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崛起在黑土地

乐读窝 > 武侠小说 > 崛起在黑土地

224章赤塔之魂

书籍名:《崛起在黑土地》    作者:自由的老枪


午夜时分,部队到达赤塔。激烈的枪声、隆隆的炮声响彻大地,曳光弹、照明弹、爆炸的火光,把西面的天空染得通红。陈赓、杜聿明所在团和其它兄弟部队,被前指命令作为预备队使用。远处的铁道线上,一列火车缓缓的停下,机车喷出的乳白色的气体,在时明时暗的火光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色彩,在夜空中随风飘散。

        朦胧中,一辆辆坦克发出隆隆的响声,开始向地面滚动。正在搭建帐篷、忙得团团转的陈赓和手下的官兵,停下手里的活计,纷纷向铁路线张望。这时隔壁同样忙着宿营的杜聿明,走到陈赓身旁道:“我们的坦克部队都上来了,真让人眼热。”

        陈赓有同感道:“是呀,前方打的如火如荼,我们却在旁边看大戏,我的心情比你还着急那。”“听说苏军有10万部队防守赤塔,组成了四道防线。好家伙这次赤塔攻坚战有嚼头。”杜聿明似乎很有信心道。“你我就耐心等待吧,关键时刻我们肯定会拉上去。”陈赓好像底气更加十足,话语里那份渴望战斗的心情,似乎缓解了身边焦虑的官兵。

        远处铁道线上,那列搭载坦克的列车的前面,一列草绿色的车体静静的停在铁路线上,列车上灯火通明,一副副担架挤满了附近空阔的场地,不少臂带红十字袖标的人在紧张的忙碌,其中夹杂着官兵的呻吟和大声喊叫。明显看出那是我军前线的野战医院。

        “看样子前方的战斗很残酷,”杜聿明幽幽说道。“出现这么多伤兵,本身就说明问题,惨烈的攻防作战,在所难免。”陈赓的话语使二人的心情随之变得沉重起来,渴望投入战斗的心情越发的强烈,他俩不约而同的握紧了拳头,恨不得立即奔赴战场。

        然而二人没有想到,第二天早晨部队便投入战斗。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攻击,我军艰难的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苏军也许是背水一战的缘故,也许是精神力量在支撑。总之苏军的每一个士兵,都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顽强防守直至战死。

        我军在赤塔的东面、南面两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苏军的固守自有它的道理,因为撤退没有任何生机,只有顽强坚守方能有一线希望。战前我军探知,赤塔有10万苏军在防守。我军占领兰乌德后,兰乌德到赤塔沿线的所有苏军,全部龟缩到赤塔,再加上喀力穆斯克亚逃向赤塔的两万多苏军,目前赤塔防守兵力已经膨胀到十七、八万人。

        开战两天后,我军才获得准确情报。原因是活跃在兰乌德和赤塔之间一支蒙古骑兵军的报告。他们发现兰乌德到赤塔所有的城镇,没有一个苏联士兵,均变成不设防的城市。他们占领这些地方后,把这一情况及时通报了方面军指挥部。

        赤塔我前线指挥部,接到方面军总部的命令,及时调整了战役部署。面对新的情况,更多的部队投入了战斗。目前围攻赤塔的我军,已经陆续增加到30万兵力。战之第5天,我布防在满洲里一支航空部队投入了战斗,战况变得更加激烈。

        苏军防守在赤塔的最高指挥官捷尔任斯基,是旧沙俄过来的军官。此人参加过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此人毕竟军事生涯十分丰富,完全有能力坐在赤塔军分区司令的位置上。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他身边一名年轻的作战参谋。

        这名年轻的作战参谋叫崔可夫,有必要浓墨重彩描绘一下。崔可夫是远东军区布留赫尔司令官最赏识的年轻战将。当初在对高尔察克的作战中,崔可夫展露了头角,很快由士兵擢升到团长的位置。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崔可夫进入伏龙之军事学院进行了短期的培训。

        中苏大战爆发后,布留赫尔把从伏龙之军事学院毕业的崔可夫,派往赤塔军分区,作为捷尔任斯基的助手,重点培养。中国突然开辟第二战场,转瞬之间赤塔军分区便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兰乌德的被占领,后路被切断,整个赤塔军分区已经无路可寻。

        在这危急时刻,年青的崔可夫显露出他敏悦的军事头脑,建议司令官固守赤塔,方能有一线生机。当初司令官捷尔任斯基有些心灰意冷,既然布留赫尔让他视情况自行决断,他准备把部队撤往北方,然后绕到贝加尔湖,向伊尔库斯科转进。

        是崔可夫极力劝阻,并且头头是道的分析了,向北方撤退是一条死路,且不说北部冰原遥远的路程,恶略的自然环境。关键是中国强大的骑兵部队,很快就会将他们屠尽。崔可夫的说教,由此坚定了捷尔任斯基固守赤塔的决心。随后崔可夫又建议司令官沿途收缩兵力,全力固守赤塔,防止中国军队的各个击破。赤塔爆发的残酷的作战,应该说和他密不可分。

        1900年崔可夫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农民家庭里,贫困的生活,使他12那年便辍学,只身来到彼得堡挣钱糊口,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崔可夫所在的工厂专门制造马刺,因此幼小的崔可夫,时常幻想骑上高大的战马,驰骋疆场。

        1917年崔可夫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水兵,虽然和他的愿望相去甚远,但是毕竟穿上了军装。这期间他接触了布尔什维克,由此坚定了他终身奋斗的目标。十月革命爆发后,崔可夫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对高尔察克的作战中,由于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不久便得到布留赫尔的赏识,官级一路飙升,成为布留赫尔帐下最得力的战将。

