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梆子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梆子井

第三十六章

书籍名:《梆子井》    作者:步涛


        、、彭敏敏对此事的惋惜程度甚至令我不能理解。“你是怎么搞的,和人打什么架呢?真想不到,你还会打架!在我面前再打打让我看看。”在校园里和我单独碰到事她这样问我。“我当不上红卫兵你急什么?”“怎么能不急呢,这事是我一手策划的,眼看就要成功了,你却好,全给我毁了!你说,你打算怎么补偿?”“已经不行了,还补偿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就不打算补偿一下我吗?”也是,我现在感到最对不住的就是她了。“可我怎么补偿呢?”“最近我的头又疼了,还是上次手榴弹打的,你陪我去趟医院吧。”我陪她去了医院。经过诊断,是脑震荡后遗症。回来的路上,她的脸上总罩着一层暗淡的神韵。“我怕要把那个手榴弹记一辈子了。”“不会的,过一些时候就会好的。”“你不要安慰我,你什么也不懂!”她突然肝火大发,令我莫名其妙。不过分手时她却说:“你的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红卫兵没有当上,我还会用别的方式报答你的。”别的方式,她能做的不就是让我当红卫兵吗?我仍然莫名其妙。

        红卫兵的事情是彻底黄了,孙喜风的事情却没有完结。这天,小陈来到我家问舅舅:“梆子井的孙喜风跑到我哪儿,说她被一个反革命殴打了,有没有这回事?”舅舅拿出他在“*”初期的红卫兵袖章和爷爷老家开的贫农证明,又指着墙上二姨的照片说:“这是俺二姐,抗美援朝牺牲了。你看俺家是不是她说的那个样子?”小陈一声不响地走了。

        舅舅什么时候还搞了一个贫农证明?小陈走后我也拿起来看了看,上面赫然写着:“兹证明陈XX原系贫农。”下面是一个鲜红的印章:“XX县XX公社革命委员会。”想不到,爷爷家原来是贫农!“原先都是贫农。”舅舅说:“只不过你爷这人聪明又勤劳,就当上德庆隆的经理了。象孙喜风和张风莲那种人,一辈子好吃懒做,所以就穷下来了。”

        看来孙喜风的法儿是使到头了,她儿子被我白打了!但是奶奶却叮咛我:“你走到路上小心点,小心人家背后捅你一刀子。”而我的那把刀子却被老陈收了,真是窝火,不过事情已经终结,它也用不着了。

        但是事情却没有终结!

        前文说到孙喜风有一个孙子,今年刚刚十八岁,虽然年龄不大却是一个楞头青。听说在西郊的一家工厂工作。那天晚上如果不是他上夜班的话,事情的结果也许不会是这样。他所在的工厂前二年是武斗的发源地,而西郊也是武斗的主战场,再兼此人身材魁梧极其壮实,因而孙喜风常对人说:“谁要是活得不耐烦了,我就叫俺孙子收拾,俺孙子听我话得很!”她依仗其孙的淫威,在巷子里横行无忌。但是这一回,她孙子又为何迟迟没有出场呢?这里面也有一个原因。这二年社会逐步走入正轨,公检法司也恢复了工作,正如毛主席所说,“天下大乱达到了天下大治。”因而前几年那一套渐渐失去了市场,这也就是孙喜风之所以首先要走走正道的原因。但是现在,各条正道均已堵塞,她不得不启用“杀手锏”了!她孙子领命后当即扬言,要把俺家荡平了,要给我和舅舅点颜色瞧瞧!

        对此,我和舅舅也做了相应的准备。除向老刘反映外,舅舅又在搂梯口做了一个盖板,一旦他们来了我们就撤退到楼上,凭着这个盖板也可以抵挡一阵子。盖板旁还放了一个磨盘,平时就竖在那里,遇有“敌情”轻轻一滚、压住盖板,任他十个八个,一时半会儿也上不来。我把那条哨棒就立在旁边,他上来一个我撂倒一个,就是千军万马也让他有来无回!但是老刘说:“这都不必要,他来了你就给我说。他还以为是前二年呢,随随便便就可以跑到人家家里打人。你让他来,他来一个我抓一个,我看他能来多少!”并且把他的电话号码给了我和舅舅。“一定要放好!”他对我说:“到时候就打这个电话。”

