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江山艳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江山艳史

第29章

书籍名:《江山艳史》    作者:灵庆


                                    大周也就在这时候分封淮南王,与南朝抗衡。那时候南朝与大周互有胜负,长江曾经几度血流飘橹。

        所幸天明宗周,这场几乎是南朝倾尽国力所进行的争霸战争最后以大周的最后胜利而告终,淮南江北十三州四十二县膏腴之地至此牢牢的掌控在大周手中,成为大周压制南朝的一柄利剑。

        到了大周先帝的时候老皇帝一意孤行,闭关锁国,中止了晋朝的友好来往,终明宗一朝二十年大周与南朝竟然断绝了往来,直到现在赵景的南下才为两国之间的携手带来一点曙光。

        赵景摇摇头不去想这些政事,淮南一道的事情太过繁琐,他还是慢慢熟悉比较好,现在还是不要太过着急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时候太过心急未必能够办好事情。

        就在赵景为淮南的事情暗自忧心之时,南朝也正暗潮汹涌,波澜四起,那刻意压制的巨大力量在蠢蠢欲动,犹如一座巨大的火山,处在喷发的边缘,想要集中力量,顺势一口气喷薄而出,但是却又刻意的压制着,或者被某种力量压制着,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金陵,楚王府,密室。

        “王爷,今日早朝王爷为何沉默,我们不是说好了吗?王爷这般不守信誉实在是让外臣心寒啊。”金陵楚王陈永兴府上,一个三十余岁的精炼男子一脸愤怒的对着大晋楚王质问道。

        陈永兴从案上端起一杯茶,亲自给男人送上,呵呵笑道:“来,来,林大人,喝口茶,消消气,且听小王解释,小王怎么能让友邦失望呢?”

        那名男子显然还是余怒未消,但是看见楚王这般下作,也不好在动怒,毕竟对方也还是一国之王爷,大权在握,而自己只是一个外国密使,要是过分的得罪与他,让他起了杀心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那名男子接过茶杯,泯了一口,不冷不热地讽刺道:“楚王,外臣愚昧,看不懂楚王今日之做法,还请楚王指点一二。”

        陈永兴佯装没有听出林轩的嘲讽,叹道:“贵使多心了,小王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林大人你没有亲自上朝,不知道今天早朝的难处,要是今日你也在朝中的话,或许你也会如小王这般的做法了。”

        陈永兴这话一说出口林轩果然来了兴致,他奇怪的道:“哦?王爷请说,在下愿闻其祥。”

        陈永兴却没有说出理由,而是反问道:“今日早朝林大人可曾见到有其他人反对父皇的提议?”

        林轩迟疑的道:“这个......倒是没有,不过这和王爷有什么关系吗?楚王殿下你是大晋国最具权势的王爷,荆襄数十州的地盘,掌握着西部军团二十万大军,再加上我大秦国的全力支持,这个晋国皇帝的宝座还不是你的,相信只要你反对的话,朝中大臣也会马上反对,晋国和周国联姻结盟的事情马上就会化为水中镜月,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震惊!天大的秘密,堂堂晋国权势最大的王爷楚王陈永兴竟然和秦国勾结,暗中图谋不轨,而且听这个秦国密使的话,貌似秦国是暗中支持楚王登基为帝的。

        楚王陈永兴是正观皇帝的第三子,他今年已经四十六岁,是江南晋朝健在的年纪最长的皇子,也最有希望得到储位。在他前面的大皇子早在七年前便已经在和蜀国的战争中阵亡,而二皇子也在去年因病去世,朝中剩余的十三个王爷中楚王的实力最强,势力最大。

        陈永兴受封为楚王,掌握着晋国西线二十余万大军,控制着荆襄数十州的广阔地域,朝中更是有无数的大臣在追随着他,这样一个权势滔天的王爷再加上有天下最强帝国之一秦国的支持,相信只要他跺一跺脚,整个晋国都要颤动三次。

        可是这样一个权势滔天的皇子为什么在今天的早朝上还是保持了沉默呢?

        陈永兴道:“错,大错特错,贵使既然是秦国派遣而来的,相信对于我国你也不会一无所知,应当知道我国除了本王之外还有三个权力极大的王爷,可是今天的早朝,你见到本王的三个皇弟出来反对了吗?甚至于你见到有人站出来反对了吗?”

        陈永兴这番话说得林轩哑口无言,因为这是事实,南朝今天真的是很诡异,所有的权臣在今天竟然全部都保持了沉默,放任正观皇帝和丞相孙方智唱双簧,这当真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

        只是,为什么呢?

