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盛唐权奸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盛唐权奸

225.逼降大勃律

书籍名:《盛唐权奸》    作者:燕歌豪气


        伏波王翻身下马。招呼几个少年雏鹰军:“今儿谁来跟我练练。”

        一个眉眼宽大,身形壮硕的少年挺身而出:“朗支都愿率几名兄弟讨教,请伏波王指点。”

        虽然风流好色,李岩的武功一直没有放下,每日晨起,睡前,必练习一个时辰,行军途中,他是不带妻妾的,金城公主和亭葛月朗有了身孕,在拉萨静养,冷霜儿来信告知,已生下个女儿,慕容兮兮也大着肚子。要是今年回长安成亲,未婚先孕的好几个,也得遮羞不是,还是让她们休养一年再说,孩子吗,就留在大本营草滩,交给永穆公主抚养,李岩借机把西域好好整治一番。这是自己的基业,怎可假手他人?

        可怜永穆公主母子俩,千里迢迢赶到河西,却未看见李岩,只有他为永穆母子俩精心准备的焉支堡,听涛观。

        操了把未开刃的横刀,伏波王微微一笑,身形似箭一般射出,横刀连劈,直取中门。

        朗支都和他身边的伙伴,两枝长枪似毒蛇般刺出,李岩手中的横刀左劈右砍,长枪被大力所撞,弹了开去,震得郎支都手臂发麻,李岩荡开中门后,欺身冲了进去。

        迎面是一柄短柄狼牙棒挟带着风声狠砸过来,又快又急。

        左右两杆长枪封住了闪避的空间,李岩暗赞了一声,看来他们平日没少下苦功,一手抓住郎支都的长枪猛地一推,斜冲闪步,间不容发躲过砸下的狼牙棒。

        李岩已与手持狼牙棒的雏鹰军贴身而立,左脚踩在他的双脚之间,右脚缩起,同时射入,肩胯一抖力。把那名雏鹰军抵到一边,与长枪手撞在一起,跌坐在地上,李岩转身,手中横刀已放在郎支都的脖子上了。

        郎支都感到脖子上一片冰凉,将长枪丢在地上,垂头丧气道:“唉,又败了,伏波王还没用飞刀,难怪他在大斗拨谷与勇士比武能以一胜三。”

        大斗拨谷比武,这少年怎会如此关心?李岩心有所动,微笑道:“吐蕃勇士是真正的大唐勇士,他们宁死不降,以战死为荣,赢得了我的尊敬。”

        “真的?”郎支都问道。

        李岩表情严肃,点了点头,沉痛道:“吐蕃数十万军士全是自尽而死,我心里一直都很赞赏他们的勇气义烈,唉,全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和他的大臣们害的。”

        “父亲,你听见了吗?你得到英明神武的伏波王赞赏。”郎支都郁闷的心结被打开。眼眶湿热。

        原来你的父亲是死在大唐军手中,李岩见几名雏鹰军的神色黯淡,赶快转移了注意力,招呼道:“你们都过来,战场厮杀,勇者生,退者死,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大唐军从来不缺敢死轻生的勇士。”

        操练完雏鹰军,李岩也是一身臭汗,暗地里叫人把郎支都那队的队正叫来。

        “郎支都平日在队伍中散布蛊惑人心的言论没有,就是吐蕃军被大唐军所杀,要报仇一类的?”李岩冷冷问道。

        “没有,现在他大小是个火长,对伏波王崇拜得不得了。”队正拱手答道。

        千里之堤,亏于蚁穴,一有火星苗头,先灭了他,李岩露出枭雄本性:“嗯,叫他同火的少年军士盯着他点,若有煽动民族仇恨的话流传出来,用军法治他,交给雏鹰军杀人练胆。”

        这名出身亲卫的队正打了个哆嗦,伏波王狠起来,连个少年也不放过。

        翻越葱岭山脉终年不化的雪山,空气稀薄,伏波王李岩感到呼吸有些急促,连军中的牦牛马匹也有些不适反应。爬起山来气喘吁吁。

        “咚!”一只牦牛倒在险峻的山路上,也没有军士去管他,山中的野狼多,一个晚上就会将这死去的牦牛撕扯干净,留下来的骨架就是后面道路的标志。

        眼前的这头牦牛怕是不行了,封常清走了过去,从怀里抽出把匕首,对着牦牛的屁股轻轻划了一下,鲜血顿时渗了出来,沁红了半个牛屁股,强烈的刺痛倒是让那头奄奄一息的牦牛精神一振,像是被打了强心针一般,甩头摇尾攀爬上去。

        伏波王李岩看得吃惊,忙问封常清:“这是怎么回事?”