        尽管如此,孙喜风的孙子还是来了!这天舅舅不在,他已经上班去了。我放学回家见表姨来了,自从上次龙龙被打她也很久不曾来了。她正和奶奶说话:“姨,俺哥一回来再没人敢欺负你了吧?”“唉,咋说呢,”奶奶抹着桌子说:“比原先是好了点,但是……”“那个姓陈的在不在?”舅舅才安的二道门被敲得山响:“那个姓陈的叫啥,在不在?”我正要出去,却被奶奶推上了楼:“你就呆在楼上甭下来,听我的话。”“我还要出去给老刘打电话呢!”奶奶把手放在嘴上嗤了一声,开门去了。我已经看见那几个人了——全是小伙子,但是却没有孙喜风的孙子。“你儿在不在?走,进屋看看去。”他们抢在奶奶的前头进屋来了!而我呢,已经手握哨棒站在了楼梯口,只等着冒上来一个脑袋我就给一下,就象砸西瓜一样,那又是多么畅快!但是屋里却传来这样的对话:“王新,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是表姨的声音。“任老师,你怎么也在这儿呢?”“这是我姨,我来看看。你不是在西郊上班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还带了这么多人干什么?”“唉,我有个同事说有点事,让我来处理一下。也没有啥,都是街坊邻居的,发生了点小误会。任老师,你现在还代课吧?”“代着呀,怎么了?”“你好长时间都不到俺家来了,俺妈昨天还问你呢。”“最近忙,等我闲了就去看你妈。”“行,任老师,要没有啥事我就先走了。”“回去代问你妈好。”

        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副场面、这样一种结局!我的哨棒也没有用上,我懊丧地扔在了一旁。“下来吧,没事了。”奶奶喊。

        “这个王新我带了三年,”表姨对奶奶说:“他家现在我还常去呢。这娃本质不错,我了解。”“可人家今天是来寻事的。”“姨,你这儿怎么老发生这种事呢?那年我把龙龙放到这儿让人打了,这今天又是要打谁呢?”“毛毛和他舅么。”“毛毛又怎么了?”“前几天他和他舅跟俺巷子的母老虎干了一架,这不,让他孙子来找事了。”“哪个是他孙子?”“她孙子没来,不过我想这几个人都是她孙子让来的。”“姨,我咋就想不通呢,你和谁也没红过脸,谁有了困难你还爱帮,可咋总有人找你的事呢?”“我也不知道。”奶奶一副茫然的神情。

        晚上,老刘和舅舅一起回来了。我说了白天的情况,“你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呢?”待奶奶说出详情后,老刘说:“实际上,人和人的关系也就是这样,不论什么关系也循个理呢。如果人家这一家都是好人,做的也合乎情理,他也未必就会帮人干傻事。这二年人都聪明了。不象前二年,谁一说就给谁当枪使,这也是这几年的政治把人教精了。”老刘的话耐人寻味又发人深思:前二年有些人,别人在后面一说,他不问青红皂白,就去冲就去杀!结果他死了,后面说话的人还活得好好的,绝不会到他的坟前去烧两张纸。他死了也就死了,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烈士,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死,他死得一钱不值!于是人变得圆滑了起来,成熟了起来。由此我想到今天,即就是表姨不在舅舅在,他们也不至于一上来就动手,一定要问个为什么,待他们弄清原委后,结局也仍然会是这样,因为“不论什么关系也循个理呢。”这就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法则。虽然一度曾将它抛弃,但是在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便倍加珍惜这个法则。这就是我从这件事得到的启迪!同时我也感到我再也不能逞强斗狠了,我要用智慧来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我把那根哨棒远远地扔进了菜地……

        这场风波,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当我在街上碰到孙喜风的孙子时,他并没有打我,我觉得他也并不象孙喜风那样蛮横。他的表情甚至非常复杂,从那种矛盾的眼神中我仿佛看到,他既和孙喜风有一定的感情又不愿违背法则,他显得非常痛苦!不久,老刘调来我们派出所任所长,我们家的境况有了一定改善。

        在我们和孙喜风打架的这个过程中,张风莲始终没有出现。说来她也冤枉,这几年跑前跑后没黑没明地干,还不是想拿上几十块钱吗。可努力了一整,办事处却让一个刚来梆子井、什么也不懂的女人当上了副主任,她心中很不平衡,见了邵主任也不想多说,可邵主任还是给她摊派各种各样的事,久而久之,她对治安委员这个职务也感到了厌烦。听说最近还得了一种病,不想吃饭,心口老疼,也没有钱去看,也不知是什么病。她自叹,今生今世也许就是这样了!

