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毛泽东的小故事17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毛泽东的小故事17篇

第6页

书籍名:《毛泽东的小故事17篇》    作者:佚名

        
  彭雪枫师长牺牲的消息公布于世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中央大礼堂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中央大礼堂门口挂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和陈毅等也都致了悼词,他们的共同挽词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2月2日,7000多淮北军民从停在濉河上的大木船上,将彭师长灵柩恭迎到原驻地大王庄,并于2月4日到6日举行了公祭。2月7日,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大王庄,淮北各界16000余人参加了彭雪枫师长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
        
  在追悼会上,军民齐声呼唤师长,声震淮北。从半城到大王庄,两公里的路边上,群众自发地摆了128处祭桌。每个祭桌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表示颂扬彭师长为官清如水明如镜。在彭师长的灵柩运往墓地时,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跟在后边,哭声一路。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也跟着送葬。棺材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干部群众,还络绎不绝地到墓地拜祭。中共中央华中局代表曾山,看到这些情景感慨地说:一个领导同志牺牲后,出现这样动人的情景,过去很少有。足见,彭雪枫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大。
        
  延安时期观看王昆等演员初演《白毛女》而动情流泪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的唱段,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从创作初始至今,70余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正是后来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歌唱家王昆(1925-2014),延安时期在歌剧《白毛女》的首场演出中扮演了女主角——喜儿。观众席上,毛泽东曾经看得入迷、动情至泪眼婆娑。
        
  1945年,年仅20岁的王昆,在中共七大的演出中,参演了由贺敬之等编写的歌剧《白毛女》,并成功地扮演了中国第一个“喜儿”。据报道,当时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也被其精湛演出感动落泪。
        
  1945年4月,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白毛女》剧组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首场演出,出席观看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中央主要首长以及中共六大全体中央委员和中共七大代表。演出时,贺敬之拉大幕,他注意观察台下的观众,当唱到“太阳底下把冤申”时,他看见毛主席掏出手帕擦眼泪。当戏演到高潮,喜儿被救出山洞,后台唱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歌声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一同起立鼓掌。全剧演完后,周恩来、邓颖超、刘澜涛、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和许多中共七大代表都拥到化妆间来看望演员,其中有人说:“你们的戏让我们从头哭到尾,连叶剑英这个行伍出身的人也哭了,真是‘英雄有泪不轻弹,只缘未到伤心处’!”
        
  演出第二天,田方传达中央书记处的意见(田方是剧组党支部书记,丁毅是组织委员,贺敬之是宣传委员)。毛泽东看完戏后,这么认真而迅速地表示意见,是前所未有的。田方说:“中央书记处有几点看法,第一,艺术上是成功的。第二,内容是适合时代需要的。”“第三,少奇同志看了后,特别强调戏中没有给黄世仁判死刑,是右倾投降主义。黄世仁罪恶很大,应该枪毙,不枪毙不足以平民愤。”
        
  中共七大代表,来自战火纷飞的前线,来自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大江南北,他们看了《白毛女》以后,心情十分激动,都希望把这个剧本带到前线去,由部队文工团演出。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帝国主义,一座叫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正是在这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刻,《白毛女》登上舞台,为中共七大路线的贯彻落实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后的首部歌剧,是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产物,毛泽东的这次讲话指明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开创了文艺工作的一条康庄大道,是文艺工作者应该走的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中国文艺及其文艺工作者会走得越来越宽广。
        
  回忆当时新歌剧《白毛女》上演的场面,晚年的王昆曾激动地说道:“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第一次演给中共七大,各个解放区的首长都来了,几乎都来了,重要首长毛泽东、朱德都来了。他们来说我,你别紧张啊,我说我不紧张,紧张干嘛,我不知道,出去了就出去了,我就唱。导演告诉我,你就按你的规定情景做,该怎么做怎么做。导演趴着幕缝看中央首长和各路来的军队,看他们的反应,好多人哭了,他们有人看见毛主席擦眼泪。陈强演黄世仁,他后来自己产生了一个动作,就是群众喊打倒黄世仁,他先把自己脑袋抱起来。在国外演出时,外国人送很多很多的花,抱都抱不动。”
        
  从新歌剧《白毛女》到《东方红》中的《农友歌》,王昆在作曲家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加强了湖南民歌的风味,给观众深刻影响。
        
  为此,毛泽东说她的表演“很有当年湖南妇女的革命气魄”,周恩来也曾在多种场合赞叹地说:“王昆是20年前的‘白毛女’,20年后的农友歌呀!”王昆就是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数十年如一日地为人民歌唱。
        
  听闻百姓遭灾而难过流泪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和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因为农民,毛泽东曾经流下眼泪。
        
  1950年夏天,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突降大暴雨,而且,大暴雨连续下了半个多月也没停。大暴雨引发了罕见的大洪水。洪水迅速顺着淮河河道下流,流到淮北地区时,很快就溢出河道。刚刚获得解放不久,正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淮北地区,一下子就被泡在了洪水里。农民的房屋被冲毁,大片土地被淹。特别是,由于洪水来得突然,许多民众来不及逃避而被淹死。有的农民为了逃避洪水,只好爬到了树上,但被洪水冲来的毒蛇也都爬到了树上。出现了人蛇共争一棵树的现象。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蛇共处一树,许多农民不幸被毒蛇活活咬死了。洪水过后,淮北成了一片泽国。人无粮,马无草,许多人被饿死。当时,隐藏在淮北地区的国民党特务和反革命分子也趁机造谣说,老天发怒,要共产党坐不稳江山。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淮北民众处在惊恐和慌乱之中,生计也陷入了困境。
        
  当时,安徽省委对灾区民众十分关心,除了组织抗洪和救济灾民外,还立即组织干部下去调查。调查者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淮北地区。调查者回来后,以省委的名义写了一份淮北灾情的报告。这份报告,以加急机要件,疾送北京中南海。
        
  1950年的夏季,南方大雨,北京却是晴天,火热的太阳把这个古老的城市烤得像蒸笼一般。尽管毛泽东住在中南海,四面环水,但也没有多少凉意。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毛泽东正在精心领导着恢复国民经济工作,指导新区进行土改,同时他还密切关注着已经爆发了战争的朝鲜局势。
        
  关于淮河出现洪水的情况,毛泽东早几天就知道了。他很关心洪水造成的民众受灾情况,关注着民众的生产、生活和那里的土地改革工作。但是,当时他还不知道淮河的泛滥给淮北人民造成如此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