        “属下的……外祖父是安西老军,他从丝路商人那儿知道了这个法子,放血过山。”封常清自己的气也有些紧,瞧得李岩有些怀疑,待会儿他会给自己放血吗?

        “传令下去,诸军可以给牛马放血,翻越雪山!”李岩沉声传令。

        站在雪山顶上,青蓝的天空如水洗一般,低矮的山岭起伏,大片大片的牧草。似草青色的绒毯,覆盖在山岭缓坡之上,羊群像移动的白云,从上面飘过。

        半山腰一座石筑的城堡映入眼来,依山筑城,控扼道路,地势险要,那是大勃律的都城巴勒提斯坦。

        西域诸国,不过是一城一国,周围最多有几座军堡。

        吐蕃被大唐灭国的消息已传遍西域,但是大小勃律还在吐蕃人的掌控中。吐蕃在此地驻扎军一万五千人。

        “冷锋寒,派朗支都带着一火雏鹰军下去,传吐蕃小赞普和霞扎丹吉的令,命令他们投降。”伏波王李岩心中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驻守大小勃律的吐蕃军要是闻风而降,也该派出使者相迎,照现在这情况,前面又是一场恶战。

        霞扎丹吉配合得好,待唐军分兵回撤之后,就命雅砻河谷的二万吐蕃军前去收复拉萨,左威卫将军王忠嗣守城,右威卫郎将辛云京率一万唐军出城,在那曲河谷设伏大败吐蕃军,唐军无敌的神话继续在延续,霞扎丹吉赶紧退守雅砻河谷,将纳朗王太后和降书送到拉萨,承认自己拥立的吐蕃小赞普是假的,表示愿意归顺大唐。

        霞扎丹吉还下令,在松州苟延残喘的悉诺逻恭逻归顺大唐,可怜这位昔日的常胜名将如今成了常败名将,最后还是落了个投降的结局,他呆在松州日子也不好过,西川唐军充分发挥打落水狗的精神,揍得他一直喘不过气来。

        霞扎丹吉将吐蕃赞普金剑金印快骑送来,伏波王可以用剑印号令残余的吐蕃军投降。

        真金不怕火炼,郎支都这样的吐蕃少年,经过大半年的洗脑,看他见了还在抵抗的吐蕃军,是什么想法,可以检验出雏鹰军改造的成色。

        就是吐蕃军不降也没关系,唐军现在的实力在哪儿摆着,伏波王李岩脸上变得轻松:“下了雪山,前锋先休整一下,准备攻城。”

        郎支都率一火少年雏鹰军来到巴勒提斯坦城下,朝城上喊道:“吐蕃大论霞扎丹吉有令,快快打开东城门!”

        城头果然是吐蕃军,他们瞧见了雪山顶上的大军。飞扬的红旗,正在惊疑不定,这会儿听到吐蕃大论的军令,防守东城门的千夫长高声问道:“你们是唐军劝降的使者吧?吐蕃驸马,小勃律王苏失利之已是吐蕃千户,统率大小勃律数万吐蕃军,唐军既然远道而来,要战那便战吧!”

        郎支都高声喊道:“吐蕃大论霞扎丹吉,率军出雅砻河谷,意欲收伏吐蕃首邑拉萨,在那曲河谷被大唐军击败,现已投降大唐军,下令各地吐蕃驻军投降,避免亡国灭种的悲剧发生!”

        城头千夫长一看左右,吐蕃军交头接耳地不少,仔细打量了城下好一阵子,心有所动,大声问道:“你们是吐蕃的少年子弟吧?”