        这天晚上,小舅从农村回来,一进门就喊:“妈,你看,现在公社要推荐我上清华大学呢,一政审,又是俺大哥的事!”“不是说重在表现吗?”奶奶正在给小孩换尿布,小孩趴在床上一声也不吭。“我表现还不好!全公社几百名知青,公社就让我去,这还不是因为我整天给农民扎针,公社上下都说我会治病又表现好,书记的关节炎就是我治好的,没想到费了这么大的神还是去不了。”“你不会在表上甭填你哥。”“咋能不填呢?”小舅一下冲到了奶奶面前:“血缘关系到啥时候也割断不了!”“那你就说,你跟你大哥划清界限了。”想不到奶奶还会搬出这名词,我想小舅不会再说什么了。“你说划清了就划清了,谁相信呢?反正你有这个反革命哥就是事实,咋也否认不了。”“那你说咋办呢?”“只有不去了。唉,遗憾得很,全公社就一个名额,这机会一千年也难逢!不然我说,俺大哥把我就害美了。你看现在我正是闯前途的时候,有个啥好事,一政审都是他的问题。这马上就要招工了,好厂子都要求严格,象国防厂,我这种人就进不去,只能进个县办的集体厂子。”“你又没咋,是你大哥的事情。”“可影响我着呢!妈,你咋不懂吗?”小舅把櫈子向前移了移。我知道他又要给奶奶上课了——每次回来他都要给奶奶上一课,这次也不例外。

        “妈,你不知道,现在这社会是个政治社会,政治上一完,一切就都完了。家里要是出个反革命,一家子就完了!你看俺二舅,一打成****,他三个娃都考不上大学,生活还弄得没办法。不然都说,政治上一完,经济上跟着就完了!俺大哥要是好好地上大学哪能有今天呢,你可跑到苏联大使馆门口去干啥呢?苏联和咱关系多紧张的,你这不是找着要出事么,寻着往枪口上撞么,是不是不倒霉他急得慌?有啥问题当地不能解决,非要跑到北京去,非要上苏联大使馆去,去得好,一辈子完了!唉,没头脑,干啥事都不问个为什么。俺二舅也一样,你银行职员当得好好的,给党提啥意见呢?领导让你提你就提,领导咋不提呢,就你上了几天学把问题看得透?大家都看着呢,只不过不说罢了。妈你发现了么,现在人和人都没实话,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是两回事!谁把心里话给外人说呢。单位同事见面都是打个招呼,哈哈一笑。开会了不发言,拐角一坐。有人把这一套学得好得很,有人可咋都学不会。就象俺哥,跟谁一见面还不到三分钟,就给谁把心里话说了。你知道那是个啥人吗,背地里会不会把你汇报了?就是不汇报,人家也说你是个傻子!我这二年总结了一点,人还是少说为妙;少说多做,把你的本职工作搞好就行了。别人的事能不管的尽量甭管,管啥事受闲气,管得多了落不下好处还尽惹麻烦。现在人心都险恶得很,不会记你的恩和好处。就象母老虎,当初你要是不管她的话,她或许还不敢对你怎样。你可给人家交房费,可给人家寻老汉;结果人家把你的脾气摸着了,你善良,你软弱,欺负你没事,你只能逆来顺受!还有李翠仙,人家打先房的娃又碍着你啥事了,你可说人家是窑婆子,有个机会人家不整你整谁呢?不然说,你今后再不要管别人的闲事了,把自己的事情搞好就行了,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她把娃打得跑到我这儿来了我能不管?”“来了你顶大给个馍,赶快让走就行了,不要说啥,更不要给巷子人说啥。”“那就让窑婆子把娃打死去?”“打死了有国家的法律管,跟你有啥关系呢?”“我看不下去么。”“不然我说,你还是不接受教训,下次再来个*还要挨整呢。”“整让她整去,我看不惯还要说呢!”“你还是嫌人家没把你整美,嫌你把搓板还没跪够。”“我就是没跪够,你今后没事再不要回来了。”奶奶向小舅下了逐客令:“你现在就走!”。

        小舅给奶奶上“课”总是这样的结局,看来奶奶是不会接受他那一套的。但是我却觉得小舅的话有一些道理:就拿孙喜风来说吧,巷子谁也不想理她,更不要说对她能有什么恩惠,所以她也就谁都不敢骂,至少不会象对奶奶这样见了就骂,而奶奶呢又的确对她有恩惠!这难道不是小舅说的,她摸透了奶奶的脾气,认为奶奶善良可欺吗?当然这也和我们家的境况有关,和她的目的达不到有关!而张风莲整奶奶也是因为奶奶对她好,好得连她和人睡觉都要管!所以我觉得,奶奶也的确是管得太多了。“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今后就是别人家着火了,你也权当没看见!但那还算是人吗?究竟小舅和奶奶谁的处世观对呢,我竟然无所适从了!

