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崛起在黑土地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崛起在黑土地

106章日新月异

书籍名:《崛起在黑土地》    作者:自由的老枪


民国大地的变化,在北方开始显现。以山西为例表现得尤为突出,山西的乡野山村已悄悄出现集约化生产的雏形。

        在太原北部约五、六十里地一个叫静乐的小镇。小镇里有一家当地数一数二的地主——吴老太爷。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老二有出息,留洋回来后在省城做事。他常常把小儿子挂在嘴边,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吴老太爷是这个小镇顶尖的富户,有500多亩土地。其住的房子在这小镇更是独树一帜。吴老太爷的“豪宅”,位于镇子南侧,坐北朝南,带有明显的山西建筑风格。此房四合院布置,中轴线有街门、仪门和正房。正房的东南角有一座吉星楼一栋,左右各有东西厢房三间。

        此刻我们的吴老太爷坐在正房的敞厅里生着闷气,坐在一旁的大儿子也一筹莫展,满脸愁容。令吴老太爷弄不明白的是,从民国二年开始这个小镇从事种地的农户,陆续的、莫名其妙的搬走了,留下的大都是有土地的农户和镇子里为数不多的商户。后来吴老太爷听说,镇子里的佃户去了北方。吴老太爷迷糊了。走西口多少年了,没听说有几个发财的,而且还是被逼无奈才走上那条道路,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走。

        后来他听说,内蒙那个地方有不少庄园,吃香的喝辣的,并且去了就有房子住,待遇可好了。再后来他听说,去北边的人进工厂当工人日子过得更滋润。最后还是小儿子回来告诉他,使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一是政府组织向北面移民,二是北面进行大开发需要大量的工人。

        起初吴老太爷不以为然,佃户没了我就雇工,这样撑了两年。哪成想今年耕种季节,竟然没有一个雇工前来找活干。常言道季节不等人。他让大儿子出去情雇工,可是哪里想到,今年情雇工的价钱整整翻了一倍。大儿子自己不敢做主,只好自己跑了回来。

        这不爷俩正为这事犯愁呢。吴老太爷絮絮叨叨,说这庄稼都没人种了吃什么喝什么,还说人都势利眼,好好的庄家不种跑去当什么工人。大儿子是一个没注意的人,此刻哭丧着脸道:“爹,这时令说过就过去了,你快拿个主意呀。”吴老太爷生气道:“不成器的东西,你是猪脑子哇,价钱贵你就不情雇工了,你打算让地荒了。”大儿子心里嘟囔道,我能做了主麻,一边起身往外走,前脚刚跨出门槛后面又传来老爹的声音:“顺便把你兄弟找回来。”

        几天以后,一辆敞篷汽车驶进乐静小镇停在吴宅门前。从车上下来下来俩人,其中一人正是吴老太爷的小儿子吴立德,在太原政府做事。另一人看着装打扮像是一个商人。

        吴老太爷听到汽车声早早在门前迎接,吴立德一下车就说道:“爹,今年又碰到烦心事了吧。”吴老太爷郁闷道:“瞧你小子没心没肺的,这若大的家业还不是为你们置办的。家里的事你是一点不操心。”吴立德笑着道:“爹,这种境况在山西不止咱们一家,年初太原的铁路通车以后,往北面移民的更多了,因此很多地都将面临荒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提出组建农垦公司,我就是为这个事专程回来的。”

        吴老太爷诧异问道:“农垦公司这是什么东西?”吴立德笑道:“爹,我一时跟你说不清楚。我给你介绍一位客人。”接着他指着陌生人说道:“爹,这位是山西商会会长孟世达,他旗下有一家大型农垦公司。”随后双方进行了礼节性的问候。

        进屋坐定后,吴老太爷诧异问道:“孟先生这农垦公司是怎么回事?”孟世达笑道:“吴老太爷,这农垦公司吗就像你的佃户一样,承保你的土地。采用大规模统一耕种的模式。如果我吴老太爷愿意,我们农垦公司承包你的土地。为了保证你的利益。我们按每亩地最好年份的收成,你六成我们四成你看如何?”吴老太爷琢么了一会,感觉怎么也是自己占便宜接着又问道:“孟先生不是我矫情,要是遇到天灾怎么办?”

        孟世达道:“灾害在所难免,我们正常年份按每亩地最少收成补偿你的损失。”接着孟世达报出了钱数。吴老太爷闻听大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和天上掉馅饼一样么。他仔细观察孟世达的表情,以判断其人所言不虚。吴老太爷心里暗忖,此人是山西商会会长财大气粗,绝不会糊弄自己,况且还有自己儿子掌控,瞧这小子神采奕奕的样子恐怕早就和此人商量好了。关键是大儿子出去情雇工到现在还没回来,看样子这雇工的价钱又要涨了,

        吴老太爷想到这便欣然答应先来。孟世达又趁机说道:“我想与吴老太爷签订十年合同,不知意下如何?”吴来太爷一时没了主意,忍不住瞅了小儿一眼,小儿子冲他眨眨眼点点头,吴老太爷没了后顾之忧,最后双方签字画押摆酒庆贺。

        第二天,从太原城来了几辆长长的胶轮大马车,车上载着两个黑乎乎的铁家伙。还有带一溜铧梨的铁架子。一群年轻人七手八脚的把铁家伙卸了下来。吴老太爷好奇上前询问,年轻人告知这是拖拉机犁地用的。他压根不相信这个铁家伙还能犁地。

        不一会儿拖拉机轰鸣起来,把吴老太爷吓了一跳。田间地头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头一次看见这么新奇的耕种方法,前面的拖拉机犁地,后面的拖拉机播种。吴老太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仅仅三个人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一亩地播种完了,围观的人群也几乎看傻了。吴老太爷叹道,这铁牛太列害了,不知他吃什么?

