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家传宝典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家传宝典

第67章

书籍名:《家传宝典》    作者:山人易之


另一方面,我们要采取主动进攻,把战场扩大,向外扩张,让我们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投入产出比。”

“说得好,详明,你的想法非常不错。魏卿,你明天就带着几个兄弟,去北京考察,我们要去北京开店!”

134  以本伤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以本伤人

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

会议的结论是对苏记进行反击,王易之给众人做了一番部署后,让他家分头去做准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即将开始。

苏婴给王易之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苏记的总经理一个月前受不了苏宇航排挤,已经辞职不干了,目前公司业务由苏家兄弟俩负责。也就是说苏记针对天津市场的行动,是苏宇新和苏宇航搞出来的。

王易之让苏婴继续搜集苏记内部的动向,尤其是食品厂的动作。放下电话后,王易之把周详明叫来一起分析苏记的弱点。

“过年这阵,市场上的蔬菜基本上是大棚里出来的,苏记的基地目前还没有大棚,所以他们的产品来源要么是从菜市场来的,要么是从其它农户那里收购来的,在成本上他们不具有任何优势。”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是以本伤人!”

“应该是这样!”

“看来仇恨真的会让人失去理智。”

“王哥,他们跟你有仇么?”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些仇恨可以化解,有些无法化解,现在不去考虑仇不仇了。既然他们从商场上杀来,咱们就从商场上杀回去。”王易之不想让感情因素左右自己的思考,只想保住自己的事业,这份事业寄托了他的感情和理想。

“王哥,您打算怎么对付他们。”

“你知道苏记辞掉的总经理是哪来的么”

“哪儿?”

“双汇!”

“双汇,怪不得!”

“如果他在,我的方法不一定管用,但既然他走了,我这个方法可以试一试。”

“什么方法?”

“双汇对付春都的方法……”

2012年,春节过后,北京的很多菜市场里就出现了老魏青菜店。北京市民很快发现,老魏青菜店的产品跟苏记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价格要比苏记便宜百分之十,甚至更高。

半个月后,北京一百多家长城苏记绿菜价格下调10%,以应对老魏青菜店的价格战。但很快老魏青菜又降了5%,苏记的客流仍然在不断下降。

苏记不得不跟着老魏青菜店继续降价,两家的价格战让北京市民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一时间,菜市场价格大战引起了北京市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苏记绿菜和老魏青菜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价格战持续到最后,老魏的销售价格跟收购价持平,基本没钱可赚。苏记更狠又降了一点,低于收购价销售。

北京市场闹得正欢的时候,天津市场却没有任何动静,苏记停止了在天津的开店,因为他们的人手不足,店里的员工不断的辞职,刚开的店都快维持不下去了。老魏青菜店却不断加大在天津的开店力度。苏记绿菜辞职的人很快就出现老魏青菜店。

除了北京和天津,苏记在河北省的几个城市里也遇到了老魏青菜的竞争。苏记店多的城市,老魏青菜就采取价格战,苏记店少的城市,老魏青菜就采取围歼战。除了正面应对,老魏青菜还进入了苏记绿菜没有进入的很多城市,几乎覆盖了河北省全境。

苏记在北京的价格战除了应了名声之外,没有获得任何好处,每个月都损失大量的现金流,根本无法再开新店,积累了一年的利润很快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老魏青菜在北京开的店并不多,只有十几家。虽然与苏记绿菜打价格战,但这十几家店仍然盈利。

刚开始的时候,老魏青菜店销售的品种根苏记一模一样,价格便宜10%,就是为了引起苏记的正面竞争。苏记一跟进就入了王易之的圈套。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老魏青菜店每次降价,都会采取限量供应,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蔬菜品种,这些新品种的蔬菜却不怎么降价,而且每天都有新品种增加。

表面上老魏青菜是用蔬菜在跟苏记打价格战,实际上却是一种诱饵。到了最后,老魏青菜的品种除了青菜的品种非常丰富,还有几十种特色山货。而苏记的蔬菜虽然便宜,但只有十几个品种,店面虽然很大,但空空荡荡,一点都没有菜市场的感觉。

苏记绿菜的全线溃败气坏了苏大河,苏宇航挤走他聘来的总经理时也挺高兴,每年能为他省一百万,没料到王易之的反击这么迅速。

苏大河本来想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通过价格战挤垮老魏青菜,王易之却来了个以牙还牙,同样采用价格战来对付他们。只不过王易之的价格战是虚招,让苏大河自断后路。

