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59章

书籍名:《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作者:朱晓艳


                                    

            山田乙三所渴望的横刀跃马、沙场征战的机会终于降临了。在“满洲国”始终活跃着抗日游击队伍,反抗日寇的殖民统治。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革命军自1935年起,联合东北其他抗日武装组成了抗日联军,其组织性、战斗性大为提高,使日寇在东北寝食难安,恨不能“灭之而后大快”。为了能够尽快消灭活跃在自己“战略后方”的抗日联军,关东军绞尽脑汁地制订了大规模的讨伐计划。当时的抗联主要活跃在东北地区东北角的“三江”省,因而这里也就成了日寇“剿匪”的重点区域。日本军部为了加强镇压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力量,于1937年3月,任命山田乙三为第十二师师团长,派往“三江”省的牡丹江。

            山田乙三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后,第一个目标即是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在牡丹江地区,山田亲自指挥日伪军、警、宪、特,大肆搜捕和屠杀地下党员。当时东北地区较其他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相对薄弱,边远农村人烟稀少,加之冬季漫长,非常不利于游击战的展开。而且,山田在“三江”推行“大检举”的政策,使大批地下党员和抗联战士被捕牺牲,这一地区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

            不仅如此,伴随1938年10月关东军在东北全境实行的“大讨伐”的展开,山田乙三率领第三军团对抗日联军围追堵截,企图将其围歼在“三江”省境内。山田采取“梳篦战术”搜剿深山密林,摧毁抗联密营和地下粮食储藏地,制造无人区,遂使三江地区的抗日联军的斗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

            除了对抗联进行军事“围剿”之外,山田乙三还大肆对所辖地区进行经济掠夺,以保证日军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山田乙三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指使日伪政府巧立名目、增加捐税。仅牡丹江地区珠河县,1937年的捐税就比1935年增加了两倍半。而这仅仅是按伪政府的净收入计算的,实际上层层加派,花样繁多的敲诈勒索,落到每户头上,增加的倍数就远大于此了。

            山田乙三的第二个办法就是执行日伪政府所谓“交储蓄金”的政策,该政策强迫农民每人将每年收入的30%交储蓄金。这种储蓄金交了以后,便石沉大海,无日偿还,名为储蓄,而实与白日抢劫无异。

            日军将东北三省视作“帝国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侵华攻苏的战略跳板。在处心积虑地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把武装本国在东北的移民作为加强殖民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从1937年起又开始推行所谓的“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准备用20年时间从日本国内向东北移民一百万户,巩固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山田乙三是这项侵略政策的积极推行者。1938年春,升任第三军团司令官的山田乙三,命令其所属部队以保护日本移民为借口,闯进牡丹江地区的珠河、苇河一带。他们把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农民赶出家园,霸占土地,强占民房,掠抢民财,使这些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他们还强迫丧失了土地的农民做长工,从事各种各样繁重的劳役,辛勤劳作一年不仅分文不给,而且稍有不满,便以“反满抗日”的罪名施以毒打。

            末任东军司令山田乙三(2)

            1938年12月,随着侵华步伐的加紧,日军进行了军队序列调整和人事变动。山田乙三在东北镇压抗联和抢夺战略物资的“表现出色”,被升任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接任原司令官俊六的职位,并被晋升为陆军大将。1939年10月,山田乙三被调回日本,任日本军事教育总监,此职乃日本陆军的最高职位之一。后又转任日本防卫司令官。

            1944年,山田乙三接替梅津美治郎担任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洲国”全权大使。重新踏上自己战场生涯之始的这片土地,等待他的还将是屡立“战功”、平步青云吗?一切都改变了。

            %%%山田乙三接任梅津美治郎的关东军总司令,但有“皇军之花”之称的关东军已不比往昔,精锐被抽调其他战场,兵力只有原来的1/2。他陷入“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况

            1944年的日本,正深陷战争的穷途末路之际。在中国战场上,正面被困于持久消耗战,后方又有游击战的干扰;在东南亚战场上,日军进入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后,受到英、美、法三国的联合制裁,但日军侵略之心反而更猖狂,集结力量准备“南方作战”,并开始酝酿更大规模的太平洋战争。

