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短励志故事5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短励志故事5篇

第6页

书籍名:《短励志故事5篇》    作者:佚名

        
  他是一个韩国雷锋!
        
  雷锋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关于雷锋的小故事(7):
        
  雷锋小故事:红领巾的知心朋友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解放军部队,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以前帮忙他天天向上的组织。
        
  1960年10月间,他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刻,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教师、辅导员、队员们谈心。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他看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雷锋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向建设路小学走去。红领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把他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他一踏进小学校门,立刻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孩子们像群喜鹊,跳着、欢呼着:
        
  欢迎雷锋叔叔。
        
  请雷锋叔叔讲故事!
        
  雷锋和孩子们到一齐,就高兴得闭不住嘴地笑。这天,他刚出车回来,本来身体很乏,可一想到孩子们期望他多来玩,也就忘了休息,放下饭碗,换了衣服,就跑来了。
        
  雷锋和孩子们接近多了,他发现有许多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可就是调皮惯了,自己约束不住自己,违犯纪律,还影响学习。因此他觉得当辅导员,就应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
        
  建设路小学六年级有个小马。这孩子很令俐,很活泼,就是调皮得要命,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听课,个子老大了还没戴红领巾。中队委员们气得都不理他了。雷锋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服队干部们:
        
  小马是你们的同学,大家有职责帮忙他。他功课不好,要吸收他参加学习小组,帮忙他赶上来,怎样好不理他呢?
        
  中队委员们说:他不听同学们的话,怎样帮忙他呀!
        
  雷锋说:不好紧,我们一齐想办法。
        
  这以后,雷锋就经常注意接近小马,给他讲故事,跟他谈心,约他到宿舍来玩儿。
        
  经过雷锋和老师的教育,和少先队的帮忙,小马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也进步了。当他第一次戴上红领巾,见到雷锋的时候,他紧紧拉住雷锋的双手,激动地说:雷锋叔叔,我加入少年先锋队啦!
        
 无论这是因为他们卓尔不群,或是由于他们卑微无能。愈是完美的人愈受人尊敬。如果他人总是遥遥领先,而你只是步其后尘,如此,即使你赢来人们的尊敬,这种尊敬也不过是残羹剩汁。月亮独挂天庭时尚可与众星争辉,而骄阳一出,它便光彩顿失不再显赫,甚至干脆消失。因此,不要接近令你黯然失色的人,而要和那些能映衬你风采的人为伴。马歇尔诗中聪明的法布拉之所以在她其貌不扬又不修边幅的女仆当中显得美丽不凡、光彩照人,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不要自寻烦恼,也不要贬损自己徒增他人荣光。青少年时须多结俊友高明,成年后则当与凡人为伴。 即使最完美的人也有缺陷。缺陷为什么与人形影不离呢?才智有其缺陷。智力非凡的人,缺陷最多——或最引人注目。不是他本人没有察觉这些缺陷,而是因为他喜欢它们。这是战胜自我的一种勇敢的方式。人们都善于看见他人的缺点。他们不会钦佩你的才华,只会注意你的缺陷,并利用它使你其它的资质黯然失色。
        
短励志故事(5)
        
李四光的故事3篇  -  短故事
        
李四光的故事3篇  -  短故事    第1篇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  
    第2篇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3篇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来变成回龙山。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晚上,他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小仲揆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别省这点儿油了。"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实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