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明小官生活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大明小官生活

第九十三章 旱情露端倪

书籍名:《大明小官生活》    作者:萨琳娜


        、、、、、、、、、、

        “姑娘,咱们干嘛买个生意不好的铺呀?奴婢仔细瞧过了,这个铺从咱们进门到出门,两个多时辰,只有您这一个顾客,结果您买的还不是胭脂水粉,而是铺?!”

        从名媛坊出来后,红花就开始嘚啵嘚的说起来,她真的有些搞不懂这位大小姐:前一段时间,放着有才有貌有功名的魏少爷不要,偏偏选择一个又胖又呆还打老婆的董大少,白白陪送了这么多嫁妆,她家姑娘却混得连个窑姐儿出身的姨娘都不如,天天被大奶奶喝来骂去;捧上大把的银后,总算是不挨打了,可姑娘又抽风的买个生意寡淡的铺,别的她不懂,唯一明白的便是,银是她家姑娘在董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像撒树叶一样撒出去,还不如留着贿赂院里的丫鬟婆呢。

        “哼,你懂什么?”陈燕姐儿白了贴身丫鬟一眼,很不屑的说道,“姑娘我的陪嫁虽然多,但那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那间铺真的一无是处,我能花两银买两成的份?!”

        笨蛋,这个世道,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银,而是身后是不是有靠山!自古都是士农工商,如今她已经嫁入董家,董老爷虽然是举人,可没有继续走仕途,两个儿也是小白丁,连秀才都没有考中,这样的家庭充其量算是个“农”。

        她算计失误,错嫁给董大少,可嫁都嫁了也没有地方买后悔药,只能好好经营,争取在董家过得更好。想要在董家过得好、过得舒服,那就要得到大奶奶和大少爷看重,可她一个因绯闻嫁入董家的小妾,让大少爷看重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大少奶奶看重,就有些难了。

        而名媛坊便是一个捷径,因为她身后的大老板不是别人,而是杨知县的当家,哼哼,如果她能借由名媛坊和知县成了手帕交,那以后在董家,谁还敢欺负她?大少奶奶和,哪个敢让知县的闺友立规矩?!

        两?别说两,真要是能达到目的,千两她也愿意!

        “是是,姑娘说的是,都是奴婢没有见识!”

        红花见姑娘生气了,忙低下头连连道歉。

        “行啦,什么都别说了,咱们赶紧去找大少爷吧。”陈燕姐儿一甩帕,她刚才光顾着和赵奶奶谈判,全然忘了自家男人还在酒楼等她呢,脸上的若干红印提醒自己那位的脾气不好,陈燕姐儿连忙快速的挪动小脚,朝五梅楼的方向奔去。

        “唉,少奶奶,您受累了!”

        杨掌柜的把重新签订的契约收好,见四姐儿如释重负的样,多少有些愧疚。她虽然不天天在店里看着,但自己店里发生了些什么,她非常清楚。能把李家拉到自家老爷的船上,本来是非常好的一步棋,也是她家小姐和姑爷反复商量的主意。

        结果,两家合作好好的,两家的关系不错,铺也挣了钱。没想到一个劳什侄少爷的到来,下五除二,没几下就把朋友变成了陌,更有变成仇敌的趋势。唉,原本一个不着调的表小姐就够让人操心的,如今更加上一个阴险、自私的侄少爷,以后的杨家大院甭想安宁咯。

        “杨掌柜的,您千万别这么说。”四姐儿收了银,手上的烫手山芋终于顺利的扔出去,她心里正爽,听到杨掌柜的话,回想到这位掌柜的也挺不容易,自己嫌名媛坊赔钱还能转让股份,可这位杨掌柜却还要继续和那个什么方姑娘、方举人的败家打交道。

        唉,都不容易呀,想到这些,她有些抱歉的笑道:“是我辜负的美意,还请杨掌柜的替我向说说好话。不是我不想继续帮办事,而是我家里的生意也需要照料,毕竟我家相公不是长,以后的日还得我们夫妻自己努力,所以——”

        “少奶奶的意思,我懂!”

        买卖不成,但求仁义还在吧!杨掌柜收好东西,亲自送四姐儿出门。目送赵家的马车远去后,她扫了一眼小猫两只的店铺,长长叹了口气,准备回家找小姐好好说道说道——不指望侄少爷能帮上多少忙,只求他别再煽动表小姐折腾了,否则生意不挣钱,小姐用什么养家?!