        林轩是个聪明人,不然的话他也不会被秦帝派遣到这异国他乡为密使,参与到南朝的政局之中,陈永兴这么一提醒,林轩马上就醒悟过来,这件事情里面只怕不是这么简单的。

        只是任凭林轩怎么思考他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朝上下对正观皇帝提出的联姻结盟全体保持沉默,就算主事的大臣不想出来出来,可是让手下的虾兵蟹将站出来一个嚷嚷两句也可以啊,这样也显得正常一点。

        然而,没有。南朝上下一片平和,皇帝之下,令行禁止,这简直就是盛世大唐之时才会拥有的场景啊,可是眼下却出现在了晋国这个偏安一隅的江南小朝廷身上,当真是让人感觉心中不舒服。

        这样的疑问不只是发生在赵景和林轩这个秦国密使身上,在桂王府,在吴王府,在平王府,在中书省,在枢密院,在御史台,在六部,在晋国的各个角落,晋国早朝的诡异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到达了这些需要了解晋国的各色各样的人手中,然后,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个问题被大家思考着。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南朝上下在今天的早朝之上这样的安静?平和的没有一丝的杂音,仿佛一时之间晋朝就成了一个典型的君臣和谐的完美国度,简直就成为六国学习之楷模。

        然而,事实上大家都清楚,晋国是一个混乱不堪的偏安朝廷,朝中诸王夺嫡,派系林立,主战派与主和派夹杂其中,年寿以高的皇帝只想安享太平,朝中大权分封四王,朝廷效率低下,纠缠不清。

        可是,正是这样一个朝廷,在和周朝联姻结盟的问题上竟然表现出了令人咤舌的和谐一致,这,当真是诡谲难名!

        第二十九章【见驾】

          “八贤王?”

        “孙丞相?”

        “哈哈哈,”赵景哈哈大笑道:“赵景见过孙丞相,久闻南朝孙丞相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不同凡响啊。”

        孙方智谦虚的道:“王爷客气了,孙某些许薄名算不得什么,倒是八王爷贤名远播,孙某十分的佩服,今日得见王爷真容,实乃是孙某的福分啊。”

        赵景笑道:“劳烦丞相在此久候,赵景心中甚是过意不去,他日若有机会,定要上门拜访,到时候丞相可不要拒景于门外啊?”

        孙方智客套道:“哪里,哪里,王爷肯屈尊登门拜访乃是孙某福气,孙某定然扫塌以待。来,来,王爷这边请,皇上已经等待八贤王良久了。”

        赵景笑道:“如此,就请丞相前边带路,让贵国皇帝陛下等待本王,本王实在是担当不起。”

        今日是赵景和正观皇帝约定的商谈之日,南朝早朝之后赵景便渡江南下,结果尚未到达宫门口便遇见了恭候在此的晋国丞相孙方智,于是便上演了上面的那一幕。

        和孙方智一番客套之后,赵景跟在他的后面走进了金陵城晋朝皇宫,这次南下赵景谢绝了所有人的随行,既然南朝上下一片寂静,那么自己也不妨作一次孤胆英雄,单身赴会,渡江去金陵瞧瞧岸边的美景。

        承乾宫钓鱼台上,晋国正观皇帝正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自己手中鱼竿,不,确切地说,正观皇帝是在注视着鱼竿上面的浮标,钓鱼台乃是皇家御用垂钓亭台,钓鱼台下渔池中的也饲养着各色的鱼类。

        赵景一路上和孙方智说说笑笑的来到了钓鱼台旁边,看见正在全神贯注垂钓的正观皇帝,台外站着七八个衣冠华丽的王公大臣,想来他们应该就是负责和赵景商谈联姻结盟事宜的人选了。赵景和孙方智等人俱都是很有素养的没有说话,静静等待着正观皇帝杆中鱼儿的上钩。

        孙方智是南朝的丞相,在相位上一坐就是二十余年,对自己的这位皇上可谓是知根知底,两君臣相交莫逆,见正观皇帝貌似一脸认真的垂钓,这个老臣道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伫立着,仿佛自己是个石人一般。

        相较于孙方智的沉默,赵景脑子里就有些想法了,虽然他们也是和孙方智一般的做法,静默伫立,无声言语,但是脑子里却是高速的运转着,正观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在钓鱼台上安静的钓鱼,把自己这些周朝的使臣晾在一边,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可是不对啊,周、晋两国虽说有些摩擦,但是那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近几十年来两国虽说并不是最和睦的,但是却也是相处甚欢,战争很少爆发,就算有那也是控制在一定程度内的小范围的武装冲突。

        周朝和晋国的结盟设想晋国正观皇帝也同意了啊,甚至于南朝还提出了联姻结盟这种明显是做亏本买卖的天才设想,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和自己不痛快啊。难道说坐在钓鱼台上的那个老皇帝真的只是在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么,这个看似昏聩的正观皇帝脑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垂钓,真的只是在垂钓吗?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成语也云:老奸巨滑,老成持重,人老成精。

        正观皇帝在龙位上一坐就是四十余年,真的论起辈分来,这个老家伙甚至还是赵景爷爷元宗皇帝那一代的人物,天昌皇帝和他之间甚至于还相差了两代,这样一个老家伙,真的只是一个昏聩的老昏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