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国民党下台内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国民党下台内幕

第54章

书籍名:《国民党下台内幕》    作者:王建民


                                    据报道,“E世代问政联盟”部分成员在台湾领导人大选时,便采取“非连即扁”的态度,极力主张不能让宋楚瑜当选。选后,党内有人多次主张连宋合作,该团体有人扬言,如果让宋楚瑜回国民党,他们只好选择民进党。后来,有些成员加入了台联党,有些加入了民进党,陈杰儒加入了无党籍联盟,即使留在党内的,仍是一股与党中央不能保持一致的本土势力。可见国民党内的极端本土势力或拥李势力,成为制约国民党改革与重新夺回政权的重大障碍。

            党内两种势力的斗争最终导致李登辉被清除出国民党,国民党再次分裂。以李登辉为首的一批走“台独路线”的国民党成员出走,成立了以前国民党成员为主的台湾团结联盟党,并成为民进党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反国民党的一股“台独”势力。

            在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岛内又一次重大选举即2001年底“立法委员”选举中,由于李登辉的被清除、部分国民党本土派加入台联党参与选举及提名策略的失误,国民党再次遭遇重挫,从“立法院”第一大党沦为第二大党,失去了“立法院”的主导权。在新一届“立法院”运作中,国民党内仍不能高度团结,不断有“立法委员”站在党的对立面,与民进党为伍,迫使党中央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开除已无党性的“立法委员”,国民党在“立法院”的席次再度减少,国民党力量继续下降。同时,民进党通过权力与金钱的利诱,一些国民党老党员、重要干部投奔敌营。时至今日,国民党内亲李登辉的极端本土势力并没有完全终结,仍制约着国民党的纯洁度与发展。

            领袖人物难觅

            国民党执政时曾号称有250万党员,但自失去政权后,党员更是加速流失。为重振士气,国民党曾在2000年底进行党员重新登记,虽称有105万人登记,但对党的认同度并不高。国民党在2002年一次私下调查发现,真正交纳党费的党员只有30多万人,就是说在不到两年内流失了70多万党员,与民进党党员从不足20万在两年多时间增至40多万形成鲜明对照。

            国民党党员的流失,一部分是投靠从国民党中分离出来的泛蓝兄弟亲民党;一部分党员则在民进党的拉拢下投靠民进党,像有30年党龄的前“交通部长”林陵三与高雄县国民党前党部主委刘宪同等投入民进党的怀抱;部分国民党员则因对国民党的失望而退出政党。

            国民党领导层成员严重老化,缺乏青年人的参与。不论在党的组织领导层,还是“国会”的“立法委员”,年龄普遍偏大,中青年严重不足,缺乏创新与活力。老化的国民党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在选举中处于劣势。相反,民进党领导层年轻,许多30多岁的人在党内担任要职,“立法委员”的平均年龄较国民党低出许多。特别是陈水扁多次选举幕僚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从而吸引许多年轻人的投靠与支持。尽管国民党在党的改造中,将“年轻化”作为重要目标,要积极争取招募年轻人,提供青年干部表现的机会,并制定了“青年专案”,在种公职人员选举中,希望能保障青年名额不低于提名总额的1/4,以扭转国民党在青年人中的老化印象,争取青年人的认同与支持。但这一目标并没有达到,党内领导层青年参与率甚低,决策层更无青年人。国民党要浴火重生,必须走出老人政治的窠臼,给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国民党才能焕发青春,轻装上阵。

            更严重的是国民党领导层,缺乏政治领袖人物。民主政治是一场选举游戏之争,政府领导权是候选人通过选票获得相对多数或绝对多数民众的支持来获得。能否获得民众支持,需要许多条件,如候选人所属政党的形象与基本实力(非政党候选人除外)、社会矛盾是否对自己有利、现政权的执政能力与经济发展好坏、候选人个人群众魅力与形象、外部环境等。在台湾这种特殊的社会结构与历史背景下,在台湾领导人与县市长等重大单一选举中,候选人的个人形象与群众魅力十分重要。国民党在2000年岛内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败,尽管有许多重要原因,但连战个人形象不佳与群众魅力不足,不可忽视。民进党的陈水扁是具有群众魅力的政治明星,宋楚瑜则是实力派与群众魅力皆具备的政治人物,因此两人均得到广泛的群众支持。由于民进党的宣传与妖魔化,连战的形象与群众魅力从一开始就受到广泛质疑,民意调查支持率一直偏低,这成为连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连战与宋楚瑜的合作,虽然实现了泛蓝整合与团结,但两人年龄偏大,加上被民进党贴上旧势力的标签,特别是“3·19枪击案”的发生,连战仍然不敌年轻的陈水扁,再次败北。