苏大河经历了这次失败的打击,已经斗志全无,他让苏宇新趁着苏记还没有完全垮掉赶紧卖掉苏记。苏宇新正在寻找买家的时候,接到了马冬雷的电话,说王易之想跟他谈谈。

“王易之,你还想怎么样,你赢了,我们输了。”苏宇新说不上自己对王易之是什么感觉。

小时候,苏宇新觉得跟王易之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但自从初中毕业以后他们就越来越远了。一中跟师范只有一条马路之隔,他们却很少见面,即使见面共同语言也越来越少。

王易之上了大学之后,苏宇新全家搬到县城,他们基本上没见过面,要不是两家发生了打架事件,王易之几乎忘记了苏宇新这个小时候的玩伴。

“宇新,咱们两家本来是很好的关系,我也不想走到今天这一步。但事情已经这样了,今后希望咱们可以化解怨恨。”

“想想你们俩上初中那阵,关系多好,现在有多大矛盾解决不了的。上次不都已经化解么,现在怎么又闹矛盾了,还要我中间传话。”马冬雷不知道这两年发生的事情,但看情形俩人之间肯定有事。

“我们投资两千万,被你这么一搞,几乎全没有了,这可是我爸二十多年的积蓄。你说化解就能化解么,就算我能不说什么,我爸他也咽不下这口气。”

“商场如战场,成败是很正常的,我如果不这么做,你们早晚也不会让我生存下去,你们的初衷不也是这个么?”

“你今天让冬雷叫我出来,就是为了看我笑话么,王易之,我很鄙视你。”苏宇新本来就讨厌商场上的争斗,要不是他弟弟把总经理挤走,苏大河非让他去管理公司,他会非常安心的在教育局的工作。

“我想收购苏记!”

135  资本注入

  第一百三十五章资本注入

航海者虽比观望者要冒更大的风险,但却有希望到达彼岸。

--------------------------------

苏婴打听到苏记要出售的消息,就通知了王易之。王易之通过马冬雷把苏宇新约出来谈收购的事情。

苏宇新开出的条件是两千万,他希望能为老爸保住积蓄,如果王易之同意,苏宇新愿意说服他老爸不再仇恨王家,两家重归于好。

王易之答应了苏宇新的条件,但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筹集资金。苏大河听说王易之肯收购他手里的烂摊子,心中的怒气就烟消云散了,不禁老泪横流,心说这孩子总算还有点良心。

对于王易之来说,两千万可不是个小数,一年前他公司的资产也不过两三百万,又经过一年的快速扩张,原始积累基本上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现金流很大,但进得多出得也多,能留下的却没有多少。

“老头儿,发什么愁呢?”江小柔升了护士长,也不用值夜班了,晚上可以天天在家。

“没什么事,我在想,现在公司做大了,将来还要成立集团,这后继无人,谁来继承我的事业啊”

“讨厌,想要孩子就直接说,还都这么大圈子。”

“你现在生活也规律了,给我生个儿子吧!”

“好啊,前两年,你身体不好,我也要经常上夜班,要不我也早就想要了,我都快三十了,再过几年成了高龄产妇,生孩子危险性就大了。”

“生孩子是不是还要做准备工作,听说要戒烟戒酒,锻炼身体,还得吃药,是么?”

“一看你就没好好考虑过,我早就咨询好了,提前三个月吃叶酸就行,烟你本来就不抽,酒少喝点,工作压力不要那么大,应该就可以了。”

“行,那我准备三个月,戒酒,吃叶酸。”

生儿子的计划让王易之兴奋了一会,但很快钱的烦恼又回来了,他躺在床上睡不着,望着黑乎乎的天花板,脑子里不断翻腾着能够拿出两千万资金的人的名单。

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除了辛鹏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化整为零,多找几个人凑一凑。但是能出几百万的人同样也没有几个。

如果再像第一次扩张那样找小投资人,会比较麻烦,一方面人数多了不好管理,另一方面很有可能会惹上官司,如果被扣一个非法集资的帽子,那就死定了。

“既然没有别的方法,那就只能去找辛鹏了。”王易之在脑子里翻来覆去过了无数次,最后都只剩下辛鹏。

“张刚,辛总是不是又不在天津,他的电话一直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