        坦率说捷尔任斯基对他也非常赏识,年纪青青就显露出不凡的军事造诣。就拿这次赤塔防御作战来说,早在一年前崔可夫就游说司令官加固赤塔防线。在崔可夫陈述利害下,赤塔防线得到了大范围的加固,并且组成了纵深防御体系,今天果然派上用场。

        然而,赤塔防线再坚固,也挡不住我攻击兵团潮水般的进攻,这支经过战火考验的百战之师,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再加上强大的武备,士兵们顽强的斗志,出神入化的军事素质,令司令官捷尔任斯基只能望天兴叹,造物主如此不公平。

        尤其是我坦克部队参战以来,苏军的外围阵地被逐渐撕破,眼下苏军外围的三道阵地已经被我占领。虽然我空军部队也投入了战斗,但是面对苏军最后一道城防主阵地,异常坚固的堡垒群,轰炸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状态。

        此刻,外面激烈的枪声,隆隆的炮声、猛烈的爆炸声,响彻寰宇、震动着大地。地下工事里,司令官捷尔任斯基,彷佛充耳不闻,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他的眼睛始终盯在墙上的军用地图上,也许他在等待最后的奇迹出现,也许早已接受了最后的现实。

        一身硝烟的崔可夫,从外面走进来。他的脸上身上挂满了灰尘,棉毛下沿露出一圈白色的绷带,绷带上沁满了斑斑血迹。眼下崔可夫就像一名救火队员,那里危机便奔向哪里。此刻他刚从南部前沿阵地回来,指挥部队堵住了一处被撕开的缺口。四目相对,双方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境,崔可夫向司令官如实汇报了南边的战况。

        司令官捷尔任斯基在崔可夫脸上足足盯了一分钟,方才开口说话:“崔可夫同志,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赤塔防御作战结局已定,我准备战斗到最后时刻。但是你必须离开。”也许是爱才心切,他不想让年轻的崔可夫和自己一起覆灭。

        崔可夫瞪着一双红肿的眼睛坚定道:“司令官同志,我要和你一起战斗,决不后退。”捷尔任斯基不容质疑道:“崔可夫同志,这是我对你下的最后一道命令。赤塔防御作战,中国军队,采用了立体攻防战术,这一全新的作战模式,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是我写的一份宝贵的作战材料,你要想方设法回去,把他交给布留赫尔司令官并作如实汇报。”

        捷尔任斯基说完把一个牛皮公文包,郑重的交给崔可夫。崔可夫眼里噙着泪水接过公文包,并保证完成任务。旁晚,崔可夫和两名士兵,在赤塔城北部的旷野上,骑着战马深情的望着激战的赤塔城。他们举起右手庄严地行着军礼,彷佛在向顽强抵抗的战友告别。然后他们催马扬鞭向着西北方向疾驰而去,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艰苦的攻击作战,进行到第7天。陈赓、杜聿明所在的团与兄弟部队一道,经过艰苦的攻击,突破了苏军的两道防线,眼下他们已经能清晰的见到赤塔城高低错落的欧式建筑。眼下陈赓,杜聿明率领的营,已经损兵折将近五分之二。

        下午的战斗,在坦克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他们团艰难的突破了城防。越过一条冰封的小河,他们攻占了一座城郊结合部的一座水厂。进入城市巷战,坦克部队的作战效能显著下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坦克部队撤出了战斗,城市内的攻坚完全靠步兵了。

        数条战壕和水厂内的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相同,这里是苏军的一个指挥部。夜幕降临,经过一个白天的连续作战,战士们陷入极度疲劳状态。由于市区的地形不熟,上峰传来命令,夜间停止攻击。此时战士们大都在厂房内蛰伏,而陈赓把营部放在前苏军指挥部里。午夜时分,战士们大都进入梦乡。营部的人除了哨兵,也进入熟睡状态。

        陈赓借着微弱的手电光,在地图上研究了一下明天的作战任务。困意袭来,陈赓和衣躺下。突然近在咫尺的枪声,惊醒了了所有的人。陈赓迅速抄起了一把冲锋枪,这时几名高大的苏军士兵冲进营部。随着一阵激烈的对射,几名冲进来的苏军士兵被陈赓打倒在地。

        可是刚刚苏醒、毫无戒备的副营长和几名参谋、卫兵,在对方的射击中倒在血泊中。经过十几分钟的激战,一小股偷袭而来的苏军部队被消灭。战斗结束后,陈赓走进营部,望着朝夕相处阵亡的战友,心如刀绞,内心强烈谴责自己的麻痹大意。

        第二天,团部鉴于一营营部被打残,再加上一营、二营伤亡惨重,命他们合兵一处。由陈赓指挥,杜聿明协从。陈赓带着满腔的仇恨,和杜聿明一道,立即投入了战斗。他们一路拔营夺寨,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苏军的心脏。

        攻占赤塔的战斗进入尾声。经过最后的激战,陈赓和杜聿明,率领部队冲进苏军的最高指挥部。苏军指挥部里,军官们被迫的放下武器。司令官捷尔任斯基安详的靠在椅子上,他的太阳穴上有一个清晰地弹洞,滚热的鲜血顺着弹洞还在不停的流淌。

        陈赓、杜聿明见到这番情景,双双上前,啪的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对于最后时刻赴死的勇士,必须给与最高的礼节,彰显我军人崇高的人格。惨烈的赤塔攻击作战,终于落下帷幕。战后统计,我军伤亡了三万多官兵,而苏军竟有五万士兵战死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