            观察目前的国民党,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年轻有为、具有群众魅力的领袖人物或者说未来颇具实力的台湾领导人候选人。党主席连战经过两次失败,不可能再代表国民党参加下次台湾领导人选举,而且会很快退出政治舞台。副主席吴伯雄、萧万长等两位副主席均已成为过时的政治人物,而且萧万长正式于2005年初辞去副主席一职。“立法院院长”王金平颇具实力,但他的亲李色彩与圆滑的性格,在党内有很大的争议性,难以获得普遍肯定。中生代形象最好的马英九则因外省人身份与软弱的性格,似不足以担当大任。特别是200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后引发的一系列泛蓝群众的抗议活动,及在与民进党的斗争中,马英九表现不尽如人意,引起党内及泛蓝兄弟亲民党的极大不满。

            胡志强、朱立伦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中生代不仅缺乏选战经验,而且非党内领袖级人物。相对的在民进党内,中生代领袖人物颇多,可以说人才济济,且多是身经百战的选战骄将。实力派与领袖级人才难觅,是国民党未来发展的一大弱点,也被认为是国民党中兴的最大难关。

            中兴再造困难重重

            要在民意投票决定的选举中夺回政权,关键在于能否找回失去的民意与群众。民众选择民进党而抛弃国民党,当然是国民党的执政让人民失望,特别是国民党的腐败与黑金政治形象,是其最大弱点与对手攻击的致命伤。

            国民党如何扭转这一劣势,找回失去的民心,就成为国民党能否东山再起的又一关键问题。国民党在选举失败后,进行了认真检讨与反省,已经认识到要推动党务革新,建立民主机制,贴近民意,重视青年,重建党的形象等。国民党在失去政权后,也确实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对党纲进行了重大修订,党主席与中常委等均依直接民主选举方式产生;精简机构与人事;未来各项民选公职提名办法,将以“党员初选”与“民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原则;制定“排黑条款”,即对过去有相关犯罪记录并一审判决有罪者,一律取消党内参选提名资格;改造党营事业,合并七大控股公司,将党产信托;成立K书中心与投资篮球队等以吸引年轻人。

            然而,国民党百年沉疴,积弊深重,要在短期内进行彻底改革并不容易,任何重大改革都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地方派系与黑金政治等结构性问题并非在短时间内所能改变的。这些改革尚未触及国民党内的核心问题,即未涉及路线争议,也没有深化改造内涵,只是进行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即便是一些技术性问题也未有深入的反省,如在第15次党代会党纲修改过程中,国民党仍不按党纲办事,在党员有意见的情况下仍以“鼓掌方式”表示无异议通过,引起极大争议,显示国民党距离落实党内民主的改造理想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重要公职选举的党内提名制度不够完善。虽提出以“党员初选”与“民意调查”相结合为原则,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能有效贯彻与执行,引起争议。加上国民党与亲民党在单一选举中进行战略合作,使提名更加繁杂,争议甚大。在2002年高雄市长选举提名中,党中央在“胜选第一”的原则下不承认自己进行的党内民意调查结果,最后又极力争取支持无党籍的人士,不仅造成党内的不满与纷争,而且影响到党内团结与国亲合作。国民党若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彻底的改革,为一时的选举利益而牺牲制度,没有规划,会对党的团结造成更大的伤害,不利于党的发展。

            国民党的改造在近期内还无法获得民众的认同。从岛内多次民意调查看,国民党的形象居三大党之尾。2001年6月12日,台湾《联合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对民进党的满意度及喜好度均居第一位,满意度为51%,喜好度为53%,而国民党分别只有29%与41%;社会形象如党的活力、重视民意、社会正义与改革程度等表现,也以民进党为最高,亲民党居第二,国民党居第三;民众对政党的认同,民进党为29%,亲民党为21%,国民党只有15%。可见,要改变国民党的形象、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同与支持,国民党还得付出巨大的努力。否则,这样的形象与民众认同度,国民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也是不可能夺回政权的。

            寻找失去的方向(1)

            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后刚一个月,李登辉表示国民党可考虑改名,即要将“中国国民党”改为“台湾国民党”,在党内再度引起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