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远征欧亚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远征欧亚

第43章

书籍名:《远征欧亚》    作者:马骏


                                    

        1  月31  日,艾克尔伯格亲率第11  空降师(缺1  个旅),在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第11  空降师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唯一的空降师,兵员精锐,装备良好,一直憋着劲想同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屡立功勋的第82、第101  空降师一较高低。麦克阿瑟用兵有术,一直把该师关在莱特,以蓄锐气。现在放虎出宠,果然凶狠无比。

        登陆后,第11  空降师迅速占领附近机场,在菲律宾人的帮助下,大踏步向纵深推进,速度快得使日军都来不及破坏桥梁。2  月4  日,艾克尔伯格突破晖塔盖泰山脊防线,进抵马尼拉市郊的伊穆斯。

        第38  师和第11  空降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向马尼拉推进,果然使克鲁格十分难堪,暗暗承认麦克阿瑟老谋深算、精于用兵。他不能让战功就这样被艾克尔伯格夺走。

        这时,传来日军残害战俘营中的美军俘虏的消息,克鲁格心中一动,立即向麦克阿瑟请求由他组织一支别动队,尽快攻占马尼拉。

        麦克阿瑟满意地笑了,他终于把这位将军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很快同意了克鲁格的建议。

        克鲁格立刻从他的集团军中抽出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骑兵第1  师,命令师长马奇少将:“绕过日军一切坚固的据点,不惜一切代价向前挺进,攻占马尼拉!”

        骑兵第1  师是南北战争期间由罗伯特·李将军组建的老部队,作风凶猛、迅速、坚决。马奇接令后,组成两支摩托化特遣队,由威廉·蔡斯上校指挥,冲在大部队的前面。这两支部队以每小时50  公里的速度向南疾进,在日军还未来得及炸桥之前就冲过了桥梁。2  月3  日傍晚,蔡斯部队的谢尔曼坦克冲进马尼拉,碾碎11  世纪建成的马尼拉旧城的墙砖,在惊慌失措的日军面前直奔关押战俘的圣托马斯大学,解救了3700  名美军战俘。但是,当骑兵第1师的坦克抵达纵贯马尼拉城的巴石河西岸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日军如同鼹鼠一样从地下钻出,把钢铁和火焰倾泻到马尼拉西城区。痛苦而又无法避免的巷战开始了。

        麦克阿瑟随步兵第37  师先头部队进入马尼拉市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圣托马斯大学看望被解救的战俘。这是当年他离开马尼拉时留下的官兵。麦克阿瑟一到那里就被数以千计的形同骷髅的战俘包围了,他们见了他,哭得泣不成声,麦克阿瑟也哭了。他知道他们一直在等待着他。麦克阿瑟永远忘不掉那个时刻:“在我的一生中充满了激动人心的场面,但我不记得哪一次比这一次更令人感动..当我到达时,那些可怜的饿得半死的俘虏爆发出激动的喊叫声。我走进建筑物,马上被数名情绪激动的人挤到了墙根。他们穿着破烂污秽的衣服,泪水满面流淌,用尽全身的力气挤过来靠近我,握住我的手。有一个人张开双臂搂住我,一头扎在我的怀里,无所顾忌地嚎陶大哭起来。..他们歇斯底里地边哭边笑,所有的人都争着对我说:‘谢谢您!’他们扯我的衣服,吻我,拥抱我。作为一个救命者而不是一个催命鬼,此时此刻令人激动和永远难忘。”

        随后,他又来到比利比德监狱,那里有800  名巴丹老兵,个个瘦骨嶙峋,以立正的姿势迎接麦克阿瑟。他们默不作声,似乎在接受检阅,唯一的声音是偶而有人禁不住掉泪的哽咽声。

        一位衣不遮体、双脚赤裸的巴丹老兵认出麦克阿瑟,默默走过来,许久许久才说了一句话:“将军,您回来了!”

        麦克阿瑟回答道:“我回来晚了,但我们毕竟回来了。我尽可能快地赶到这里来,我将给你们所需要的一切医疗照顾,治愈后就送你们回国。”

        战俘们的悲惨遭遇,更激起麦克阿瑟对日本人的仇恨。离开监狱,告别战俘,他向巴石河前线走去。他对马尼拉街区太熟悉了,穿街走巷,健步如飞,一点也不像年满65  岁的老人。

        他终于抵达巴石河西岸了,桥上的一切桥梁都已被日军炸毁。东岸的敌人躲在坚固的工事里,射杀着美军,他们要让美国用它最优秀的青年人的生命,来换取他们豺狼一样的狗命和一座凄凉的废墟。

        肯尼建议道:“是否让我的机群摧毁东岸的一切设施?”