        小舅也并没有走。他还要在家里吃饭,吃完饭还要歇几天,走的时候还要拿一些生活用品。这些,都要奶奶给他准备。小舅下了三年乡,奶奶把家里能卖的几乎全卖了。小舅在广阔天地里接受再教育,奶奶的一颗心也始终悬挂在那里。现在,他即将招工了,可奶奶仍然对他牵挂不已!夜深人静时她常对我说:“你大舅你小舅,都是我的娃,个个都得牵挂,你长大了少让奶操点心……”我对我的未来也进行了预测,我虽然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但也绝不至于象大舅那样。我认为小舅说的“现在的社会是政治社会”的话是至理名言!政治上一栽跟头,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政治上一定要严格要求,不说对党不利的话,不做对党不利的事。除此之外,还要在政治上要求上进。因为这是使自己不犯错误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是一把有效的保护伞!这一次如果不是红卫兵组织考验我的话,对我的处理绝不至于是撤消考验期。因而,人总得有点政治资本,一点没有的话,惩罚的时候就毫无遮拦,惩罚也就来得更加残酷!鉴于这种观点,我决定,再次向红卫兵组织靠拢!

        “你就应该这样!”彭敏敏说:“我相信,你不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人。”“红卫兵组织还会要我吗?”“怎么不会呢?红卫兵组织的大门永远都是向你敞开的。”“可我怎么觉得……”“你不要患得患失。失败了还可以重来,跌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可不容易啊。”“只要你爬还是可以的。”“那你扶我一把了?”她笑笑,没有回答——显然是默许了。

        有这样好的同学,我当然有信心爬起来,可是红卫兵组织还是那样的高傲,我的申请犹如石沉大海;林老师见了我就象不认识似的,高仰着头从我身边走过,我陷入了茫然:我的心有谁能看到呢?不过仔细想想,也属正常,刚刚撤消了考验期,现在让他们推dao重来显然不可能,必须得有一个过程,必须对我重新加以定位才行。所以考验期,应该说仍然存在:看我如何对待这场变故,看我是不是一个一如既往的人,我对红卫兵的情结是否因这场变故发生了变化,我的那些豪言壮语是否发自内心,我加入红卫兵的动机是否单纯?总之,考验是默默的,一切都在我自己!我仿佛感到,生活仍然是充满阳光的,红卫兵的大门也许正象彭敏敏所说,对我永远都是敞开的!

        但是很快,又到了年底。又要放假了,又该替奶奶排队买年货了!不知怎么,这二年我越来越厌烦过年,总觉得平常的日子是本质,而过年不过是现象。紧紧巴巴过一年,到头来却把积蓄全用在了那几天。拼命地吃,拼命地喝,仿佛要把所有的东西在那几天里全吃完,仿佛世界的末日就在那几天!而那几天过后又不免发出一阵哀叹:“年好过,节好过,日子难过。”但是,谁也不愿在那几天里显出寒酸,家家都作出一副虚荣的奢侈,人人都露出一张怡然的笑脸——这种表面的繁荣完全掩盖了生活的实际内容!因而,当我看到人们车载肩扛地买回那些年货时,心中不免涌起了一阵辛酸。

        但是奶奶说:“穷一年不穷一节。你把咱这些年货都买了去。”她象往年一样,又从板柜里拿出了那些购货劵。于是我意识到,又要去经历那嘈杂的喧嚣和骇人的拥挤了,又要加入那寒风中默默等待的“长龙”了!如今,虽然“*”已告一段落,毛主席也发出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但是各种物资依然匮缺,尤其是消费用品,几乎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可如果不是过年也没有人会埋怨这种状况——人们的收入和物资的短缺恰成正比!一逢过年可就不同了,平时看似困窘的人们、这时却购买力惊人的旺盛。为了平抑这种矛盾,政府采用了购货劵的形式,但是市场的情形往往不是计划所能预见的。但见各家商店门口均排着长队,所有与过年有关的东西都是一种现象:供不应求!

