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观战笔记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观战笔记

第2章

书籍名:《观战笔记》    作者:朱增泉


                                    但一定要看到,美军“斩首”行动所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它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战争的一大特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们千万不可再用老观念看问题了,以为只要天上有云、地上有沙尘暴便可躲过轰炸。要想避免挨炸,得尽早想出对付的办法来。有矛必有盾,办法总是有的。

            又一例:美军这次在发动空袭的同时就展开了地面进攻,对此怎么看?

            有位军事评论家在报纸上发表看法认为,美军“不等常规的炮火准备完毕”,就“匆匆忙忙开始了地面进攻”,“贸然进行集团冲锋”,“其意图是对伊拉克实行大面积蛙跳占领”。

            这段评论,问题多多。首先,早在十多年前美军颁布的《联合战役条令》中,就明确规定了陆海空联合战役的“四要素”,即:统一指挥、军种平等、全面联合和全纵深同时作战。

            当时海湾战争刚刚结束,美军就将海湾战争中获得的最新作战经验概括成上述条令,用于指导新世纪的作战行动。可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位军事评论家的观念还停留在旧阶段,对“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新的作战样式不甚了了。有人可能会说,海湾战争是先进行了38天空袭之后,才打了三四天地面战争,那才是全新样式的信息化战争。这恰恰又暴露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思维总是习惯于停顿在过去的某一个点上,去观察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什么叫观念落后?这就叫观念落后。美军反倒没有把海湾战争的经验模式化,而是从中提炼出了“全纵深同时作战”这种超前的全新作战思想。美国的军事理论家们说,“将军们经常重复上一次战争”,这往往是军事思想停顿、保守的反映,需要经常警惕。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最成功的一点便是克服了以往的惯性思维,“不重复上一次战.6.  07  争”,这一点是“最突出”的。我们不妨记住这句有点用处的话:不要重复上一次战争。其次,先行炮火准备,然后发起冲击,曾经是传统战争的一种“进攻模式”,但用它来解释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难免南辕北辙。况且“炮火准备”是战术用语,也不能用它来解释美军的战役行动,那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再次,把美军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判断为“大面积蛙跳占领”,出入更大。“大面积占领”的概念,已是老之又老的作战理念,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直取要害”,它不再以“大面积占领”为目的。美军迅速发动地面进攻的作战意图,核心之点是要快速插至巴格达,用利器去“穿刺”伊拉克心脏,以求迅速“震撼”伊军、瓦解萨达姆政权,绝不是为了“大面积占领”两厢土地。战争后期,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全境的占领,也只是“要点式占领”。至于“蛙跳”,它原是指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一空中突击师利用直升机群“跳跃”到伊军防御纵深去建立前进基地,其初衷是为后面的装甲部队向前推进提供保障支持。但实战中,这些直升机群将“蛙跳”行动变成了一种独立作战行动,并取得了出乎预料的作战效果,后来“蛙跳”就成了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但这一次,美军的地面进攻主要是利用高速公路和沙漠平坦地形快速前插,并非离地“蛙跳”。还有“集团冲锋”一词,从严格意义上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用语。

            看懂新一代战争(3)

            再一例:此次伊军迅速崩溃,原因究竟何在?

            有的评论认为,那是由于美军在战前实施的“战略欺骗”获得了成功。大意是说,美军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在地中海实施“佯动”,造成美军要借道土耳其过境开辟北方战场的“假象”,使伊军误认为美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北方,因而作了“向北防御”

            的兵力部署,把防御重心放到北方去了。可是战争打响之后,却发现美英联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在南方,但由于伊军缺乏空中掩护,此时已无法变更防御部署,从而导致伊军防御体系“前不能救其后,后不能救其前”的局面,故一击即溃。这种说法,粗看头头是道,其实不然。的确,“战略欺骗”在二次大战中曾被广泛运用。德军发动闪电.7.  08  战入侵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都曾成功地实施过“战略欺骗”。但此一时彼一时,在卫星侦察和各种通讯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地面部队的行动再想实施战略规模的“欺骗”已不大可能。况且,美军第四机步师想从地中海上岸,借道土耳其过境进入伊拉克战场作战,这是“真动”而非“佯动”。后来被迫绕道红海南下,那是因为土耳其议会没通过美军借道方案造成的,此事纯属政治因素,并无多少“军事秘密”可言。

