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读后感(通用7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读后感(通用7篇)

第2页

书籍名:《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读后感(通用7篇)》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中,常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传达深意、感染他人,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些故事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深刻思考,深蕴中国智慧、体现中国道路。
        
  《习近平讲故事》这本书是从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体现他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故事,加以完整呈现和解读。它用109个小故事,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囊括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的是,每个小故事都配有“延伸阅读”,还原故事语境,古今对比、中外相较,教人体悟故事背后的改革发展之道、大国外交之道、工作为人之道
        
  通览全书,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既有强大的思想说服力,又有强烈的感染力,娓娓道来,令人意犹未尽,如沐春风。
        
  全书开篇便讲廉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和学习中反复强调廉政的重要性。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向来为儒家思想所提倡,新时代新形势下,廉政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下乡视察贫困村镇时引用一副对联“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呼吁我们各级干部,要永远植根于群众之中,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做官勤廉不怕贫苦。这副对联源自河南内乡县衙,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整副对联表达的意思是君子善言践行、勤劳廉洁不辞辛苦。想来我国古代便有除迷信治民风的西门豹,孑然一身的海瑞,一心为民的郑板桥等官吏典范。封建官吏尚能如此,共产党人何言不能?为官不廉,就会为利益所惑、为金钱所动,突破底线、超越法治;为政不勤,就会政怠宦成、无所作为。如果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罪行,那么温水煮青蛙的懒政思维则更具有长远危害。既然如此,怎样才能既做到廉洁,又实现勤政?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话就是答案:不言贫而能廉,不怕苦而后勤,说到底还是要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而不是特权的主人。
        
  书中的励志故事同样发人深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点明90年代以来,知识三到五年便翻一番,近五十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这提醒我们,一定要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重视学习是我党建党以来的优秀传统,毛主席便是学而不倦的典范。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指出过学习好比“开铺子”,本来东西就不多,一卖完就空空如也,再开就一定要进货,进货就是学习本领。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时代不同了,几代领导人倡导学习的精神却一以贯之,足以说明时时补充知识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掀开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序幕,这正是我们开拓新境界,把握新潮流,指导新实践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些故事,有的从文化经典中来,有的从现实生活中来,更多的是从人民群众中来,从工作实践中来。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涉猎广泛,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仍然挤出时间读书、思考。榜样的力量总是巨大的,国家领导人尚能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读《习近平讲故事》,我了解了更多中国历史、近代伟绩、现代故事,也了解了民族的中国、世界的中国。这本书让我相信,有治国有方的领导集体,中国人民会更加团结,中国会更有力量。
        
第5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读后感
          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但国际交流和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在崛起发展中我们会面临更多的传播难题,如何消除误解、建构与传播好国家形象?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这也是总书记对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再次提出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十几次出访公开演讲中,讲述了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拉近着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向世界形象传递出中国观点和中国态度。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演讲时,引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中国外交的义利观,还谈到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比赛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下好成绩的事例,非常接地气、平民化,既展大国领袖的风范,又现亲民务实的情怀。2014年3月,习近平在法国引用拿破仑的话提出了“新狮子论”,巧妙反驳了“中国威胁论”,传递出中国梦的世界价值。这对我们的传播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本立而道生。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从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构筑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播体系,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让“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与“和平发展、和谐相处”的中国理念造福世界。
        
  心连世界通。海外读者的语言思维习惯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最想了解中国的哪些方面?如何让我们想传递的信息、理念转化成他们的认同?国际化传播的本土化和切入点,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国好故事,就是沟通世界网民内心的“桥梁纽带”。传播好中国声音,要面向世界,多讲中国故事,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撬动读者的心,让他们感到亲切和可信,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世界人民的心。
        
  创新中融合。新媒体时代,全球网友大多在互联网上传播和分享他们自身的故事,通过他们熟知或身边的媒体去认知世界。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强化互联网思维,探寻对外传播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构建起立体多样、融合发展、联通世界的现代传播体系,在世界媒体格局中实现“弯道超车”,提升中国媒体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满载中国好故事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传递文明、开放、和平的真实中国形象。
        
第6篇:  习近平讲故事读书笔记读后感
          本书以《习近平讲故事》的内容为基础,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精选出47则故事。本书内容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是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建立文化自信,增强自我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优秀读物。
        
  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资本论》的。他在1852年2月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写道:“一个星期以来,我已达到非常痛快的地步: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即使这样,马克思也没有屈服,没有停止工作。不畏艰难困苦,只为主义真,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