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小学生红色故事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小学生红色故事

第1页

书籍名:《小学生红色故事》    作者:佚名


革命故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在革命战争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红色故事的文章1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
          1.刘胡兰
        
  刘胡兰,10岁起参加儿童团,12岁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儿童团团长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安排儿子海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尽折磨。
        
  深夜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陡峭的山路上,乘机拼命往山上爬,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依然坚持到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4.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于江苏邳州,1949年9月在重庆被害,遇害时年仅8岁,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小的战士。
        
  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经过地下党对特务的斗争,他才在监狱里上了学,由地下党员和爱国志士作他的老师。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东西、传递信息和秘密情报,在门口放哨,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等。
        
  5.王二小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一次日本鬼子又来“扫荡”时迷路,就叫王二小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之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年仅13岁。
        
第2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我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最终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第3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第4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一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方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留意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第5篇:  小学生红色故事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红色经典小故事_红色小故事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