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习近平讲故事的读后感600范文(通用14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习近平讲故事的读后感600范文(通用14篇)

第2页

书籍名:《习近平讲故事的读后感600范文(通用14篇)》    作者:佚名

        
  第二,“不贪一时之功”的故事(第56页)。故事讲述了右玉县委一张蓝图、一个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经过60多年的努力,最终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事创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要有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崇高的共产主义理念,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明知眼前的付出不可能得到现实回报却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仍然是从政之人应当坚守的工作准则和职业道德。可以想象,如果右玉县换一任领导就换一个发展思路,就会使群众无所适从、干部无从抓起,从而造成人力和物力浪费,最终一事无成。党员干部要养成“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谋事创业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要像接力赛一样,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第三,“身影与声音”的故事(第68页)。故事讲述了云南怒江傈僳(lìsù)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德荣“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的从政体会。高德荣心系群众,崇尚实干,一天跑六个村、看十多个项目建设点、走上百里山路。为了高山雪线下的一条长隧道,上下奔忙,历时三年多终于打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要以实干为准绳,以群众为旨归,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担当是党的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和基本态度,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境界,把全部心血付诸事业、奉献给人民,不张扬、不炫耀,勤奋工作,不计得失。这让我想起了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在廖俊波的车上,常年放着一床被子,车里成了他办公、睡觉的地方,经常一天才睡4个小时,公务用车4年就行驶了36万公里,他曾经3天跑了4个省份、会见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1年多都没有拿下的项目。“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保持严谨细致、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不断创造经验、打造品牌,培树亮点、彰显作为。同时,还要充分发扬组工干部“人梯”精神,在工作中实现“忘我”境界,甘作“铺路石”、架“凌云梯”、当“孺子牛”,对别人的进步由衷高兴而不“眼红”,真心欣慰而不“心动”,以实际行动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4篇:  习近平讲故事的读后感600
          儿时,总是缠着父母给我讲睡前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似乎比催眠曲更有效果,许多故事就只记得开头,却怎么也想不起结尾,睡前故事也就功成身退,长大后几乎没有再听过故事了。
        
  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于17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入109则故事,分为对内篇和对外篇。对内篇包括廉政、品格、励志、治理等;对外篇侧重于人民友好、国家交往、文化融通、历史情感等。每则故事在引用原文之外,还配有“延伸阅读”,用以丰富故事细节,还原故事语境,让读者更好地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修身为人之道。好读易懂、言约旨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读本、生动教材。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干净整洁的封皮和朴素的排版,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感。一贯不喜欢绚丽夺目的外饰,总觉得五颜六色是为了弥补内容和内涵的缺失,而朴实无华的外表下往往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果不其然,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相较之下,更令我感兴趣的是习总书记会讲那些故事,他讲的故事会不会像父母讲的睡前故事那样让我有困倦之意,或者会因为枯燥乏味锐减我读下去的勇气。
        
  开卷有益,困意全无,怎么也舍不得放下这本书。序言由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宇所写,对全书作了最精炼的提炼,介绍了整本书的构造。用毛泽东主席在七大闭幕会上引用“愚公移山”的例子,引出“善讲故事是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更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过人本领”,等看完这本书时,我更加赞同他“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讲好故事,事倍功半”、“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的观点,正所谓“文以载道”,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折射出他高尚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每一位中国人应当学习和遵循的。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从这些通俗易懂,寓意深远的故事中,我再一次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艺术,每一个故事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四知拒金”、“要言妙道”、“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等故事把大道理和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字里行间中就能读懂总书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的标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居安思危”,虽然我们国家在不断进步,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并没有“乐不思蜀”,而是用“三命而俯”的故事,警醒每一位共产党员“为政之要在于廉政,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只有每一位党的干部能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真正展现出我们共产党人复习中华民族、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的决心,困难处处有,诱惑时时在,只有坚定内心,坚持初心,一心跟着共产党走,那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为政先修身”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他列举出数条古人提倡的浩然正气,以此告诫为政者需以修身为先,清楚地认识到“修己以安百姓”的道理。
        
  共产党人绝非是资本主义纸牌屋中的玩弄权谋的政客,而是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作为共产党人心中牵挂的应当是如何让人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军队的强军征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坚决摒弃面子工程、政绩形象建设的假把式。谷文昌在任期间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并不多,但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潜绩”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真正达到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其实“潜绩”是最大的“显绩;百姓“就是讨饭了也要救他”,也是共产党人郑九万一切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苦甜放在心头,才换来民心所向的最大回报;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清贫》,严刑拷打也不能使他屈服,这就是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独龙族干部高德荣的一句“用身影指挥人,而不是用声音指挥人”道出了我党的优良传统,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率先垂范,时刻与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正是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的身体力行,仿佛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身影,让我明白了优秀干部的标准和一名共产党人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发展,已然没有走“30里”路的必要了,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插队时那种求知的精神我们人人都应当学习,现在人和书和知识的距离近了,惰性却强了,足不出户、唾手可得的书籍,很多人却没有拿起来的欲望。不是书本重了,而是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建设工程松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