        我来到菜市场,只见对列的长度和场面的喧嚣已非我所能想象。队列,已经不是单一的了,成纵向发展,就象我们在操场列成的方队一样。上前打问,各个队列均有名称:豆腐队、粉条队、白菜队、土豆队;肉队、鱼队、鸡队……不过这样也好,如果是一条单一的队,真不知会排到哪里?我拣了豆腐队排了进去,以我的经验,豆腐是最容易告罄的。

        我发现三班郭震安的弟弟郭友安也在前面排着。郭友安比我们低一级,郭震安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个爱看《水浒》的同学。他虽然在我们年级,但是全校都知道他的名字。此人不仅爱看《水浒》,且能对其中的某些章节进行演述,尤其是“鲁达拳打镇关西”一节,他模拟得最为逼真。“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一个酱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眉稍间,打得眼棱暴裂、乌珠迸出,却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绿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你们知道打到哪儿了?打到这儿了!”他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说:“最后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哎呀,真是痛快!看,当时就是这样的。”他拉过一个同学握住拳头说。他的拳头并不大,不及鲁达的三分之一,但却象个小榔头似的强悍有力,因而那同学忙摆手告饶:“嗳,你可不要拿我做实验,我不是镇关西。”他给了那同学当胸一拳:“你还不如镇关西!镇关西挨了一拳还说打得好呢,你我还没打呢你就讨饶了?洒家偏不饶你!”唬得那同学操场里乱跑。

        对武松斗杀西门庆一节,他也演述得绘声绘色。甚至西门庆当时是什么招式,武松又是什么招式,他都讲得头头是道,仿佛当时他就在场似的。在学校里,高一级的学生不愿理他,同年级的学生却都怕他,而低年级的学生他又不屑去打,喝一声,他们就象老鼠见了猫似的到处乱窜,因而,他成了校园的一霸!

        可今天在这里排队的是郭友安。郭友安和郭震安有着明显的差异,郭震安横蛮霸道,郭友安却文质彬彬;郭震安好占上风,郭友安却息事宁人。今天在这里排队的倘是前者,豆腐也许早买回家了。郭友安快到队列前面的时候,一个毛头小子忽然上前指着他问:“你排队了没有?”“排了,一直从后面排上来的。”“谁能证明?”“这位大爷就能证明。”郭友安回过头不禁一愣,后面站着的仍然是一个毛头小子,哪有什么大爷呢?

        “没有站队你就出来!”那小子动手拽他,郭友安当然不会出来。“我站了一上午了,为什么要出来?”“谁能证明你站了一上午了?”“我就是站了一上午了。”“你出来!”拽他的这个小子好象也是我们学校的,只不过年岭比他还小,大约有十二三岁的样子,但是他却很厉害,一下就把郭友安拽出了队列。郭友安虽然年龄比他大,身材比他高,却一点也没有打他的意思。他被拽出队列后,只不过看了那孩子一眼,就又重新站回了队列,可是后面那个大点的小子却使劲将他推出了队列。“不要站到我前面,要站站到后面去!”我总算明白了,这两个小子是一伙的,怪不得那个小孩子那么厉害呢,但是他们难道不知道,郭友安的后面是郭震安吗?

        郭震安很快就来了:“谁欺负俺兄弟呢?”他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子。“就是他俩!”于是郭震安直奔豆腐队的队头。“是不是他俩?”他指着那俩个小子问道,后面那个小子跟着跑上来。“对,就是他俩,一点没错!”“你为啥要欺负俺兄弟呢?”他一下就把那个大的揪了出来,郭友安在旁边说道:“哥你跑来干啥呢,也没发生啥事情。”“你个软蛋,整天受人欺负呢!我要管你还不要我管,不是我,你早都让人打死了!”“我们没有打他……”那个大小子正待分辨,头却扬了扬,接着就仰面朝天倒在地上,郭震安上去一阵拳打脚踢。“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还不知道姓啥为老几了,敢在老虎嘴里拔牙!”那孩子在下面捂住下颔,一言不发。“还不求饶,还跟我硬到底!”郭震安在他的屁股上狠踢一脚。大家纷纷上来解劝,郭震安抛开他又转向那个小点的孩子。此时他早已吓得脸色发白、两腿打颤,方才的威风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郭震安一下就把他提了起来:“小得我一脚都能踩死!赶快跑,跑过我就不打你,要让我追上,打死你!”小孩子落地后没命地逃起来,就象从老虎嘴里逃脱的小羊一样。将要到菜市场门口时,郭震安迈大步追了上去,像老鹰扑捉小鸡似的,握住双拳,同时向那孩子的太阳击去……事后人讲,这一招叫“双风贯耳”!那孩子嗷叫一声,倒在地下人事不省。郭震安也和鲁达一样,指着那孩子说道:“这小子装死呢,一会儿我再和他算帐,咱们走!”他拉着郭友安扬长而去。

        大家上前看了看,那孩子七窍流血、早已没有了呼吸!

        郭震安两拳打死了人,胆量也比鲁达增加了一倍。他没有象鲁达那样东躲西藏,更没有象武松那样主动投案,他还是在家看他的《水浒传》、练他的“鸳鸯腿”。以后的事情可想而知:他被请到了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