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伐天下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我伐天下

第44章

书籍名:《我伐天下》    作者:从小不会爬


这样便不会增加南宋的负担,而关陕地区的金军则因为不断遭受损失而彻底丧失了南下的可能。同时,由于吴璘做事非常干净,打完之后什么物证都不会留下来,金军只能证明他们被打了,却无法证明是吴璘的军队干的,这样便不会失去信义(这里插一句,其实金军也常干这种事,一边拿着岁币,游骑的骚扰却从没停过,所以赵构才会放弃始终无法固守的河南。)。再加上临洮路的金军为了逃避罪责,也不敢如实上报。就这样,本来兵强马壮的关西地区,如今反而被宋军给牢牢压制,只能防守而无力进攻,确实可谓是奇耻大辱,因此临洮路的金军对吴璘是又恨又怕。而赵抗此前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不能不说与这点有着莫大关系。这样既能削弱金军的力量,又不会遗人口实,同时还能顺便练兵,赵构又不是蠢人,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罚了。

但吴璘的用兵方式却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金军不敢上报全部损失,那缺额自然只能靠掠夺百姓来补上,所以逼上梁山的大有人在,小小一个临洮路,山贼的总人数竟然不下十万,而临洮路已经无财可抢,所以其中的很多人都转移到了西夏或南宋境内,这也是魔军初期不缺兵员的最主要原因,当然,西夏党项贵族对汉人的压迫也是一个原因。

由于赵抗现在有求于吴璘,再想起居鹏对其人品能力的推崇,他索性开门见山地向其公开了身份,当然,组织被他说成了自己的势力。吴璘虽然被赵构冷落过一年多,但对其还是忠心耿耿,确认赵抗身份之后,态度更是恭谨,搞得赵抗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在吴璘因为哥哥纵欲早亡的因素对妓女深恶痛绝,要不然他要再请些美女作陪,赵抗就更加局促不安了。

赵抗见吴璘如此客气,便简单介绍了自己此次出兵的情况,并就几大困难向吴璘求助。

“殿下真乃天纵奇才啊!”,吴璘听后惊叹不已,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竟然能从无到有拉起十万大军,令他对日后收复失地大有希望而振奋的同时,也不禁有些惭愧。其实赵抗借助了魔门的力量,并不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当然这一点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赵抗现在的第一个困难是军械问题,总不能老是拿着劣质兵器跟金军拼吧,可吴璘虽然有心帮忙,但是手上预算有限,所以得赵抗出钱购买才行。赵抗对此表示理解,好在此次横扫临洮路还是有些收获的,光军粮就超过百万石了。

第六十五章  匪  患

  最后,在向吴璘出让了几乎所有的各种非必须物资,并贴上不少钱财后,共计换到神臂弓(冷兵器时代最强单兵弩,在三百步的距离仍然能射穿重铠,宋代一步大约为1.5米出头,也就是四百五十多米。尽管如此,由于精度的问题,用于点射的话,有效射程不过一百步出头。而因为其价格高昂,无法大量制造,所以用来面杀伤基本没可能,在历史上它始终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力量出现。)一千多张和不少优质甲胄及兵器,而本方多出的劣质装备则折价处理给了吴璘,让四川民间慢慢消化好了。这样赵抗的大军终于可以装备齐全了,尤其是近卫团,全部装备了重甲和镔铁大刀,战力又加强了不少。

吴璘毕竟久历戎行,一下子便发现了魔军现存的问题,“殿下,恕臣直言,您的军队良莠不齐,人数虽多却只是徒耗钱粮,最好裁汰其中的老弱,将规模减小到三万左右比较合适。”。这话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吴璘对精兵战略的崇尚,即使是当年的岳飞也有所不及。要按照“吴家军”的选人标准,魔军能保留下一万五千就很不错了,加上训练过程中的淘汰,恐怕能不能留下一万都危险。

虽然忠言逆耳,赵抗还是谦逊地接受了吴璘的中肯意见,但他只是将战斗部队裁减到三万,同时还保留了三万有一定战斗能力的工兵,这样一来魔军不再显得累赘,战斗力更胜从前。工兵的想法令吴璘深受启发,他准备将手下的屯田兵也改成类似的编制。不过吴璘也有些奇怪,他从这支装备粗陋的军队身上,竟然看到了正规军的影子,但又与已知的任何一支军队大为不同,可不同在哪里他却说不出口,于是吴璘更加觉得赵抗高深莫测。

赵抗的第二个请求,便是请吴璘开关接纳六十万随军百姓,如今他们虽被赵抗释放,却被如临大敌的宋军拦在大散关防线以北,等到粮食吃完后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吴璘听说之后也被吓了一跳,六十万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至少小半个临洮路已经被赵抗给搞成了无人区......回复过来的吴璘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赵抗的要求,“臣自镇守川陕以来,虽然于国于民有功,但对那些沦陷区的百姓,却是百死莫赎,现今就当是赎罪吧!”。不过吴璘也并不是纯粹地大发善心,四川被移出了大量百姓,如今人口明显不足,虽然那六十来万北方百姓都是赵抗选剩下的,但能随军行动而不掉队,怎么也不可能是毫无劳动能力的废人。吴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内政工作也占了很大份量,这些百姓在他的眼中可都是钱啊!

