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贼三国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贼三国

第314章

书籍名:《贼三国》    作者:pener


                                    梁山群寇驾雷至,凌空入世逞豪强。宋代英雄散汉土,草莽气魄居庙堂。将相谁言自有种?小当为霸大为王!帝胄玄德称仁君,收得流贼充军营。本念爪牙尚可用,孰料帷幄藏祸心?东西征伐尽如故,孙曹战和雪刃纷。凤雏恃才寻明主,宋江诚挚薄天云。西蜀僻路杀气浓,雒城箭丧急先锋。两川略地如席卷,不见天府藏险凶。曹瞒兵退七军没,白衣吕蒙陷关公。三分豪杰展才俊,天机诡谋伏隐衷。东征恰乘昭烈怒,一龙混江孙吴覆。永安再无托孤悲,成都犹闻通天鼓。汉家旌旄蔽日飞,将士腾跃胜貔虎。喜得草莽真英豪,即兴炎刘复中土。故都遥遥已在望,平海忽生千尺浪。恩信未解倒干戈,养虎终承爪牙亮。粱州道寒埋忠魂,蜀郡城孤殒贤相。君臣不堕汉家威,浩气留待渔樵唱。天机虽设还魂计,史郎奋身殉汉帝。承他十载吐哺恩,岂为功名负忠义?玄德传首入许昌,仁君枭雄接踵逝。曹氏手足自相争,魏继汉统是今岁。仲谋另怀别样胎,潜军用武图江淮。怎料黄雀伏脑后,夷州空望海波回。梁山十路兵甲起,华夏九州凌风雷。谁言草莽无大气?金戈烈烈鼙鼓催。三战尽夺中原地,苍穹迭见将星坠。斗阵堪识军师谋,轰雷一震万马避。黄钺白旄拥华坛,罗盖玉陛环车骑。洛阳今又新朝开,六合谁闻征人泪?万岁一怒伐西川,忠良进谏皆等闲。苦战堪把西蜀定,精兵数万道中眠。南征北拒多功绩,萧墙伏祸在眼前。最恨董平无忠义,怀愤竟将手足残。大宋疆土广万里,呜呼朝堂变生矣。毒计本自心魔生,长城几处不自毁?千载恩义倾一朝,蜜语谆谆薄似纸!遂令戴笠与担簦,翻作图穷即现匕!兄弟含恨任苍茫,复提雄兵向河梁。欲令八荒归一统,推锋扬旗逼邺漳。百战辛劳亏一匮,铜雀火烟俎二皇。盖地雄师随风去,白骨平沙哭夕阳。吴用犹将残局撑,奈何手足多凋零。曹真司马分军进,中原州郡次第平。临江山中游魂泣,南郡城外降幡行。贼乱三国成虚话,惟留笑谈共酒烹!

            (【贼三国】完)

        正文之外  《贼三国》后记      

            2007年5月10日,《贼三国》第一百四十回发表于各连载网站。至此,这部百万字,前后历时五年的文言小说告以终结。原先非常想在4月29日终结她,以此为我自己的一段心情划上段落。但最终还是失败。或许天意让这种人为强制的段落虚弱无力罢。笑。

            早在几个月前,预计了《贼三国》即将结稿,便决定写点什么。然而写点什么呢?若是去系统追究其间的文学分析,情节构建,是给自己徒增新的职责,未免画蛇添足。顺势随意说点我在这五年里的感受罢。对我而言,这真是相当重要的五年呢。至于叙述混乱,不成系统等等,大家也勿苛责了。

            话说2002年的一二月间,恰是第N场雪飞舞的日子。一位叫“梦影月痕”的哥们在水木清华的三国版贴了他自己初中时候写的半部小说《千载逐鹿传奇》。开头便是宋江等一百零八将被怪风刮到赤壁战后,与三国群雄争霸的故事。后来杨家将、呼家将乃至隋唐好汉也都纷纷加入,正是时空错乱,好不热闹。问题是他将梁山群雄塑造得忒是厉害,一出场,秦明、林冲、李逵、单廷圭、魏定国五个贼头带着一千贼兵,也不用计谋,只一阵两伊战争般的狂顶,便把曹仁曹洪曹纯等率数千人马守把的南郡生生夺下。其中牛金被李逵“只一合,砍成两段”。随后竟逼得曹刘孙马刘(璋)各路诸侯联手对付,堪堪战个互有胜败。

            有没搞错,这里是三国版耶!众虽各有其偶像而且常常相争,安容得区区一山之寇这般嚣张?于是纷纷声讨其贬损三国英雄的恶行,顺带嘲讽梁山好汉战力,倒真应了《千载》中三国诸侯联合对付梁山的段子。说那一百单八人真若入汉,或如此如此,或这般这般,总之必然做了三国英雄盘中鱼肉。其中最夸张的一个道:“操令夏侯杰为大将,蒋干为参军,引兵三千往讨,不日乃平。”

            谴责声中,我作为当时的三国版主,又自诩颇有文才,遂决定亦写一部来作个对比。由此,贼三国之初,纯是带有较劲、斗气性质的东东,自不能太讲求严谨和宏观布局。比较《千载逐鹿传奇》来,梁山们入汉的方式由风换成了雷,切入的时间不变。小地方的设置俱是偷懒的。由于本身带着贬梁山的主观情绪,所以有了长沙城下黄忠魏延二将几乎杀得梁山主力束手无策,有了吴用从一开始就刚愎自用和阴险奸诈的嘴脸,更有宋江在相当长时间里无能、无德且无度的弱智表现。

