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飞豹出击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飞豹出击

第76章

书籍名:《飞豹出击》    作者:登峰




【第八十四章:百业待举一】

工业化,这是近代中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工业化也始终是毛ZD时代新中国建设的主题。

邓峰他们来到这个时代一直在想着如何围绕着这个主题,利用基地的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人材优势能为这个苦难深重的国家作些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早日强大起来.使我们的人民早点过上好日子.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一愿望付注实践.

他们深知,钢铁是工业化的骨骼,石油是国家的血液.一个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更是一个军事强国的物资保证.没有这一切,这个来至后世基地就是无根之木,无水之鱼.

在总理视察基地时,他们提出了优先发着重工业,发展基础工业,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和中央的战略相吻合的.国家首先,确立的全国100个重点开采项目.党中央,政务院为满足新中国建设和国防对能源的需求,决定按基地提供的航拍图,在沈阳以西和攀锦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东风油田.全国各行各业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方面,对东风油田的建设给予大力的支持:最高首长亲自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1师改编为石油工程师,肩负东风油田建设和保卫任务;并亲自为东风油田题名.来自各方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使参加东风油田会战大军受到巨大鼓舞,大大加快了这个石油基地建设的步伐。

西伯力亚寒流,夹携着漫天大雪,呼啸而致.一支支来至“中国石油之母”延长油矿和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玉门油矿的石油建设大军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131师一万多名官兵,顶风冒雪,举着猎猎红旗,心中燃烧着火一样的漏*点,浩浩荡荡的向辽宁的攀锦地区集结.

志空D1军做为先头部队,最早开进了这块茫茫的芦苇荡.基地派出8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31师最先到达的工兵营,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师先锋营.他们兵分两路,由基地航图制作分析室的技术人员及131师工兵组成的先锋营一连,带着星位定位仪等各种定位仪器开着十多辆工程车和十辆美国十**卡车率先开进了茫茫的沼泽地,紧张有序的在苇田里,稻田中用白灰和木桩标定一口口油井的准确位置.一支支钻井队随后开进到标定一口口油井的位置,在周边安营扎寨.经三个多月日以继夜的工作,转战万里,标注出了1000多口油井.

另一路由基地机场基建中队,油料中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131师两个工兵连组成的先锋营二连,三连和营部,带着五台挖掘机,五台100马力的推土机,20多辆大卡车拉着水泥拌合站,向攀山进军,他们将担负着建设东风石油化工总厂任务.

玉门油田作为东风油田大会战的主力队伍之一,派遣2000余名职工,200多辆美国十**卡车,拉着成套钻机和化工厂的设备奔赴辽河平原,面对东风油田和油田会战初期存在的诸多困难,石油工人和解放军的官兵豪迈的喊出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誓言,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机动车无法到达的地方和解放军官兵一道,硬是不是靠人拉肩扛,把设备和材料运到了现场,为东风油田的开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东风油田的开发建设广大石油工人和解放军的官兵虽然没有天当被,地当床,那么夸张,但在雪虐风饕朔风凛冽的严寒中,睡窝棚,地上铺上几捆芦苇当床,整天砸冰作饭,喝苦涩的盐碱水是不争的事实.在那漏*点燃烧的年代,艰苦的生活这丝毫没有影响,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誓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热情.他们所付出的艰辛是后世的人无法想象的.各钻井队之尖开展了劳动竞赛.一开,二开,钻进,起下钻,下套管,固井,完井各钻井队捷报象雪片一样传向会战指挥部.

1951年4月1日15时,由东风钻探钻井一队.3856钻井队仅用88天3小时,顺利钻完井深为第一口油井.

"出油啦!"人们脸上流着激动的泪水,欢呼着.跳跃着.把自己的狗皮帽子和破棉袄高高的抛向天空.

在沈阳油区位于新民氓牛屯打出了一口超高产油井。油井在4月1日15时正式投产试喷,经过二十四小时,共喷原油一千五百零三吨,天然气九万五千零二十九立方米.

东风石油化工总厂,边建设边安装,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基地的油料中队派了6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玉门油矿的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在东风石油化工总厂建立了各种油的提裂分厂和特种燃油车间.第一批成品油出厂.一个月后第一批航空汽油出厂.三个月后第一批航空煤油送到了志空D1军基地.