        麦克阿瑟摇摇头:“不要急,慢慢来,我们用大炮、用大量的火炮在城墙上打开缺口,这样我们的伤亡就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除了要减少平民的伤亡外,麦克阿瑟不同意空袭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担心空袭会把马尼拉饭店炸毁。那是他的家,离开马尼拉时,他把一切私人物品,从衬衫、鞋子到各种勋章、古玩都丢在那里。他听说日本人为了纪念赶走他的胜利,把马尼拉饭店搞成一个展览室,他过去的一切物品都没动。

        肯尼说道:“日军会死守到底,直至最后一个人,他们会杀死城内的所有菲律宾人。”

        “是的,他们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而且他们宁愿自杀也不投降。他们会杀死许多百姓,但不会把所有的百姓都杀死,我们会营救出大部分人,而我们一旦空袭,城内就不会有任何生命了。”麦克阿瑟还是不同意空袭。

        但是,猛烈的炮击比空袭好不了多少。敌人的坚固工事被彻底摧毁,而马尼拉饭店也坍塌了。2  月21  日,麦克阿瑟随美军冲过巴石河,赶到马尼拉饭店,见到这座建筑物已燃起冲天大火。

        他发疯似地从一位士兵手中夺过一支汤姆森冲锋枪,冲进饭店,向顶楼爬去。楼内仍有残存的日军,每上一层都要经过一场战斗。

        终于到了顶楼,但映入眼帘的除了灰烬,其余什么都没有了。门口躺着一具刚刚被击毙的日军军官的尸体,被打碎的两个花瓶的碎片散落在他的身旁,这花瓶还是大正天皇送给老麦克阿瑟的礼物。

        “将军,干得太漂亮了!”一位少校高兴得大叫。

        麦克阿瑟见家里一切都没了,实在高兴不起来,沮丧地说道:“对我来说,此刻没有什么东西是美好的。我可爱的家遭到破坏,我正痛苦地咀嚼着难以下咽的苦果。”

        马尼拉还在燃烧,马尼拉还在巷战,而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的战斗也在激烈地进行。

        将军泪

        巴丹半岛是当年美军在菲律宾上演的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次缴械投降行动的所在地。1942  年4  月9  日,7.5  万名美军在小爱德华·金少将的率领下走进日军的战俘营。麦克阿瑟发誓要占领巴丹,以雪昔日之耻。

        据情报部门侦察,日军在巴丹半岛的兵力有6000  人,而在科雷希多岛上只有1000  人。于是,麦克阿瑟把作战重点放在巴丹方向。

        他命令第1  军在西海岸登陆,担任巴丹半岛的主攻任务。上陆后,以1个团的兵力从奥隆阿波出发,在半岛南端实施登陆后向北推进;以另一个团协同第14  军的1  个团沿半岛东岸向南推进,以达成对日军的包围。

        第14  军担任巴丹半岛的助攻任务,在南海岸的马里韦莱斯登陆,向北推进,合围日军。该军另以一部兵力在科雷希多登陆。

        2  月14  日,解放巴丹和科雷希多的战役正式开始。美军在巴丹半岛登陆后,沿东海岸向南推进,未遇到重大抵抗,进展十分顺利。

        16  日,第503  空降团2000  名官兵在科雷希多西部高地实施空降;同日,第14  军一部1000  名官兵在马林塔隧道附近登陆。美军的行动隐蔽而突然,岛上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到中午,这两支美军即建立起坚固的立足点,开始向纵深发动进攻。

        但是,这两支美军很快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他们这才发现从前情报有误,在科雷希多岛的日军不是1000  人,而是5000  人。

        麦克阿瑟非常关注巴丹半岛的战事。2  月16  日,他扔下正在激烈争夺的马尼拉,率随从分乘数辆吉普车沿巴丹半岛东海岸疾驰南下,很快超过先头部队,远远跑到前面超出战线近10  公里的地方。随行人员提醒他注意四周有日军狙击枪手,别让他们击中。可是,麦克阿瑟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的心在过去的3  年中已经伤透了,再中一枪也算不了什么。”

        麦克阿瑟没有碰上日军狙击手,却差点儿成为肯尼指挥下的一队美军飞机的猎杀对象。当他们一行驶到一座断桥停住时,便被肯尼手下的一个P-38闪电式战斗机小队发现,美机飞行员起初以为麦克阿瑟的车队处于敌方地域,一定是日军指挥官,准备进行俯冲扫射。幸好小队长发现这个车队的车型不像是日式的,倒像美式吉普,急忙用无线电同地面指挥官联系核实。蔡斯上校知道麦克阿瑟跑到前面去了,为防止误伤而阻止了这次攻击,不然的话,麦克阿瑟肯定会被他自己的飞行员击毙了。

        18  日,南北两路美军胜利会师,随即向西进击。2  月21  日,美军攻占了巴丹半岛西海岸的最后一个据点,巴丹半岛作战胜利结束,美军毙敌200  余人。1000  余名日军被赶至那布提山,但已不足以构成威胁,最后他们都被打死或因饥饿而丧生。

        在巴丹半岛被收复的同时,马尼拉巷战也已接近尾声。2  月27  日,马尼拉全城被美军占领。上午11  时,麦克阿瑟与菲律宾总统奥斯梅纳在一大批高级军官的陪同下,步入在战火中奇迹般地幸存下来的马拉卡南宫,举行恢复菲律宾立宪政府的仪式。

        马拉卡南宫始建于1863  年,原为西班牙总督府,后为菲律宾总统府。这座两层楼的石质建筑物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院内种着奇花异草,矗立着精美的雕塑,宫内有豪华的水晶吊灯、中国古瓷器、西洋古钟、西班牙器皿和中亚细亚挂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