            当时我在三国中是倾向曹魏的,故心中原备的大纲,准备由英明神武的曹操来收拾掉梁山贼;又为了显得梁山贼并非被曹刘孙合力大败,先让刘备在梁山贼帮助下灭掉东吴,再由梁山贼造反灭掉刘备。若以《三国演义》的温酒斩华雄为例,我是存心把曹操当作关羽,宋江作华雄,刘备则贬到了俞涉潘凤的位置。为满足捧曹操臭脚的欲望,不惜生拉硬扯地构造了一个颇为别扭的历史过程。后来立场有变,过程却未作大的修正。前面数回中刘备的城府,诸葛亮的心机,多少也都带上些微的灰色。

            然千古兴亡也悠悠,不尽江河奔流。写作固然是作者按自己构思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真正投入的作者,却也难免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和剧情所感染和制约。况且这里的人物还是原本历史上有血有肉的英雄呢(偷偷说一句,何况懒惰的作者把这个小说拖延了数年之久呢,这期间本人见识与立场发生改变也是正常的。)于是惊回首时,我发现自己已经由魏派变成了蜀派,开始为刘备守仁一世的魅力,为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的风节感激。于是从梁山反戈一击开始,蜀汉的崩溃过程成为倾注最多热血与最让自己感动的章回。蜀汉覆亡之后的历史,便少了英雄垂泣的悲壮,而简化为攻战杀伐的套路。不再一味褒曹,而梁山内讧的强化,曹丕在紧要关头的牺牲,归根结底还是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之间找到的均衡。

            人物的塑造和能力设定历来是此类小说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虽则当初为了斗气贬梁山而写的这部小说,然一旦入了角色,终不能就真的写成“操遣夏侯杰引兵三千不日乃平”。于是读者对梁山众武艺、谋略和统兵能力的质疑一直出现。自然,也有梁山的拥趸认为后知后觉、科技和武术进步的优势还远远未体现出来。作为作者,为了构筑小说整体的均衡,有时必须对设置进行常规推理之外的升降。如果这种升降不能为大多数读者接受,大约说明作者调整能力不够好罢^_^。

            如一位读友所言,《贼三国》是“贼乱三国”,不是“三国英雄剿匪记”。对我自己而言,不满意的多发生在前面章回,因为个人喜恶造成大褒大贬的意味太浓,甚至宋江不但拳勇德谋俱无,连拿出金珠去买军粮都要肉疼。这种心态下的创作一方面自然淋漓痛快,却也少了些严谨。毕竟,以罗贯中和施耐庵的文笔,在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有详有略,甚至多脸谱化和影子化的。我的文笔远逊二公,却欲在相同级别长短的一部小说里面把两家人物一并塑造,兼之还有翻案和复杂定位的野心,那犯上眼高手低,捉襟见肘的毛病也是难免了。

            定下140回终结的计划后,才发现这种预定框架下的写作异常痛苦。因为你再不能如原先那样,可以较为随意对每一个让你眼前霍然的分支进行随意的发挥和探索,而必须受制于“还剩三回了”“还剩两回了”的算筹。这种窒闷实在是我这种习惯散漫者的大敌。于是把每一回字数拉长(最初贼三国每回五六千字,后七八千字。从130回起每回突破了1万字,最后几回甚至都在1万5千以上),仍难免显得仓促和混乱。现在看来,贼三国写到150回是完全可以的,甚至写到150回,在章回架构安排上会显得流畅和均衡许多。然而假设真要订下这般计划,亦很难保证能准时完成罢。况且,诸葛亮是在74回战死的,而因为某种原因,我不愿意让诸葛亮死后的情节占据章回的一半以上(字数已非我能控制,叹)。也算为了这小小的偏执,让文章显得生硬,是我应向大家感到抱歉的。

            关于贼三国的出版,因为作者本人比较懒散,都是坐待书商上门。既缺乏合作的积极主动,自然也难以真正推动运作。最初茅庐有客是在03年秋天,彼时贼三国刚开始写作一年多(而章回已完成半数),书商希望能在年内完成,参加04年1月的北京书展。那会虽计划是写一百回(一百回要结束,大约真的只有寄希望曹操三下五除二把不知死活的贼寇一扫而光了),然而我的一个严重毛病是:一旦开始脱离单纯娱乐写作而进入出版接洽,写作速度顿时大为放慢。这实在是无可救药的特质。

            最后出版的事情中途夭折,而贼三国的写作反而自此频频进入了屡被读者抱怨和指责的拖稿时期。其后又有几家书商联系,最接近的是04年底05年初的雷一同兄,不但签订了合同,支付了预约金,而且开始了插图设计和营销策略讨论。我也为对稿件进行了修改,在原先网络上发表的1-74回基础上整改为60回所谓《实体版》,42万字。(那是在05年1月,每天凌晨3-5点睡觉,下午1-3点起床,尝尽了在樊笼中舞蹈的苦头)实体版中自以为对情节呼应和人物塑造进行了正面调整,然而看过的读友多认为从文笔流畅和情节爽利上反而大不如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