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官狐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官狐

第381章

书籍名:《官狐》    作者:别有洞天


我有话和你说。”

露西说:“好!我正好也有话和你说。”

两人一起走出来,来到附近的公园。张明折下一支柳枝,问露西:“露西,知道这折柳意味着什么吗?“

露西说:“我只知道与离别有关。具体什么意思,我还不懂。“

看来,这外国人可以学得中国的语言的皮毛,要想通晓中国文化却是非常不易。

张明说:“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露西说:“我懂了!张明,你真博学!这么说,你是舍不得我离开吗?你怎么知道我要离开了?”

张明本来是想告诉她自己要离开了,谁知道露西也要离开了。

他说:“露西,你真的要离开中国了吗?”

露西说:“我父亲就要回国任职了,所以我也必须跟着回去。”

张明叹道:“其实我也要走了!我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要重新开始工作了。”

露西有些伤感,说:“张明,在中国这段时间,我有两个大的收获。一是学习了一口流利的中文,第二是交了你这个中国朋友。张明,以后我会想你的!”

张明说:“在北京,我也有两个收获。一是学习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二是认识了你这个英国小妹妹!不过,我也有一个遗憾!”

“什么遗憾?”

张明的遗憾是没有和露西演绎一段跨国艳遇。虽然内心里对露西颇有一种占有欲,想领略一下异国风味,但因为自己一直处于晓芙和秀珠的“包围”与“监控”之中,露西又是那么地矜持与无邪,所以张明就没有轻举妄动。

现在分别在即,这种遗憾显得分外强烈。

他说:“恐怕这要成为终身遗憾了!“

露西说:“我能帮你弥补这个遗憾吗?”

张明笑道:“能。就怕你不愿意?”

露西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成语用得很到位!不知是不是出于真心!罢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不如尝试一下。

他试探道:“我想吻你!你愿意吗?”

露西兴奋地说:“我愿意!我也正好为此感到遗憾呢!”

原来,通过近一年的接触,她喜欢上了张明。但是她的家庭是一个保守的家庭,她从小接受的也是英国淑女教育。所以对已婚的张明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现在就要远离,今后也许没有再见到的机会,那种压抑在内心的欲望开始释放出来。

她热切地看着张明,张明猛地将她拉近怀里,亲吻起来、、、、、。

这一吻是那么热烈,那么投入,那么持久,公园的十几个游人看到这一幕,都走过来为这对跨国情侣鼓掌

掌声想起时,两人才停了下来。

张明大吃一惊,要是这里面有熟人就糟了。这时一个游客还拿起了照相机准备拍照,张明一看不好,立即拉着露西跑了开去。

露西一边跑,一边问:“张明,我们去哪里?”

张明说:“你说呢?”

露西大声说:“到你房间里去!”

离别在即,过了这村没这店,让两人都顾不上犹豫与羞涩了!

当两人热烈地拥抱在宾馆的房间里时,张明说:“露西,你果然说话算话。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不过这‘汤’是幸福之‘汤’,这‘火’是爱情之火!”

露西说:“那我们就来烧旺这把烈火,痛饮这幸福之汤吧!”

、、、、、、

这是张明第一次跨国艳遇。一个记录就这样打破了!

第478章贪官的不幸

露西回国了,但是公司的国外业务仍然由她打理。

张明也要离京了。他知道回去上任后,这公司总经理就不能当了,就把职位让给了秀珠。因为秀珠还在读书,张明就把盈丽调到北京,担任常务副总。

这公司必须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好。因为这是张明的财源,也是张明的退路。

他想,走从政这条路,必须有财源来帮助自己养廉,不然,那几个工资怎么够自己开销?这公司就好比自己的自留地,种好了就不愁吃喝了。同时,如果将来从政不顺,自己就可以弃政从商。

这就叫狡兔三窟嘛!

晓芙也考到剑桥大学留学。虽然是公费留学,但是张明还是给了她一笔不菲的钱。

他说:“在那好好的学习,不要去打工,端盘子就更不必了!钱的问题不要愁,不够就给我打电话。”

两人缠绵了几天后含泪而别。

回家还没休息几天,K省省委书记赵康就派人找张明谈话。

走进赵书记办公室时,张明有点紧张。这是赵书记第一次召见自己。

办公室里坐着省委书记赵康和省长罗先明。见张明进来,赵康起身迎了上来,握住张明的手,说:“张明同志,知道你回家休息也没几天,但是没办法,情况紧急,你必须马上去上任。”

张明说:“赵书记,我没事。请你布置任务吧!”

赵康满意地说:“不错!先坐下,听罗省长给你说明情况。”

罗先民说:“情况是这样的。江北市市委书记贺雷突然病倒,现在已在医院医治。你知道,江北市的工作千头万绪,不可一日无主。所以,省委决定让你迅速到江北上任,代理市委书记,同时担任江北市长,主持江北市的大局。”

张明问:“贺雷同志是什么病?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啊!”

赵康叹道:“已经确诊是胃癌晚期。人世无常,病魔无情啊!多好的一个干部啊!”

张明也神色黯然说:“的确是可惜!”

罗先民说:“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张明同志,工作要紧。你明天就去XX医院去探望一下贺雷同志,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就算是交接吧!然后由组织部的同志带你去江北赴任。”

贺雷躺在XX医院的高干病房里,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出神。

这是他第二次到这里住院治病了。

第一次住院是半年前,是因为胆结石。那时候,来医院看自己的人是络绎不绝。花篮,营养品、慰问金、、、、那时候,他觉得自己这病生得真是让人幸福。

生一次病,惊动了多少人啊!生一次病,就可以让一个干部脱贫致富。他清楚地记得,那次生病,他一共收到了九十多万的红包。

这一次得的是胃癌。病的程度“升格”了,但是看望的规模明显减小了!首先,来看望的人少了!其次,送红包的人基本没有了!花篮倒是有一些。

贺雷想,人都是势利的。一个干部得小病,对领导自己来说是敛财的好机会;对下级来说,是搞感情投资的大好时机。这种投资在领导康复后就可以得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但是一个领导如果得了绝症,情况就不同了。得了绝症的领导好比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谁还肯投资?风险太大了!

世态炎凉啊!不过也情有可原,可以理解。

躺在病□□,他有点后悔自己这次搞的干部体检。

他唯心地想,要是自己这次不组织或者不参加这次体检,也许自己还生龙活虎地活跃在江北政坛呢!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在没体检之前,他的身体没有任何衰垮的迹象。但是一查出病,他的身体就垮了。

他怀疑自己是因为精神垮掉之后,身体迅速被病魔攻占了。

这次体检,是他极力主张搞的。当时,有许多领导对此并不热心。是他苦口婆心地宣讲体检的重要性,讳疾忌医的危害性。没想到整个机关里就只查出他一个人有病。作为市委机关的重量级人物,他得的也是重量级的病——胃癌!真是造化弄人。

自己的权势正显赫的时候,没想到天不假年,竟然自己得上了不治之症。他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呢!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当上省长,积累一千万以上的财富,但是现在两样都还没有达到。他想,这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当然,就其性质而言,他是配不上这首诗的。要是陆游知道像贺雷这样的人也在用这首诗自闭,他会后悔写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