到1951年,原油年产量达到675万吨。是1950年的22.5倍,将我国贫油落后的帽[Qisuu.Com奇`书`网]子甩到了太平洋,做到了原油自给.实现了从“贫油大国”向“产油大国”的历史跨越.更创造了一项世界记录就是不用勘探,井井见油的奇迹.

仅短短的五年时间,东风油田就成了以原油生产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带动了化肥工业,化纤工业,塑料工业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一座新兴的石油工业城.

基地上上下下,深知塑料工业的重要,这些来致后世的人们当然知道塑料对工农也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塑料,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所以加大了对塑料工业的技术,人力的投入.全力的支持发展这一产业.

经过五年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塑料工业,以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提前进入中国.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进一步的促进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大量的进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加速了中国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使中国在这一领域独领风骚

塑料消费突飞猛进,促进了中国农业快速发展,农用塑料制品已成为抗御自然灾害,实现农作物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不可替代的技术措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农、林、牧、渔各业;

包装成了塑料消费之首,各种矿产品、化工产品、合成树脂、原盐、粮食、糖、棉花和羊毛等包装已大量采用塑料编织袋和重包装袋;还有饮料、洗涤用品、化妆品、化工产品等等在中国迅速发展.

特种塑料以其特种功能,被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应用领域.将加速中国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

塑料工业迅速发展,极大的缓解了中国对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和木材的开采量.为给中国后人留下一片青山绿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八十五章:百业待举二】

工业以钢为纲.

总国理视察后,向全基地向全国派出了数路各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51年的新年刚过,由10名学冶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20名机械工程师加20名保卫人员,组成的"钢铁组"在蓝天飞机修理厂驻厂博士工作站的一名冶金博士后的带领下,带着手提电脑进驻了安山钢铁公司.汇同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和安山钢铁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安山钢铁公司改造指挥部"

安钢的前身的主体是日伪时期的昭和制钢,当时的生产能力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九洲的八幡制铁所,也就是后世日本的新日铁.

安钢1号、2号、4号、9号高炉是日本榨取中国人民血汗建造起来的。1919年4月29日,1号高炉正式点火生产,日本对安山矿产资源的掠夺也由此开始。1921年12月16日,2号高炉点火生产。之后,1937年5月7日和1943年11月28日,4号、9号高炉相继建成投产。四座高炉均为料罐式高炉,总容积2944.85立方米,年设计生产能力235万吨.在当时以属大型高炉了.可惜的是1945年,安钢高炉遭到日本人严重破坏,投降时把铁水熔在了高炉里.然后又遭到了苏联人洗劫一空.苏联人抢走了绝大部份关键设备,随后又经三年多中国老百姓的"检洋捞".4座高炉主要设备和机电器材几乎丧失殆尽,炉台野草丛生,高炉变成一片废墟。安山解放后,党中央把安钢的恢复与发展列在全国经济建设的首位,迅速恢复炼铁生产。一场声势浩大的献交器材、恢复生产运动开始了,一些工人把偷着拆走的设备和零件"检的一部洋捞"交给了工厂.仅半年时间,安钢就修复了2号高炉。1949年6月27日,第一炉“争气铁”,同年9月7日,1号高炉恢复投产。1950年1月29日,4号高炉也恢复了生产。

基地"钢铁组"到达安钢后立刻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原日本的一些钢铁企业进行调研,制定改造方案.

第一组进驻安山钢铁公司,对1,2,4,9号高炉制定了改造计划.他们本着根据现有的条件下,在总体布置上,做到技术经济总体优化,实现总体投资少,运行成本低,见效快,产量高.这一原则,首先他们对这四座高炉全部采用了,60年代较先进的自动化装料系统及完善的检测仪表等设备;针对这种在后世看来只是中小型高炉,他们提出了直接采用21世纪高炉喷煤是炼铁技术,采用高炉喷煤是炼铁技术,不但使高炉焦比大幅度降低,生铁成本大幅度下降,还可能成为有效的调剂炉况热制度的手段,增强煤气的还原能力,发展间接还原,改善炉缸工作状态,使高炉稳定顺行,又为高炉使用高风温创造条件,在保证吨铁喷煤的前提下,提高高炉利用系数,提高铁产量.

安山钢铁公司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包括东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的一些专家,对于基地"钢铁组"提出的改造方案惊的嘴都合不上了.这也太意想天开了.他们对这些随时都有武装人员保护的军人专家们最大的疑惑就是:"这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