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江山艳史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江山艳史

第40章

书籍名:《江山艳史》    作者:灵庆


                                    

        很多人都感受到了肩膀上的责任之重,虽然在场的这些文臣并非每个人都是真心的为国为民,虽然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的臣子是想要借此机会进行一番赌博,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前程进行一次惊天大豪赌,但是不可否认的,作为一个文臣,他们还是有些些许道义的。

        六部尚书这个时候是不会随便站出来说话的,他们是一部之尚书,是国之重臣,他们效忠于皇帝,虽然在某些时候在某些强权之下他们不得不表示愿意效忠于某个皇子,然而他们却是深深的效忠于这个国家的最高主宰的。

        “臣李从德请奏。”寂静的朝堂之上,经过一阵子的沉寂,终于还是有些人忍耐不住,率先跳了出来,大家的目光纷纷转向说话的人,却见吏部侍郎李从德一脸恭敬的站了出来。

        正观皇帝高兴的道:“准奏。”

        李从德恭声道:“启奏皇上,自古以来立储立长,我朝纯宗皇帝便是以长子身份继承大统,楚王殿下仁德宽厚,且在诸位皇子之中年纪最长,所以微臣窃以为立楚王殿下为太子乃是顺应民意,合乎天理的大善之举,恳请陛下册立楚王殿下为储。”

        李从德乃是效忠于楚王陈永兴的铁杆支持者,他一出场便为楚王争取,为了让楚王被册立为太子显得更加的名正言顺一些,他甚至拿出了本朝纯宗皇帝来作佐证。

        南晋纯宗陈盛阳乃是南晋开国皇帝高祖陈昭明的长子,高祖皇帝晚年陈盛阳便因为是陈昭明的长子为册立为皇太子,在高祖驾崩之后陈盛阳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南晋偏安王朝的第二代皇帝。

        这个时候李从德十分聪明得拿出了纯宗皇帝的事情来说事,单单在道义上李从德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至少作为后人,作为纯宗皇帝的后世子孙,先祖的事迹摆在那里,你不可能去推翻这个事实。

        李从德这话一说出口,百官立即变色,所有的人都惊疑不定,几天不见这个李从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的善说了,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还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难道真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从德都已经在立储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光明正大的支持立长制原则,冠冕堂皇的拿出了南晋的祖宗说事,用铁的事实告诉大家还是遵循着祖宗家法来办事好了,拥立楚王殿下为皇太子。

        不过李从德显然小看了自己的这些同仁,他能够那历史上的先辈说事哪其他人自然也是可以,刑部侍郎郑霖立即反驳道:“仁德宽厚?李大人,本官真的不知道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你知不知道的这句仁德宽厚将会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你知不知道刑部扣押了多少份弹劾楚王殿下残害无辜的奏章?若是像楚王这样行事嚣张的人党上太子,皇上,那绝非我大晋之福啊皇上。”

        知子莫若父,正观皇帝对于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远远在于在场的诸位大臣之上,他当然自己的这个儿子绝非可造之才,只是身为一个父亲,正观皇帝必须维护自己孩子,维护天家的形象,他冷声道:“够了,退下,是非功过朕自有决断,你们继续提名。”

        户部侍郎王强晋道:“微臣以为平王殿下谦恭待人,好学广闻,古之立储有立贤之说,微臣以为当今朝中诸位皇子之中平王殿下最是贤明,若立平王殿下为太子,臣以为我朝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盛世。”

        “皇上,臣以为桂王殿下英姿天纵,这些年来镇守岭南,微压岭南黎族,战功之盛本朝少有人及,这样的功劳难道还不足以被封为太子吗?”

        “皇上,吴王殿下好啊。吴王殿下年少之时便已经跟在李大学士身边读书,这些年来更是熟读圣人经典,半部《论语》安天下,吴王殿下心中富有韬略,若是吴王殿下被立为储君,那实在是我朝之福分啊,皇上。”

        “楚王。”......

        “平王。”......

        “桂王。”......

        “吴王。”......

        ......

        早朝成了菜市场一般,这些平日里衣冠楚楚的精英人才这个时候纷纷褪去了自己批加在身上的虚伪外衣,毫无形象的破口力争,各自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前程押宝,为自己选中的皇子摇旗呐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太子的人选其实早已经便订了下来,这个时候坐在龙坐上的那个老人正一脸看戏的看着这些蝼蚁拙劣的表演。

        文英殿外,回廊之中,大晋皇朝的九个成年皇子三三两两的靠在一起,正观皇帝一共有十五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已经死去,剩下的十三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儿子没有成年,虽然他们都已经封王,然而没有成年便是没有成年,没有成年便没有资格参与朝政,因此在场的便只有九个皇子。