六十万百姓可不是小数目,吴璘担心中途出岔子,亲自负责此事,但也足足花了半个月才可以安心将这项工作移交给手下。在此期间,赵抗表示想见识一下天下闻名的“叠阵法”,吴璘就安排大散关守将调派一个千人队进行演示。守将边挥旗指挥,边对身边的赵抗解说道,“叠阵法又称垒阵,是我们吴大人首创的天下第一的步兵战法。”,脸上神采飞扬,好像那是他发明的样子。

“长枪兵排坐在前,不准站立,强弓手跪于其后,最后面是使用神臂弓的弩手。待敌人距阵地百步时,神臂弓先射;距七十步时强弓手齐射。敌骑临阵时,长枪刺敌战马和骑手。在布阵时先将骑兵以铁钩相连,在前面遮挡,等布阵完毕后,骑兵退后。确实战斗力很强,灵活性也很好,就是我们可没那么多马匹,必须想别的办法来争取到布阵的时间......你们练了多久才能投入实战?”,赵抗问守将道。

“三年才有小成!”,守将得意地说道,在他看来,练成所花的时间越长,越能表现出他们“吴家军”的精锐程度。

谁知赵抗听后却连连摇头,“太长了,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守将原本想说的一句话立刻憋在肚里说不出来了......

观摩结束后,赵抗开始反复思索“叠阵法”的问题,“我手下骑兵数量太少,不可能拿去当路障来用,看来现在只能靠不怕死的步兵以命换命了,这种阵法的威力恐怕要大打折扣,但好像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

次日赵抗见到吴璘时,发现他面有忧色,以为他是担心百姓入关时出现暴乱,安慰道,“大人勿虑,这些百姓在金人的奴役下都不敢反抗,我稍微一吓便都乖乖上路,绝对都是顺民,不会出什么大岔子的......”

吴璘摇头解释道,“臣担心的不是这里,而是大山之中。殿下的军队将临洮路几乎清空,那些大山里的盗匪不但获得了更多的兵员,而且抢掠的目标也不得不放到我们这一带,想来也令人头痛。”

“以吴大人您的才能,难道还对付不了那些山贼吗?”,赵抗惊异道。

“山贼历来不好对付,何况这一带的几大山贼实力都不弱,臣如果派出小股部队进剿,很容易遭到伏击。而如果派出大部队,他们则可以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和我们绕圈子,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难哪!”,吴璘蹙眉道,“如果只是这样,臣还有把握对付,只不过多花些时间罢了。可是这里是两国交界的地带,他们见势不妙的话,只需要撤入金国境内即可。而山地不像平原地带那样进退自如,如果追出国境,被闻讯赶来的金军断了后路,那臣这么多年的辛苦可就都付诸东流了......可要是让他们找上门来,四川太久没打过仗了,百姓很容易惊慌失措,一旦骚乱发生的话,天府之国搞不好会变成人间地狱......”

赵抗见吴璘有些欲言又止,很快便想到他最大的难处所在,那便是他的官军身份。吴璘虽然是一方大员,但地位尚不及当年的岳飞,并没有擅自招安收编大规模盗匪的权力。而如果向朝廷请示,又往往会贻误时机,所以只能以剿为主。可是官军的顾忌很多,打山贼又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拖延时间太长,耗费钱粮过多,会引来朝中的不满,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就吴璘的立场而言,对于山贼,采取不战不和的态度拖着是最好的,反正以山贼的战斗力也不可能造成太大的损失,但这样一来附近的百姓就遭殃了......

“请问大人可有这些山贼的详细情报,在下搅扰多日,说不定能尽一下绵薄之力。”,赵抗沉吟道。

“若有详细的资料,他们就不会这样难对付了,不过对于那些较大山寨所在的位置,臣都已经调查清楚了。”,吴璘无奈道。

第六十六章  冒险上山

  “这样就可以了,这事就包在我身上,请大人放心。说实话,我的队伍基本都是靠收编山贼得来的,对付他们比官军要有利得多。”,赵抗主动接过了这一烫手山芋。

赵抗愿意帮这么大的忙,吴璘总不能毫无表示,他沉思了一会之后终于下了决心......

“吴大人,向导十几个就够用了,用不着这么多。”,赵抗推辞道,吴璘居然找来了上千人,这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