        “我们的父辈都被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所害,现在我们是大唐的雏鹰军,足有好几万,由伏波王亲自统率,前来平定西域。”郎支都眼里洋溢着狂热的神采。

        城头的吐蕃军议论声更大。

        “自己的儿子都编入了大唐军,我们还在这儿为小勃律王苏失利之卖命,难道要父子相残?”

        “大唐伏波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负隅顽抗的吐蕃军,没几个能活下来,这可不是吹嘘出来的战绩。”

        “我在逻些的妻儿也落到了唐军手上,唉,究竟何去何?”

        郎支都见城头的弓箭也垂了下来,将信件绑在箭上,策马前行一段,张弓搭箭,一枝羽箭“嗖!”地飞上城头,插在城头旗杆上,箭矢尾羽还嗡嗡地响个不停。

        “好箭法!”城头上的吐蕃军倒吸一口凉气,一名百夫长用力取下羽箭,取了信,递给了千夫长。

        用千里镜瞧了一会,伏波王李岩还是比较满意郎支都的表现,再让城头的吐蕃军见点血,说不得他们就会投降,朗声下令:“致果校尉高仙虎,将连弩车推到阵前,告诉巴勒提斯坦的吐蕃军,要他们日落前投降。如果不降,将会屠城!”

        城头的千夫长看完书信,瞧清楚了印鉴,心下嘀咕,这事我也做不得主,赶紧将书信送到王宫里去,那儿有位万夫长,还有大勃律王。

        李嗣业率领一排陌刀手缓缓逼近城墙,他们全身被弧形板甲覆盖,连脸上都带着护脸甲,宽大的斧面和板甲反射着阳光,晃得城头上的吐蕃军睁不开眼睛,这排移动的钢铁堡垒,让城头的吐蕃军突然感到一股令人窒息的压力。

        离城约有一百二十步,刚好在城头弓箭的范围外,城头的羽箭密密麻麻射过来,天色为之一暗,可惜大多插在唐军阵前,灰白色的羽箭像秋日荻花一般,白茫茫一片。

        几枝羽箭射在李嗣业的弧形板甲上,叮当作响,被轻轻地弹开了。

        威戎军左营指挥使,致果校尉高仙虎沉声喝令:“陌刀手,闪开!”

        陌刀手马上变阵,三人成列,站在连弩车左边,往后退了几步。

        连弩车发射的劲矢,如骤雨一般密集,城头的密密麻麻的吐蕃军猝不及防,如稻田里割麦子一般,齐刷刷地倒了一大片。

        东城门吐蕃千夫长下令反击,可弓箭的射程哪及得上连弩车,几轮箭矢上来,城头已没有站着的吐蕃军,千夫长欲哭无泪,大唐军要招降,也得容人商量一下,谈个条件吧。

        吐蕃万夫长看完霞扎丹吉的劝降军令,将它撕了个粉碎。一边叫快骑传信,通知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一边召集城中吐蕃军,赶赴东城门增援。

        大勃律王待吐蕃万夫长出了王宫,立刻命王宫侍卫百夫长到城头去打探情况,不一会儿,侍卫百夫长跌跌撞撞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道:“连弩……大唐军的连弩太厉害了,万夫长带援军上了城头,被城下立刻射死一千多吐蕃军,大唐军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个性有些懦弱的大勃律王心急,瞧他吞吞吐吐的摸样,也来了火,大唐军从高原下来,投靠吐蕃的大勃律也难逃覆亡的命运。

        “如果巴勒提斯坦城内今日不降,必将屠城……”侍卫百夫长心里害怕,脑子里还是城头那一付画面,身着重甲的吐蕃军胸口,脑袋插着箭矢,横七竖八地躺在城楼上,侥幸活着的吐蕃军,躲在箭垛后瑟瑟发抖。

        侍卫百夫长结结巴巴地把城头的情况禀报了一遍。

        虽然是盛夏,高原上的天气跟春天似的,大勃律王也生生打了个寒颤。

        小勃律投靠吐蕃,大勃律被他们夹在中间,降服吐蕃也是没法子的事,现在可好,引来了灭国之祸,大勃律王思量再三,作了他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召集王宫侍卫,城中的大勃律的勇士,随我去协助吐蕃守城。”

