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穿越光荣之梦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穿越光荣之梦

第23章

书籍名:《穿越光荣之梦》    作者:近水遥山




“她没给你留电话?这个死丫头,也没打给你?”

“她爸爸给我了,我忘记放哪了。”郑江东有些不好意思。

“是你故意丢的吧?至于生这么大气嘛,你们两个啊,唉,都太犟。你大老爷们的,要让着点我妹子。”说着就翻小包找出个纸签,放在桌子上。

“好嘛,才几天功夫啊,你们成一国的啦。”伸手就把纸条收了。

“呵呵,你抓紧联系吧,别叫洋鬼子拐了去哦。”

郑江东一到江北就忙昏了头,陈书记对江北开发十分关注,几乎每会必提。他推测动作会很快,准备工作要赶紧跟上。吃过晚饭他才想起给邹敏打电话,邹敏住在早年就移居法国的姑姑家。

“嗳,想我了吧?我代表祖国人民,向坚持在反帝反修第一线的邹敏同志致以亲切的慰问。你回来吧。”

“一点都不想,刚上学,荒得太久了,有点跟不上。我困死了,你还不睡啊?”邹敏说话迷迷糊糊的。

“睡你个头啊,我刚吃过饭,你从来没这么早睡过吧?生病啦?”郑江东有些担心。

“没有啊。快一点啦,你怎么这么晚才吃啊,你那个破胃又完蛋了吧?”wωw奇Qìsuu書còm网

“才不到七点嘛,哦,晕了,有时差哦。完蛋,接电话的是你姑妈吧,代我赔个不是哦。晕了晕了。”

“嗯,你有QQ吧,MSN也行,下个语音,我明天放学找你。困死了,你也早些睡吧。”

这两人竟然玩起了网恋,因时差关系他们不能聊得太久,邹敏第二天还要上课,郑江东怕累坏了邹敏,最多聊到八点,南特那边就已经凌晨2点了。有时邹敏下线了,郑江东又神飞法兰西干不了正事,就穷酸地给邹敏留言。还把他小时候的破事编了个叫什么“我们的队伍像太阳”的顺口溜集子,这可把邹敏乐坏了,一回家就开了机器看那些个歪诗。他们俩还架了摄像头,郑江东逗起人来没完没了没深没浅,邹敏说不过就关视频,必须要郑江东在QQ里写首能感动她的诗才能开。气得郑江东没辙,只好让着让着再让着,也把他逼成了顺口溜和五七古体高手,说来就来。

各位看官明鉴,看看这叫什么鬼诗。

芝麻芝麻快开门,

视频一关赛断魂,

再不开门我出门,

呼啊嗨哟去销魂。

邹敏:你敢!

郑江东:不行啊?俺换一个,准备好冷酸灵。

我曾经爱过

那时还不懂

当雁儿高飞远去

我还笑着

可没了你的影子

我后悔了

冽冽的北风告诉我

冬天来了

于是视频就开了,邹敏那边已经发水灾了。

第四十二节:君令如山

  市里的动作比郑江东想像得还要快,市委书记陈布明召集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各部门领导,以巡查沿江开发为名出发了。让大家颇感意外的是,陈书记临时改变计划,跳过江南出口加工区这一重大站点,这可是寒江市经济腾飞的标志,寒江市的骄傲,向上汇报材料都是少不了的。

进入寒江出口加工区标志性界牌的巨大电子屏幕闪着欢迎字幕。市各区组织的欢迎队伍汇集在大路两边,加工区的老板们商量好了,准备借此机会向市委书记言明搬迁的利害,统一口径不能搬,要搬就得出大价钱补偿。

寒江市常务副市长兼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部长、江南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加工区管委会主任等等众多官员们,出了也许是有生以来的大洋相——竟然清一色没细看这次活动安排变动的通知。他们对这类巡视早已轻车熟路,早早地在加工区等着。可今天他们炸了营,一听陈布明率领的中巴车队已经快到江北了,一个个边打电话边叫车,把一大群随从丢在一边,逃似的向江北赶去。

陈布明率领的巡查队伍越过寒江到达江北大堤。枯水季节的江堤显得比较高,但明显比江南的堤要矮一些。

“大志同志!你这的堤好像低人一等嘛。水来了,进不进你的家门?”陈书记不像是责备,倒像是开玩笑。

“报告陈书记,大水无情,哪能不进我的门呢?这段江面狭窄,为了保护江南出口加工区,我们只能做出些牺牲啦。”孙大志平静的回答着。牺牲江北保江南,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他感觉这个时候没必要摭掩,只是摸不透书记是什么想法。