        这九个皇子看似随意的三三两两的呆在一起,然而你仔细一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站的位置都十分的巧妙,楚王靠在左首第一个梁柱上,在他的身边,站着安王和建王,桂王站在楚王的旁边,均王紧挨着桂王站着,吴王和彬王站在一起,平王和惠王站在一起。

        大晋皇朝的九个成年皇子就这样的分化瓦解,各自支持着自己的兄弟,看似随意,实则尖锐地站在了一起,三三两两的低声探讨着,声音十分的低弱,[奇4020.cn书]貌似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至于内里究竟是什么,那就只有上天知道了。

        桂王似笑非笑的道:“楚王兄,恭喜了啊。”

        楚王虽然行事嚣张,然而最近两天连续遭受着正观皇帝的打压,即便是再强悍的人这个时候也知道稍稍收敛一些,楚王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今天的情况还比较特殊呢?

        楚王皮笑肉不笑的道:“桂王弟说笑了,本王可不知道这戏从何来?”

        桂王道:“今日丞相大人亲自提议册封太子,父皇也已经答应了下来,大哥二哥都已经过世,楚王兄乃是我们兄弟几个之中的长兄,这太子之位还不是楚王兄你的囊中之物吗?

        兄弟在此先给楚王兄祝贺了,三哥你要是做了太子,可千万不要忘记兄弟了啊。小弟也知道自己以前做过一些让三哥不高兴的事情,不过三哥你是做大事的人,应该不会和小弟一般见识吧?”

        桂王这话一出,均王马上拍马屁道:“是啊,楚王兄乃是大晋未来的皇帝,当然是心胸宽广,小弟方才还奇怪楚王兄为何今日紫气盎然,却原来是王兄要进位了啊,真是可喜可贺啊。”

        这话听得舒坦,把楚王这些天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见识浅短的楚王这个时候马上抛弃了自己可以装出来的那一脸沉静,得意忘形的哈哈大笑道:“好说,好说,诸位皇弟都是本王的好弟弟,我们都是兄弟,以前的一切就都让他过去好了,大家以后还是好兄弟嘛,哈哈。”

        看见楚王这副小人得志的低劣嘴脸,其他的几个王爷心中暗暗嘲笑,心中暗道:给你点阳光你还真灿烂起来了,竟然还真当自己就是大晋的皇太子了,大晋朝的太子无论给谁,但是绝对不会给你。

        心中这些王爷虽然有些想法,但是表面上,至少在表面上,这个时候几个皇子还是十分的配合的恭喜着楚王殿下,嘴里说着千篇一律的恭贺之词,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却突然发现文英殿外的白马桥上,年幼的睿王陈永思正一步步的向着这边走过来......

        ......

        第四十一章【落定】

          “够了,都吵什么?住嘴,你看看你们,这都成了什么样子了,这里是文英殿,是朝堂,不是菜市场,你看看你们,啊,把早朝当成什么了?”看见情绪十分激动的朝臣在互相激烈的为各自支持的皇子正朝着,把宁静安逸的早朝变得如同民间菜市场一般的喧闹,端坐在龙位之上的正观皇帝终于坐不下去了,高声喝道。

        正观皇帝可谓是南晋皇朝历史上脾气最好的一位皇帝,这位皇帝自从登上皇位之后一项就是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朝臣面前,很好有让这个老皇帝动怒的时候,然而此刻这个高坐在龙位之上的老人却是充满着愤怒。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这本是身为一个臣子最基本的准则,可是站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个大臣,一个个那是打着国家传承的重大口号,可是暗地里奉行的,却是为着自己的主子或者自己看重的皇子摇旗呐喊,哪里还有一点身为国家重臣的自觉。

        正观皇帝的勃然大怒终于让朝堂上的这些个国之重臣醒悟过来,这个时候这个国家当家的主人还不是自己所倚重的那些个皇子,而是坐在龙椅上的这个老人。虽然皇子们眼下分掌着国家大权,可是君权神授,归根到底这些皇子们的权利,包括百官的权利都是来自这个垂暮的老人手中,这个老人才使这个国度真正的主宰。

        朝堂一下子安静下来,百官吓得面无人色,正观皇帝的脾气是很好这一点没错,但是每当正观皇帝发怒的时候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天子一怒,浮尸百万,这并不是玩笑。

        “臣等万死,吾皇息怒。”百官哗啦啦的全部跪将下来,这个时候他们又十分精明的团结在了一起,朝中为官多年,什么时候该斗争什么时候该团结这些个大臣清楚得很。

        正观皇帝却是不管这些个大臣的请罪,这个时候的他怒火滔天,本来想要借此机会让自己几个儿子得势力给浮出水面,好给永思的上位提供方便,却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么的骇人。

        尽管从天机殿处他已经知道了朝中大臣十有八九会选择投靠那几个不成气候的儿子,但是当他们隐藏在背后的势力浮现出来之时正观皇帝还是感觉一阵心惊,浑身上下还是冒起了一股子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