        侍卫百夫长脑子还没转过弯,诧异问道:“吐蕃军已是垂死挣扎,大王何必——”

        “废话那么多干吗?还不快去召集。”大勃律王抽出腰间的弯刀,眼里射出森寒的杀意。

        不到半个时辰,王宫附近就聚齐了不少大勃律的王宫侍卫和武士,大勃律王对身边的吐蕃千夫长道:“大勃律早已是吐蕃别部,生死与共,走,并肩作战,一块儿守城去。”

        当这一群人浩浩荡荡向东城门附近开拔,城中大勃律的青壮男子,跟在后面越聚越多。

        那吐蕃千夫长走在前面,心里颇有几分安慰,有了大勃律王的相助,巴勒提斯坦城守得就稳如磐石。


        还未到东城门,大勃律王远远瞧见城头上就没有一个吐蕃军士站着,暗道百夫长所言非虚,走近了一些看,原来全龟缩在箭垛后,城门附近。

        大勃律王暗叹,这样的吐蕃军还算是草原上的雄鹰吗,他脚步放慢,慢慢往王宫侍卫里一躲,朝身边的侍卫百夫长喝令:“杀吐蕃,迎大唐!”

        大勃律的侍卫百夫长早有准备,大步上前,一刀劈向吐蕃千夫长的后背,砍个正着,盔甲裂开,鲜血瞬间喷溅而出,转头大声喝道:“杀吐蕃,迎大唐!”

        所有的王宫侍卫一齐大喊起来:“杀吐蕃,迎大唐!”

        事出突然,吐蕃军一时不明白大勃律王为何变了脸,慌得朝城门逃去,大勃律的王宫侍卫,族中武士乱箭齐发,朝着城门口聚成堆儿的吐蕃军射去,对这些吐蕃军平日恃强欺凌他们,早憋着一口闷气,手下丝毫不留情面。

        驻马高坡,伏波王李岩冷漠地瞧着巴勒提斯坦城,心中暗道:今日不降,必然屠城,我到西域,得屠一国立威,免得这些墙头草们,吐蕃来了投吐蕃,大食来了投大食。

        正琢磨着,城门内震天的喊杀声让准备恶战一场的李岩不由一愣,这怎么回事?听了片刻,高仙虎差人来报:“巴勒提斯坦城生乱,大勃律人高呼,杀吐蕃,迎大唐!伏波王,是否立即攻城?”

        “好,准备攻城的云梯,在几处城门外候着,等大勃律人杀上城头,开了城门,再一举抢城。”伏波王李岩不慌不忙道,大小勃律是控制西域的要地,让吐蕃与大勃律火拼,他乐得在旁边坐收渔翁之利,况且现在情况不明,先看看再说。

        唐军在城外不着急,可苦了里面的大勃律人,趁吐蕃军不注意,偷袭杀了几百名吐蕃军,占了个大便宜,可使吐蕃军反应过来,挥刀恶狠狠地反击过来时,就轮到他们倒霉了。吐蕃军训练有素,悍不畏死,虽是唐军的手下败将,但对大勃律人素有积威。幸好,城门口地方狭窄,大勃律军人多势众,才勉强抵挡了吐蕃军的攻势。

        大勃律王暗暗叫苦,这样下去,大勃律军没准就被吐蕃军拼个干净了,扯着嗓子高声喝道:“从南门,北门上城,从城墙上掩杀过去,高呼杀吐蕃,迎唐军,引唐军进城。”

        吐蕃东门吃紧,其它两门的守军来增援的不少,防守薄弱,大勃律军杀上城头,打开南北二门,高呼“杀吐蕃,迎唐军!”

        大唐军其实早做好了三门齐攻的准备,见南,北二门一开,连弩护着陌刀手,大声呐喊着冲杀进去。

        连弩陌刀,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不过半个时辰,就扫荡了城内数千吐蕃军,没留一个活口。

        待唐军完全控制了巴勒提斯坦城,大勃律王率领他的臣子出城相迎,战战兢兢,跪伏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