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67章

书籍名:《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作者:朱晓艳


                                    1941年任进攻香港司令官,1942年任华南方面军司令官,所犯各地,强奸抢劫,肆意破坏财产,无所不为。”

            面对检察官的指控,开始酒井隆拒不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他把这些罪行都说成是部下所为,与他无关,他只是“实属督查不严”而已,想通过这样的狡辩来推脱罪责。8月20日,南京军事法庭对酒井隆进行第二次审判。8月27日,军事法庭依据确凿证据判处战犯酒井隆死刑。

            1946年9月13日15时,酒井隆被绑赴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执行后,南京军事法庭正式通知“日军善后联络部”。15日,中国军方与日军在华高级将领一同,将酒井隆尸体埋葬在南京雨花台地区。这个生性残虐的法西斯军官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第六部分

            纵横侵略战场的寺内寿一(1)

            寺内寿一是明治元勋寺内正毅的嫡子,他先是接受了系统的法西斯军事学校的教育,后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晋升。在其父去世后,当上了“中将”,后又坐上了陆相的位子

            寺内寿一,1879年8月8日出生在日本山口县一个极有名望和势力的世袭贵族家庭。父亲寺内正毅伯爵是明治元勋,曾任教育总监、陆相、驻朝总督、首相等职。寺内寿一虽然是名门之后,但同样接受了一整套严格的法西斯军事教育,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日俄战争爆发后,被送上了前线。

            寺内正毅希望儿子,尤其是嫡子寺内寿一能“子承父业”,寺内寿一当然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1911年,寺内寿一晋升为陆军少佐,被安排在“出人才”的陆军参谋本部工作。1913年,寺内寿一获得赴德机会,任驻维也纳陆军副武官。他一面工作,一面积极研究德国陆军。1919年7月,寺内寿一被任命为近卫第三联队联队长,同时晋升大佐军衔。同年,父亲病逝,寺内寿一失去父亲的荫庇,进入自己独立发展的阶段。

            此后,寺内寿一稳步晋升,历任近卫师团参谋长、第十九步兵旅团旅团长、驻朝日军参谋长、独立守备队司令、第五师团师团长,第四师团师团长、驻中国台湾日军司令、军事参议官等职,而且军衔从“大佐”升到“少将”,再到后来的“中将”,已经是日本陆军中重要的高级将领了。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右翼少壮派军人制造了“二二六”事变,企图通过政变打倒部分“统制派”重臣。由于准备不周,政变失败。迫于舆论压力,陆军做出整肃军纪的决定。但是经过这次虽然失败的政变,日本军内法西斯势力却大大得到加强,侵略扩张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在这个事件的风波中,作风强硬的寺内寿一,于1936年3月9日被钦命为陆军大臣。寺内寿一之所以成为担负“肃军”重任的陆军大臣的不二人选,一方面是他出身名门,父亲寺内正毅的影响余荫其身;另一方面,他性格豁达,才华也算出众,因而在皇族、贵族以及军、政界都有较好的人缘。同时,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干上来的,具备一定的资历,并且未深涉当时的派阀斗争。

            因而,由陆军参谋总长、教育总监、陆军大臣联合召开的三长官会议,确定了由寺内寿一来出任新陆相。

            寺内寿一出任陆相后,马上以其“铁腕”行动整肃陆军。

            1936年3月23日,为了粉碎“皇道派”阵营,寺内寿一撤换了一大批“二二六”事变的骨干分子,形成新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人员安排。

            除此以外,为了加强控制力度,寺内寿一想方设法掌握住人事大权。他先于5月份以陆相之职兼任军事参议官,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随后利用日本陆军每年8月进行人事调动的惯例,打破原来的程序(由三长官会议决定,并上奏天皇批准人事调动方案后,方可公布实施),以“肃军”之名,一人独断了8月份的人事调动安排,三长官会议失去了作用。寺内寿一此举实质上废除了会议讨论的形式,一人独掌人事大权。

            掌握人事大权之后,利用以前留学德国的经验,寺内寿一开始大力推进陆军内部的体制改革,先后推行了扩大军务局、新设兵务局、新设航空兵团、充实机械化部队力量等措施,极大地强化了陆军的力量,为展开侵略做好准备。

