好他的歌曲还得奖了,组委会邀请李健去参加。那歌是陈明唱的,郑钧听到了之后说挺好听的,问谁写的,李健说是我,然后送了他一张专辑。一周后李健就和他签约了。

            李健说他不太会经营自己,不是个合格的艺人。证明是他从小到大都不喜欢照相,几乎没什么照片,而且在镜头前面特别不自然。现在做音乐也是因为爱好,不是想当一个艺人。他对现在所干的事的理解是,流行音乐是一条小河,真正的大海是交响乐。流行音乐感受的东西特别多,这个从歌词和编曲上能达到。这对他来说更能力所能及一些,所以他就先干这个。

            卢庚戌、李健、水木年华(4)

            ·缪杰:从年薪20万到水木年华·

            缪杰和李健是同班同学,李健从“水木年华”退出后,另外两个清华毕业的人补了进来,一个是缪杰,另一个叫姚勇。现在姚勇也退出了,“水木年华”又重新回到了两个人的组成状态。

            缪杰2004年的时候还在北京三里屯路口租房子,1700元一个月。当时他租这间房子是因为斜对面就是IBM在中国的总部,也就是他的前公司,从那儿走过去上班只要五分钟。缪杰那时候其实已经买了房子了,在和平里,三环内一套12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那个地段估计怎么也得8000块一平吧,但他一直没住过。买房的时候他还在IBM上班,月薪上万,而房子刚刚下来等他做完装修后他已经从公司辞职了,变成了专业歌手。首付是已经付完了,月供成了问题,更别提还要给新房子配家具家电什么的了。所以他没钱住进去。只能把房子租出去,他还住在三里屯。

            缪杰压力最大的时候,就是他刚刚答应小卢加入“水木年华”然后从IBM辞职出来的那段日子。按照外企的惯例,如果提出辞职得一个月之后才能从岗位上离开,但那个月缪杰已经没有心思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