        播种完毕后,最后丈量土地,由于是大规模连片播种,吴老太爷的土地竟然多出了几十亩,这下子可把吴老太爷乐坏了,暗自庆幸加入了农垦公司。还有新奇的,那些农垦工人闲暇时,纷纷到附近的荒山去植树,这又让吴老太爷看不懂了。

        秋收季节,吴老太爷高兴得几乎快疯了,刨去农垦公司该得的,他的收获比每年多了近三成,可以说这一年是吴老太爷一生当中最快乐的一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还在观望的大户人家,恐怕再也坐不住了。

        这两年中央政府开始加大力度,在山西、陕西、河南等中原省份,分别向内蒙、外蒙、新疆和海外移民,在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向东北和海外移民。尤其是中原等省份的移民规模最大,这样一来使中原省份的人口迅速减少,再加上大办工厂剥离的农村人口,这就出现了前面吴老太爷所面临的情况,因此农垦公司这一新型的农村产业模式,出现在中原大地上也就不奇怪了。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将古老的中原大地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把镜头转向东部最大的沿海城市——上海。

        盛夏季节,一艘由天津港驶往上海港的小型客轮停靠在吴淞码头上。林婉秋着一身浅色旗袍,打着遮阳伞出现在旋梯口。她身后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抱着她已满周岁的儿子,还有两名侍卫。沿着扶梯款款而下。林婉秋的风韵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林婉秋是年初从哈尔滨女子学院调到北京教育总署,一来是和担任中央新闻署长的秦发奋团聚,二来就任教育总署女子部部长,主抓全国女子学院工作。这次到上海是来检查女子学院的筹建情况,上海是最开埠的城市,女学早已蔚然成风。因此林婉秋不担心女子学院在筹建过程中会碰到什么困难。林婉秋这次来上海最大的目的是回家省亲,自从离家出走以后,一直没有和家里取得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已经成为妻子和母亲。有句老话说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林婉秋想家之情越发浓烈,有了迫切回家的念头。他想让秦发奋一起回来和家人见见面,无奈秦发奋太忙无法脱身,他只好带着周岁的儿子只身回来了。

        林婉秋发现在迎接的客人当中,一个地位显赫的、十分熟悉的人物向他走来。“哈哈,咱们的大美人到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呀。”李敬堂热情调侃道。林婉秋有些脸红嗔怪道:“李兄,都是一方大员了,如此不庄重,你不怕有失身份。”李敬堂满不在乎道:“怎么,秦老弟没跟你一起回来,难怪他给我发电报,把如此美妙的娇娘交给我,他就这么放心。”林婉秋的脸更红了。

        李敬堂去年在吉林省长的位置上就任不到半年,今年初就被卢一鸣调到上海担任市长,他和林婉秋是座同一列火车进京的。在北京卢一鸣与他进行一番长谈,并且把一份上海市今后发展的纲要郑重交给他。目的很明确,主要是利用李敬堂先进的理念,迅速把上海这颗东方的明珠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因为东北那里的现成经验是明摆着的。

        林婉秋坐在李敬堂的汽车上,不一会儿来到黄浦江岸边。林婉秋的家座落在外滩。放眼望去,江对岸已经出现大片的工地,后世浦东大开发的景象在这里尽早的实现了。

        来到林家豪宅门前,李敬堂告诉林婉秋他公务缠身就不打搅了,改天再来拜访。并且再三嘱咐,晚上给她接风洗尘。

        林婉秋忐忑的敲开了家中大门,下人见是几年没见的大小姐回来了,大惊失色慌忙进去禀告。不一会儿全家人都涌了出来。亲人相见自然感动的一塌糊渎,母亲抱着婉秋伤心的哭着,不住嘴的述说着离别的辛酸,婉秋也陪着母亲掉了几滴眼泪。晚秋的父亲虽然内心激动,但毕竟是一家之主,把握的很有分寸。

        婉秋和父母及兄弟姐妹见完礼后,趁机把小外孙推了出去,林母大喜抱起小外孙喜欢起来,林父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临进屋之前,林父发现两个持枪的人站在身后有些吃惊问道:“晚儿,这两个拿枪的兄弟是……。”婉秋笑答:“爹,你不用惊慌,他俩是我的侍卫。”全家人听完晚秋的话,顿时迷糊了。

        进屋坐定后,婉秋简略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以及所担当的职务。全家人的表情立马不一样了,这可了不得,林家出了一个女状元。而真正喜在心上的是林母,他拉起女儿的手道:“我就知道我女儿肯定有出息。”

        在晚上的接风宴上,林婉秋一家人都被邀请来。李敬堂作为一方大员,林父这种身份的人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他不竟对女儿的能耐佩服起来。在晚宴上李敬堂和林父谈得很投机,并且保证支持林父的纺织业,使日后林父成为上海界最大的纺织巨头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东部沿海以上海为龙头的大开发拉开了序幕,上海这个新兴的、有雄厚工业基础的城市将再一次开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