            作为一个军人,寺内寿一在日本政府法西斯化的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不仅不断鼓吹要坚持“实行根本革新时弊,充实国防等积极强硬政策的气魄和实力”,并且坚决反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采取维持现状不求进取之政策而妥协退让”的政治家们的行为。而且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调整同苏中这两个‘满洲国’邻国的关系,使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稳定力量”,要“避免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对苏联关系要“阻止传播赤化,使之不妨碍我东亚政策的实行”,对华外交要使中国“必须与我合作,必须打消其依靠欧美或苏联的政策”。

            寺内寿一侵略中国,反对苏联的野心从字里行间明明白白地显露出来,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寺内寿一被派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主张速战速决,“前进”和“进攻”成为他的座右铭。攻下保定、石家庄,又妄图拿下太原。“徐州——武汉——整个中国”的进攻蓝图让他不甘于大本营的作战限制线

            持强硬军国主义立场的寺内寿一于1937年2月2日,转任陆军教育总监。不久之后,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随着战事扩大,日军不断增兵中国大陆。1937年8月31日,寺内寿一被钦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主要任务是:“占领平津地区及其附近要地,并确保该地区之安定。挫伤敌之战争意志,获取结束战争之局势,迅速歼灭河北省中部之敌。”

            寺内寿一主张速战速决,因而指挥华北方面军猖狂进攻整个华北地区。上任伊始,他就马上下达了华北方面军的进攻命令——“进入易州、定兴、白沟河镇、霸县及马厂附近一线”,为进攻“保定、沧州”做准备。

            9月24日,继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占领保定之后,由西尾寿造任司令的第二军占领了沧州。寺内寿一继续鼓励部队南进。9月25日,大本营发布命令,要求华北方面军的作战地区南扩至“连接石家庄、德州一线以北”。

            纵横侵略战场的寺内寿一(2)

            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寺内寿一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第一军准备向石家庄方向攻击,突破防线后,向顺德方向紧追中国军队,并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要地,从后方策应第五师团。尤其要尽量消灭溃退中国军队之有生力量;第二军由釜阳河左岸进攻中国军队主力后方,争取进至德州一线;板垣征四郎率第五师团南进,攻取太原。

            第一军于10月10日顺利占领石家庄以后向漳河一线压进,第二军也完成了攻占德州作战计划,攻入山西的第五师团却遭到了一连串的顽强反击。先是在平型关被中国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打掉了供给部队,受到重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随后,中国守军顽强抵抗,又取得了“忻口阻击战”的胜利。板垣的第五师团在忻口久攻不下,死伤惨重。为了拿下太原,挽回败军的面子,寺内寿一一面飞到忻口前线督战,一面命令驻北平的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前往增援,派第二十师团沿正太路西进,进攻娘子关以图夹击太原,第一○九师团主力和第一○八师团一部增援第二十师团。

            忻口前线,中国守军向日军发起反攻10月底,第二十师团突破娘子关,沿正太路逼近太原。11月初,第五师团突破忻口阵地,形成对太原的南北夹击之势。

            11月5日,南北日军开始猛攻太原,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兵固守孤城,与日军苦战三日,不得不退出太原向西突围。11月9日,第五师团终于占领太原。寺内寿一并不满足,他渴望乘胜继续南进,占领济南。但此时,大本营的侵略重点是在华中地区攻占南京。11月24日,御前会议通过陆军作战计划,要求华北方面军“无益扩大战线,停止下来保持迎击敌人的态势”,并侧援华中方面军进攻南京。

            占领华北之后,根据大本营的命令,不能扩大战线而不得不“闲”下来的寺内寿一,又干起了另一桩事,那就是整顿华北占领区的“治安问题”。1937年12月22日,寺内寿一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名义颁布了《日军占领地区治安维持实施要领》。寺内寿一在“实施要领”中指出,是“土匪”的活动及经济不稳定导致了“治安”的混乱。而“对匪帮的讨伐,重点指向共军,特别对已建成的共产地区,努力尽早将其摧毁”,把“剿匪”的矛头指向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

            其实,在这之前,八路军就是搅得寺内寿一后院不宁的眼中之“刺”,他刚上任不久,就开始集中“讨伐”山西的八路军了。9、10月份,寺内寿一命令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对晋中北部丘陵地区进行“肃整”作战,希望“尽剿”八路军,“除之而后快”。9月15日,寺内寿一向来前线视察的天皇侍从武官汇报说:“皇军威力未曾达到的山西北部及连结太行山脉的山岳地带,乃共军巢穴,其影响至今及于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