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国励志故事11篇

乐读窝 > 诗歌戏曲 > 中国励志故事11篇

第14页

书籍名:《中国励志故事11篇》    作者:佚名

        
中国励志故事(10)
        
中国励志故事(11)
        
论文题目:  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
        姓名:  
        学号:
        班级:文学院11级新闻2班
        红楼梦人物解析——薛宝钗
        
关键词:薛宝钗  圆滑世故  封建礼教
        
引言
        
薛宝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
        
作为这部著作的主人公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三人爱情悲剧的组成之一,更重要的还在于这一形象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作者对她人格的塑造和对于她性格的描写,都体现出作者的细心以及以薛宝钗为代表的当时的一类人的生存状况和内心感受。而这一形象也作为小说中的重要环境体现出当时文学写作的创新性。
        
对于薛宝钗这一形象,历来红学研究中就存在争议。有人以薛为尊,亦有人尊林而抑薛。历史上有邹弢与友人许伯谦因意见不合激烈争辩而几乎拳脚相向的故事,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时至今日,在红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学问的当下,不同派别的红学家又有了新的争议。
        
不同的人喜好不同的性格。有人觉得林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薛宝钗则端庄稳重温柔大度。而有的人则觉得薛宝钗冷性无情,虚伪奸诈,是个女曹操,林黛玉相比之下确实小家碧玉蒲柳之姿的温柔乡了。同一个人物形象竟让人有如此相悖而行的看法,确然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关,却也体现出作者的文学功底以及其人物刻画中描写的丰满、复杂和客观性。
        
虽则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薛宝钗,然而有对比才有凸显,后续拙见是要对薛宝钗品评一二,却也不乏黛玉前来增光添彩。
        
正文
        
知书达理唤得八面玲珑,欲登白帝端称出奇守拙。
        
薛宝钗作为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中的大家淑女,做人上可以说作是八面玲珑。有人道薛宝钗虽说是个能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中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却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这么一个青春靓丽、知书懂理的窈窕淑女,做起事来总是晓得自己要得到的是什么,要避让的是什么,放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然而正是这种圆滑世故却也让人觉得可惜了,可惜了这么个才华横溢面貌羞花的闺秀却生生成了封建礼教下挣扎生存的一株草。
        
倒是也有人说她是封建势力的帮凶。
        
帮凶是做什么的,帮凶是你给人一巴掌她还在后面再补上一脚的那个。要说薛宝钗在受到封建礼教荼毒的时候还是帮凶,却也有一定的道理。薛宝钗做人圆滑,在封建社会的生存自有她的一套,可以说她说话做事乃至思考的方式都是依仗着封建礼教给她划出的界限来得,倒是不清楚她自己是否晓得自己的这些行为习惯都是不好的,但长此以往形成的行事风格和做事手法却让她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要求他人,这便是受着迫害的人也要迫害他人,没高中的举子要被贪官压迫的,中了举人了又反过来压迫平民,这些放在封建社会却也是个常事,责怪不得。
        
薛宝钗着实是个封建社会中的聪明人,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个泥胚子,那她这尊陶铸的佛便是照着模子一板一眼模出来的,分毫不差,简直是为时势打造的好人物,真真是时势造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好一个女英雄。
        
这么个人,她圆滑守礼识时务,没有林黛玉那样的小性子,即便是有些小性子,却也知道隐藏的严严实实,绝对不让人瞧出来这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倒是有些少年老成的味道,出于对于爱使小性子的人的厌恶,薛宝钗确实是让我好好地喜欢了一回。
        
这个人平日里一副随分从时、裝愚守拙。寡言罕语的端庄贤淑样子,确然是符合了封建大家庭里所要求的大家闺秀、窈窕淑女的标准,然而小说里却也不乏各种心理描写,却也把她的白帝之心昭然揭示,大有“好风凭借力,随我上青云”的势头,在敦厚婉仪的面目下呈现出一股子“宅斗”的气息。换今天的话说,这是个“种田”好手。
        
薛宝钗其人,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事事不动声色安分守己,实际上却是留心观察、处处着紧,而正因为这种事事上心,别人不在意的细节都能观察并铭记于心的能力使得她在荣国府这样人事错综复杂、矛盾交错纠缠的环境里仍然能过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换到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滑溜溜的人,着实适合水深的国侯之家。
        
然而换句话说,薛宝钗的生存手段却也是她不得不具备的能力,这与她的出身却也不无关系。
        
薛宝钗寄住在贾府,为待选入宫而进京。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这“丰年好大雪”的薛家,是紫薇舍人之后,领内府帑银行商。薛宝钗的祖上没有封爵,现时也没有人在朝为官,是皇商。在轻视商人、把商人打入另册的封建社会,删删个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不高,也没有政治势力,所以薛蟠为抢英莲,打死冯渊之后,才会请贾府帮忙。那门子介绍说“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京在外者本亦不少。”可见薛家是要靠亲友的力量的,而自己在政治上的力量非常薄弱。
        
相较之下,林黛玉的出身就比薛宝钗要高得多。
        
林黛玉之父林如海,“祖上袭过列侯,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袭过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由上述可知林黛玉祖上是有过封爵的,是显赫之家,其父林如海虽然没有了爵位,却也是官场中人切官位不低,而林家虽然没有出现在四大家族的护官符中,却也因为护官符说的是出自金陵的显宦而可能并不包括姑苏的林家。
        
这一比较可见林黛玉的刻薄小性却也可以理解,一个显宦之家的娇养女儿明显是要比商人家的女儿更宝贝更高贵的,即便是使了性子也叫人觉得可以理解,而薛宝钗则因为出身的限制,一部分影响了她做人做事循规蹈矩迎合人前的小心翼翼。换句话说,这种识时务的性格却也是大势所趋、环境逼迫。
        
上面说了薛宝钗性格的形成猜测,此处要赞赏的仍然是她的大方识体,虽说是因为对于其人的喜爱却也叫人不得不佩服她事事圆人心中所愿的能力。
        
贾母要给她过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平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把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的喜好说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
        
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都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哀伤不已流下泪来,而作为受到封建社会毒害同时却又是封建社会的维护者的薛宝钗,体现出了自己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这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到王夫人处安慰她,并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毕竟放在封建社会一个一个奴仆的死即便是主人的错误,为了全了主人的面子去也要说是奴仆的错,而此时却是安慰开到王夫人的良机。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而为了笼络王夫人(此人说不定便是她未来的婆婆,想来是入宫无望又无颜归家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且表示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给死去的奴仆,当即命人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而至于同样受迫害的封建社会的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面子。
        
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
        
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去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至于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惹恼了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两人关系和谐自然不能发火,也只是努力把愤怒和不满深藏心底,面上却不露声色一笑了之,让挑剔的袭人也对她的端庄贤惠大度宽容赞叹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