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0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0篇

第1页

书籍名:《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0篇》    作者:佚名


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0篇
        
名人故事励志故事(1)
        
名人励志故事ppt
        
篇一:名人励志事例
        
名人励志事例
        
肯德基的故事
        
以下是一个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
        
分析:执著不放弃
        
欣赏与被欣赏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偶尔捡到一本杂志,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话》的小说给吸引了,小说作者是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多方寻找作者的下落,并称赞其是:“很有天赋的作家,将来必成大器。”那位作者知道后兴奋不已,原只是因为生活郁闷信手涂鸦的作品竟受到大家的称赞,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写出许多巨作。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欣赏与被欣赏都是力量源泉,欣赏何不是一种善良?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自得其乐的爱因斯坦
        
有一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家。尽管他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琴声蹩脚了。少年后来去请教一位老师,在老师面前拉了一首曲子简直破绽百出,令人不忍听下去。老琴师问他:“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快乐!”从此,他仍然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他就是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一生喜欢小提琴,拉得十分蹩脚,却能自得其乐,须知,创造快乐,享受快乐,乃是人生之道。
        
鲁迅弃医学文
        
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钱学森的誓言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他的回答是:“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现在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提示:不服气是民族自尊的表现,也是爱国的表现,个人的事业与国家的利益结合动力更强。志气。信心。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却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面对着命运的挑战,他呼喊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确,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有限的生命中,从不放弃任何作曲的机会,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产生在这个时期,直到完全聋了,他还不愿停下他手中的笔,继续作曲。他以顽强的精神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罗伯特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话题:“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