“大志同志啊,你这话站不住。你能代表江北老百姓自愿牺牲吗?财政、水利、港务来了吧?好,现状就是这样,说不过去啊,咱们江南江北是一家,不能灌大志同志啊。一方面要抓紧在枯水季疏浚航道,一方面要加高江北堤防。我不追究以往的责任,钱你们要出。你们回去就造计划,尽快动工。我看就由大志同志牵个头,要立责任状。今年汛期到来之前,必须完工!各位常委有没有意见?”这哪里是巡查嘛,简直就是现场办公会。

中巴车队浩浩荡荡在江北区绕了一大圈。陈布明没有回去的意思,大队人马只能跟着他进了江北区政府会议室。虽然孙大志有所准备,但江北区政府会议室远远比不得市区的那些区,实在太小,把一帮市里的官老爷挤得够呛。一排排桌子上顿时摆满了各人带来的各式各样的保温杯,一个个杯子跟人一样参差不齐一排排列着队,像是开保温杯展览,场面甚为壮观。陈布明边喝着茶边开了腔。

“走马观花,转了一圈,我刚才听到了,有人说没什么可看的,确定没什么花好看。我女儿有句口头禅,叫郁闷,确实有些郁闷。有个地方我们等等再看,是新建的。几位热心江北建设的企业家,在政府支持力度有限的情况下,自行开发。老百姓叫他们是神仙,是救星,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那里那里亮,我们对人民的感情到哪里去了?江北穷,穷得叮当响。一个寒江市,差距这么大,我要负主要责任,你们脱不了干系吧。我先说点虚的,今天关键是定实的,就在这里定,有问题正常,就议解决办法,我陪你们。”秘书递上了稿子,陈布明放在了一边。

“今天咱们的队伍是越跑越大,不少同志放下了手中紧要的事赶了过来。我再重申一遍,江北开发,城乡统筹是近期市委市政府的头等大事。沿江开发调研搞了一段时间了,有些同志似乎还没进入情况。我看了几篇调研材料,你们应该都看过,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我感觉到了拳拳之心,一腔热血,我很感动,我们的干部并没有完全麻木!”他顿了一顿。

“我今天就说个清楚,沿江开发就是要解决今后寒江的发展方向问题。寒江现在是不错,城区建设成绩是共认的,但今后怎么办?这个摊子还能守多久?现在不是计划时代了,你不发展,没有新增长,投资就会走。发展比不上别人,日子过得没别人好,老百姓会骂你娘。笑什么?你们不怕老娘被人家骂某某某你妈个B的是昏官?我怕!”陈布明面色冷峻,书记给人的印象一向比较儒雅,粗口一出让大家很是吃惊。

“江南发展接近饱和,地价是涨啦,有利人家当然来。涨价当然好,我卖地收钱就大大的快活,可最后谁来接那个高价?地价成本高了,人家还来投资吗?我看到时候寒江自已的老板都要跑了。今后向哪里去?江北!沿江开发的核心就是北上,在贫瘠的土地上,建一座新城!”会场出现骚动,工作重心转移是必须上常委会的,看着头头们的反应,陈布明书记搞的很可能是突然袭击。

“江南工业加工区为寒江做了大贡献,功不可没。当时的一片低洼地改造成了加工区,成为利税大户,财政的摇钱树,功不可没,功不可没。环境也好,挖个池子水鸟就来了,人家是老居民哦。老黄,当时这低洼地的地价很便宜吧?嗯,搬迁工作麻烦也少。现在的江北不就是这个条件吗?”陈布明扫了大家一眼。

“交通问题怎么办?大桥什么时候能建成要有准确的时间表,不是要赶工,这桥的事赶不得哦。目前要买船,买大些的船,可以买好一点的,今后可以做游船。我没这么多钱,交通、港务、还有旅游,你们怎么样?笑得那么难看。大桥通车之前,先在江北投资的,江南搬到江北的,我们在土地上给优惠,减税我们做不了主,可以申请,可以补助嘛。当然污染的我们不要,怎么样?具体事项可以议,你们议,我出去转转,李副市长你是调研的负责人之一,你主持。大志同志,哦,还有小郑,这是在你们的地盘上动作,一定要落到实处。”

停滞困扰讨论了了许久的发展方向问题就这么迎刃而解。郑江东感叹:什么本位主义,单位利益,在官帽子之下,全是次要的,官要是丢了,你还搞个鬼的本位。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计划,这样的计划让人感觉似合理,又似霸道。

江北区政府的老式楼房成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会场,成了向江北进军的指挥部。江北开发具体实施方案整整议了三天,其中又有分组讨论。问题确实错综复杂,要想迈出这一步举步维艰。陈书记放下了他那雷厉风行的架式,一个组一个组的做工作,虽然口气缓和了,但方向就是不变。按他的话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陈书记请来了市政协、科协、社科联、院校的专家参与讨论,江北开发的可行性方案渐成。一群大小领导私下里有个共同话题:入了陈布明的套,有被绑架的感觉,各方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也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