            我粗粗翻了一下一个月来的报摘、网摘,将战前、战中从美英两国军方透露出来的种种信息(诸如兵力调动部署、作战意图、行动计划,甚至包括某些具体战法)同后来战争发展的实际过程相对照,发现其主要脉络竟是“基本可信”的。由此可见,在信息化时代,“透明”与“半透明”反倒是新一代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尤其像美军对伊军强弱悬殊的“非对称战争”,这种特点更为明显,美英联军充分利用“透明”与“半透明”,达到了先声夺人、威慑伊军的目的,这倒是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当然,“兵不厌诈”这条古老军事原则仍未过时,军事行动中永远会有“欺骗”的成分。但信息化时代的“欺骗”,从内容到方式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电子欺骗”已成为今天的主要“欺骗”手段,我们对此研究得还很不够。总之,伊军之败,并非败在吃了美军“战略欺骗”的大亏,而是另有本质根源,此事后面将专门讨论。反过来说,美军之胜,如果说它主要胜在“战略欺骗”的成功上,恐怕连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前线总指挥弗兰克斯将军也不会同意。要是那样,美军的“新军事革命”岂不是白搞了吗?

            好在我们大家对信息化时代全新样式的战争都处在学习研究之中,趁这次伊拉克战争硝烟尚未散尽,对它作些粗略的回望式分析,定会有所裨益。

            巴格达的陷落与美军的新战法

            巴格达的陷落与美军的新战法(1)

            美军的坦克车队令人“不可思议”地穿越了巴格达。

            一  巴格达陷落得如此快速而“简单”,不仅出乎常人预料,也令中外许多军事家们始料不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小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五角大楼的谋士们,指挥伊拉克战争的美军将领们,都将醉心于他们用新军事思想导演出来的这场“精彩演出”。

            我们的问题仍然是:如何从军事上看懂它。

            信息化战争的完备形态是数字化战争。拉姆斯菲尔德竭力推行的“数字化战争”新理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要“将缓慢而庞大的军队转变成一支轻便但迅速而精确的部队”。

            虽然由于借道土耳其受阻,也由于战局发展太快,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没有来得及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全面检验,但来源于“数字化战争”理论的“精干、精确、快速”的作战指导思想,却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贯彻。美军依仗强大的制信息权,在作战行动中特别强调“抓住要点,直取要害”,自始至终把“打首都、打首脑、打中枢”作为战役重心,作为贯穿全部作战行动的焦点。

            伊拉克的要害:巴格达。

            巴格达的要害:萨达姆。

            萨达姆的要害:控制力。

            归纳:打巴格达,打萨达姆。

            五角大楼和美军将领们正是根据这样一个作战思路来导演伊拉克战争的,更是按照这样一个作战思路来攻打巴格达的。

            二  巴格达迅速陷落,老美心中那份得意自不必说。在一旁作壁上观的俄国将领们,却看在眼里,酸在心里。这些昔日美军的老对手们在吞下这粒酸葡萄之后,也不得不承认“美军在伊拉克演练了全新战法”。英国联合特遣部队司令、空军中将布赖恩·伯里奇也不无醋意地说,美军攻打巴格达的战术,其实同他指挥的英军在巴士拉采用的“撼树”战术差不多。也就是说,萨达姆政权是一棵树,美军的战法是使劲摇动它的树干,使树上的果子纷纷落地。一树果子,一只一只去摘多么费事,使劲摇动树干使满树果子纷纷落地,又快又省事。美军这种新战法的精义就是“抓住要点,直取要害”,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伯里奇最后换成赞扬的口吻道:“美军向巴格达的进攻不同寻常,历史学家和其它方面的学者将要花几年的时间对它进行研究,而且也将成为军校学员的必学战例。”

            伊拉克之“树”就是萨达姆,巴格达之战就是要伐倒这棵“树”。

            信息化条件下的这种新战法,超越了传统作战的思维模式,将“循序渐进”的程序倒置过来,以“点穴”、“穿刺”等作战行动,先攻要害,后及其余。它强调,初战就要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以收“敲其一点,震其全局”之效。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贯彻这个全新作战指导思想非常坚决,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绝不动摇。

            先看空袭———首炸巴格达,首炸萨达姆。一开战,它奏出的第一声就是这场战争主题曲的最强音:闪电式突袭巴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