            山田乙三在这样的背景下走马上任,担任关东军司令,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话说,关东军成立于1919年,溃灭于1945年日本投降。其前身是“满铁”守备队,经过几任司令官的“苦心经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支百万大军。关东军的战斗力和军纪在日军中是数一数二的,因而是日本陆军中的一支精锐,号称“皇军之花”。关东军是日本侵华的一支主力部队,担负南进侵入中国关内、北上进攻苏联的“重任”,其侵略的铁蹄肆虐了大半个中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前后共有七任关东军司令官,均由日本陆军的“名将”担任,山田乙三大将就是第七任,也就是最后一任司令官。

            山田乙三算是“临危受命”了。当时,世界反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军在各个战场走向衰败。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日本对“满洲国”的统治,保住“帝国的第一道防线”,并加强对苏作战的准备,日军大本营制订了“全面持久为方针的关东军作战计划”,要求山田乙三,无论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使关东军被迫进行游击战争,深入到“南满”、朝鲜北部山岳地带,也要坚守“满洲”。

            山田乙三为了实现大本营交待的任务,从各方面领导关东军,展开“工作”。第一项就是加强对“满洲国”的统治力度。关东军司令官本来就是“满洲国”的“太上皇”,山田乙三为了加强控制力度,进一步强化对东北人民的法西斯统治,他命令日伪宪兵、特务、警察依据《思想矫正法》和《保安矫正法》,抓捕他们认为可疑的东北老百姓,将他们关押进“矫正辅导院”。关进“矫正辅导院”的人被罚做苦役,很少能够生还。以伪“满”鹤岗矫正所为例,被关进此处的人,每天都被强迫劳动12小时以上,且劳动条件十分恶劣,而每人每天仅给6两粮,结果造成大批人员死亡。

            在经济上,山田乙三以“支援圣战”为名,搜刮东北人民的财物,以支持日军扩大战争之需。粮食是最主要的掠夺对象。据“满洲国”官方资料统计,1939年至1945年,关东军从中国东北掠夺到日本的粮食共计1100多万吨,仅1944年一年,山田乙三就向日本本土输送了粮食300万吨。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粮食,山田乙三还规定,大米是军需品,严禁东北老百姓食用。谁若是被发现吃了大米,马上就会被以“经济犯”治罪。仅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的1年间,全东北地区以“经济犯”为名治罪的就达317100多人。

            在军事上,山田乙三根据大本营的命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准备。首先是制订关东军全面持久作战的具体方案,与之相配合地,进行新的兵力部署,强征劳役修筑工事,尽力通过动员征兵和准备细菌战以弥补兵力不足。

            1945年4月,山田乙三领导关东军制订了关东军全面持久作战的具体计划,包括:作战地区转向纵深发展,将兵力纵深配置全满洲(包括朝鲜),构筑复廓阵地设施以适应持久作战计划;加强满洲(包括朝鲜)内部治案对策,并考虑对日侨的安排;重视背后的朝鲜方面,更加密切与驻朝鲜第十七军的联系;应特别重视西及西南正面以及东南正面。以此方案为指导,关东军调整了兵力部署,制定了将关东防卫司令部由奉天(沈阳)推进到郑家屯,使之担当西正面防御任务,将第三方面军由齐齐哈尔后退至奉天(沈阳)等具体对策。与此同时,山田乙三还在东北地区加紧修筑军事工事。命令驻满各地日军严格执行《劳动强制法》,强征中国百姓进行无偿劳动。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奴隶劳动制,加之劳动条件极为恶劣,造成大批被征劳工死亡。1944年,从东北地区各县强征1.5万多名劳工修建兴安岭王爷庙军事工程。关东军用刺刀和皮鞭驱使劳工们干非常繁重的工作,劳工们缺吃少穿,被迫害致死的达6000多名。

            1944年春以来,随着太平洋方面战局日益紧迫,关东军的精锐师团大多被调走,甚至新建的用来补充兵力的师团也被调出。至1944年底,关东军被调出的主要兵团达12个师团和1个坦克师团。此时的关东军虽号称百万,但实际上的兵力与1943年相比,已减少约1/2。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大本营制订了《驻满洲兵备大纲》,要求关东军:“通过增加战略单位及兵员,在外观上保持强大军备威容。”

            末任东军司令山田乙三(3)

            因而,山田乙三下令在“满洲国”实行“全体动员”,从日本移民中征召后备兵员,他计划将关东军兵力由45万扩充到90万。为实现这一目标,山田乙三下令在“满洲国”的日本适龄男子中,除从事行政、治安、交通、通信、军需产业等所必需的约15万人外,其余25万人全部动员起来,编成后备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