        “算了,最近老爷心情不好,还是不要拿这些小事麻烦他了!”知县娘家姓赵,她接过契约重新看了看,发现人家四姐儿很会做事,当初李家入了一两银,又提供了玫瑰酱和玫瑰酒在店里卖,银、货源还有管理者,一共占得四成份;如今接收的什么陈姨,掏了两银,却只占两成,也就是说,合伙人一换,她不但收回了两成份,还白白得了两两银,这样算来,倒也不是很吃亏。

        “呵呵,多出来的这两两权当前几个月的亏空吧。”

        “是,!”杨掌柜的见对新契约并没有意见,也就不再劝说,毕竟她的身份摆在这里,说到底她也只是杨家的一个下人,对主们的事儿,哪敢过计较?!

        其实,她冤枉赵了,赵早就想向老公抱怨,这杨家都快成方家人的后花园了,男的在衙门掺和,女的在后宅也不安定,弄得她接连赔了两家陪嫁铺,再这么折腾下去,自己的嫁妆都要弄光了。

        只是,最近几天杨知县为了公务,已经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白天更是见不着人影,作为聪明的女人,告状也要挑时候的不是?!

        杨知县忙什么呢?

        求雨!

        按照山东的习俗,农历五月十日是雨节,传说这天是关老爷磨刀的日,一般这一天都有雷声,正是关老爷霍霍的磨刀声。这天往往下雨,所以民谣唱道:“大旱不过五月十。”如果五月十这天不下雨,而且骄阳似火,说明这一年一定是大旱之年,那就要求雨。

        而现在还不到五月,却旱情已显。

        “去年冬天滴雨未下、片雪未落,如今开了春,也是只见阴云不见雨水,恐怕今年又是大旱之年。”冯师爷主管钱粮,他家里也是祖传的师爷,对农业、钱粮、赋税非常了解,最近半年来的气象让他很不安,“现在正是小麦浇返青水的时节,如果再浇不上水,恐怕——”

        “浇水?拿什么浇?”说话的是方举人,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人长得有点胖,个也高,看起来到有几分大汉的模样,和他举人的身份不相符。他拿着一把纸扇把玩着,听到冯师爷的话,有些不屑的说道,“梅水、玫瑰方圆里内,数条河流断流、水塘干涸,打井打下两丈也不见水,仅有的几条深水溪,也被各自的主人把持着,其他人根本就用不上,最近连续五天内,每天都有数起因抢水而引发的械斗、群斗,想浇水,哼!”

        “那以方师爷之见,目前梅水、玫瑰的干旱该怎么办?”

        冯师爷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很看不上这位新上任的方师爷,话说得天花乱坠,可什么实事都不干,别人干了,他还指手画脚的提意见,典型卖嘴的货!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除非老天下雨。”方师爷的语气更加不屑,差一点就从鼻里直接说话了,“对了,下雨?这老天不下雨,咱们就求求吧,五月十不是雨节吗,咱们就按雨节的仪式,组织县城的姓、农户们求雨?!”

        “求雨?”杨知县听了两位师爷的话,眉头紧锁,“嗯,试试吧!希望关老爷能显灵,否则今年周围的姓又要遭殃了!”

        “是,大人!”

        两个师爷连忙起身异口同声的答应,只是各自想法并不相同:方师爷见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满脸的兴奋和自得,唯有冯师爷,他脸上的郁色更加浓郁——求雨?!求雨有用的话,十几年前的旱灾就不会发生了,唉,预备仓的粮食还没有补足,真要发生了旱灾,那什么赈灾?

        四姐儿从名媛坊出来后,直奔后街的娘家。胜男说了,她和小姑在县城吃午饭,准备下午回南山,现在刚过午时,她们应该还没有走,四姐儿准备把银还给小五。

        面对四姐儿包袱里的银,胜男并不肯要,本来这间铺的红利她就是送给四姐的,再加上四姐接了铺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回报却很少。除了前几个月还分了点红利外,最近四个月全都是在赔钱。如今本金全部退回,胜男怎么好意思收呢。

        四姐儿见胜男死活不要,也只好收起来,心里暗自盘算,让老公平时多照应照应妹妹和妹夫。

        处理完名媛坊的事,胜男和小秀儿对铺的装修很满意,在李家稍作休息后,便启程回家。

        来到家门口,却发现南山的外围又围了一堆的人,个个脸色憔悴,神情沮丧,一看到胜男从马车里下来,纷纷涌了上来。

        “你、你们想干什么?”

        胜男见这些人,神情有些不对劲,联想到去年的冲突,她不免有些胆怯。

        “李捕头,求求您,救救我们吧!”

        领头的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只见他满头白发,黑瘦的脸上布满褶,颤抖着双手跪在胜男面前,叩头不止!

        ...

        ...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