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党史小故事简短集合6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党史小故事简短集合6篇

第7页

书籍名:《党史小故事简短集合6篇》    作者:佚名

        

党史小故事简短篇2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编者注)。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背景故事链接: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1920年4月底,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截至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党史小故事简短篇3
          我向大家介绍了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龚全珍、女性、汉族、1923年12月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
        
  1957年8月,龚全珍和甘祖昌一起回到江西省莲花县务农,从事乡村教师的工作。退休后,扶贫补助学,开设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大众。纪实作品《我和妻子甘祖昌》。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两次亲切地见到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2013年9月,龚全珍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14年2月,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同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龚全珍被评为江西省第一个感动江西十大教育年度人物。12月,龚全珍家庭被评为第一个全国文明家庭。2017年11月,龚全珍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工作者奖。2019年7月26日,龚全珍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丽的奋斗者荣誉称号。
        
  (2013年9月26日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时的讲话)
        
  她是老将军甘祖昌同志的太太。甘祖昌同志是江西老红军、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但他主张回农村当农民,龚全珍同志也和甘祖昌同志一起回农村奋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龚全珍的同志一直保持着艰苦的奋斗精神,当选了全国的道德模范,出席了我们今天的会议,我很高兴。我向龚全珍同志致敬。我们必须继承艰苦奋斗精神的一代。
        
党史小故事简短篇4
          “半条被子”的故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正因为有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才能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伟大成就。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今天我专门来这里看望乡亲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背景故事链接: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看到徐家简陋的床铺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她们便拿出仅有的一条行军被,和徐解秀以及她一岁的儿子合盖。几天后,部队临行前,3名女红军执意要将行军被送给一贫如洗的徐解秀,但徐解秀说啥也不肯接受。你推我让之际,一位女红军用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交给了徐解秀。
        

党史小故事简短篇5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商量对策,陕甘支队先行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1933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没有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1934年4月,广昌失守,整个中央苏区的北大门门户洞开,国民党官兵蜂拥而入,此时中国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党中央被迫转移出中央苏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红色割据打破“围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了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在6月组织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面对国民党军的三十万大兵压境,仅有三万兵力的中国红军如何以少胜多?
        
  古田丰碑奠定军魂
        
  1928年底,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的带领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红四军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加之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教育和培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部滋长。
        
  中共六大低潮奋起
        
  1928年的中国,刚刚面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之下。走在低潮的革命战士,急切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复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朱毛会师组建劲旅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最迫切的事情。最终,朱德、陈毅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广州起义群雄四起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打响。经过激战,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广州城。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秋收暴动开辟井冈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领导人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