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哲理故事大全集15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哲理故事大全集15篇

第7页

书籍名:《哲理故事大全集15篇》    作者:佚名

        
    方法一:大题小作,小题大做
        
  如:《解读流行元素》——解读流行音乐
        
  转——流行文化
        
  (由小入手,带一笔转大,指出普遍意义)
        
    方法二:针对现实
        
  人在景观中
        
  北宋沈蔚的一句“景物因人成胜概”之所以流传千古,是因为人们从中读到了自己涉山渡水的另一个缘由。会稽山不过是众多江南丘陵中的一座,伦敦街头永远挂着块“200号”的也不过是街头那个平凡的房子。而因为人,它们便名扬千古。
        
  或许你听说武陵源就是梦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这个被人们千百年来追寻的乌有之乡,在这里找到了一个驻足之处。人们知道这不是桃花源,这世上有没有桃花源,却仍然纷至沓来。
        
  或许你在会稽山脚下寻访兰亭的遗踪,抑或听人争论过化蝶而去的梁祝是会稽人还是杭州人。其实,消逝的墨宝带不走那曲水流觞,也许仅是个传说的梁祝却终究代表了人们对爱情的诉求。
        
  在或许那件伦敦街头的小屋,那是福尔摩斯先生的住所,那个小说以“敲敲门,福尔摩斯先生也许就会回来”作结尾,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空荡的屋室、陈旧的装饰,似乎都在诉说着人们对正义的企盼渴求。他们从世界各地来敲敲门,若有所思地离去。
        
  然而,究竟是什么使这些并不特别的景观成名了呢?是因为那些景观中的人,他们用文章、传奇,勾勒出我们追求的情感。景观只是情感的承载体,我们所追求的却是那些消逝的诗情画意。人在景观中,是因为人的情感在景观中,人们寄托的精神在景观中,正是这些精神的注入,会稽山才有了灵性,而有别于贡嘎山一类没有情感的雕像。
        
  转——然而这些情感的契合却是那样不露痕迹,仿佛天造地设一般。而最近兴起讨论的“中华文化城”,之所谓成为众矢之的,恐怕除掉那与其意义不相称的耗资,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牵强。我们爱会稽山,是因为它的灵动足以孕育出一篇兰亭文,是因为它柔美中的坚韧见证了那凄楚哀婉的爱情故事。景观始终是不变的,而因为有了人才有了情感。“中华文化城”生硬地将几座城拉在一起,难道就能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天堂?它空以一副躯壳,如何装得起中华五千年的沧桑?
        
  所以,纵然这世上相似的景观有那么多,我们仍然爱看武陵源和会稽山。那剡溪边的湖月清猿,兰亭旁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才是我们情感栖居的天堂。  要求:  分析层次:略
        
方法三:联系自我,深入分析:
        
  朝闻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曾经对这句话充满疑惑,以至于对整个学习的行为也充满了疑惑。爱因斯坦说,从宏观上来说,生命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人将要死去,那么还有没有必要去追求真理?或者,如果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结局,那么学习是否成了毫无意义?
        
  当然不是。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所说的,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不知道的就更多。更大的圆圈有更长的周长。面对未知的世界,是学习使人类进步。学习使我们有了理性的思维,有了欣赏美的能力。
        
  “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无知的藐视。阿基米德面对手持利刃的罗马士兵,沉着地让他“等一等”,因为他正在计算行星的轨道。在我看来,这正表现了阿基米德对真理的追求,和古罗马作为一个落后文明的残暴、愚昧无知。虽然希腊仍免不了被罗马征服,但这貌似漫不经心的“等一等”却是一种对生命和真理的尊重,对野蛮无知的莫大嘲弄。
        
  面对死亡,我们是满怀恐惧地颤抖还是从容不迫地继续做着原来的事?  “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一种坚持自我的态度。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临终前饱受病痛摧残,但一生致力于生理学研究的他将自己的感受细致入微地口述给助手,想为后世医学研究留下第一手资料,他谢绝了一切前来探望地亲朋好友,在门上挂牌上书“巴甫洛夫很忙,巴甫洛夫正在死亡。”
        
  对于一般人,“很忙”可能只持续一段时间,而有些人“很忙”可能持续至死。面对死亡,还是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不可以不说是活出了尊严。
        
  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曾思考过学习的意义何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学习,因为追求真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时,一定是充满了希望。两千多年前,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还非常浅薄,却已经有了这样的豪迈之语。
        
  孔子的话其实就是答案,如果活着,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追求真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而丰富多彩。
        
  朝闻道,夕死可矣。
        
  要求:
        
  分析层次:略
        
  又如徐汇区0804模拟《经营生命》:伟人如此如此经营生命,让生命大放奇光异彩  转——我将怎样经营生命,使有限生命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系不大。
        
  经营生命
        
  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衽的书房中挂着一幅字“常想一二”,令众人不解。一日朋友忍不住发问,他笑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剩下一二才是我们真正要珍惜的”,友人恍然大悟。是的,人生确实有太多不尽完美的地方,生命也因而有许多的遗憾,但正是这种“常想一二”的乐观态度能给我们莫大的启发,以乐观营造一种更适于生命发展的氛围,曰“经营生命”。
        
  “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陶潜的洒脱令我由衷的钦佩。他自言去官不是愤世嫉俗,而是自然的天性使然,但是那敢于选择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乐于经营自己宝贵生命的率真仍能给我们以启迪。几亩薄田,几圃黄花,三杯两盏淡酒,而无意中竟还能暼见远处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洒脱的生命方式,何不乐哉?这种勇于从世俗中抽身出来经营自己生活的态度对入世太深而疲倦不知归路的人仍有启发意义。
        
  “文章憎命达”,如果没有如此多舛际遇,苏子惊世的才华恐怕就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然而在逆境中,他没有选择就此消沉,相反这更激发了他生命的激情。无论是对多情西湖的浅吟低唱,还是对汹涌赤壁的慷慨怀古,无论是与友人把酒临风指点江山的激扬意气,还是无聊独坐新茶消愁的闲适与寂寞,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诗意的灵魂,他漂泊到哪里,哪里就有无限的诗情,这正应了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这洒脱豁达岂不是苏子在逆境中经营宝贵生命的智慧?经营生命,也是在逆境中态度的转变,一念之间生命的韵味便尽显无余。
        
  转——但千万不要误解了“经营生命”,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孕育惬意苟安的温床,而是给生命一个最合适的注解,并为之而不懈努力,让生命焕发出原本的绚丽多彩。
        
  相比于安逸的生活,惨淡的人生往往更能激发人生命的激情。身为盛唐的见证者,杜甫始终没有放下那复国的壮志雄心,那崇高的悲悯情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年少的踌躇满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他中年的感喟;“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他晚年的悲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叹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正敢于直面渗淡人生的猛士,纵然郁郁不得志,其生命仍是一幅悲壮而崇高的画卷。正像是《老人与海》中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经营生命,更是人类在困境中不断前行的史诗般壮丽。
        
  经营生命,在盲目的人流中是一种率真,在逆境中是一种智慧,在惨淡中是一种勇气。经营生命,让生命焕发出本来的光彩,最终归于消亡,仍不枉精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