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重生之大赢家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重生之大赢家

第66章

书籍名:《重生之大赢家》    作者:左司




见老爸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苏信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

其实在他看来,这个环境监测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里津市市委做出一个姿态给南召省委看的,同时也给里津市民一个交代,告诉所有人里津市市委在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是有所作为的。

可实际上呢,这个环境监测站终归是死的,就算里面的那些先进仪器再怎么精确,把所有污染企业的污染程度全部检测出来,但是三十六湾的污染问题涉及到大企业和大人物实在太多太复杂,盘根错节纠葛不清。没有人敢把罪恶之源洗荡干净又什么用呢?

只能说,在这个问题上敢碰的没权,有权的不敢碰!

而老爸苏炳言和市长顾恺之在三十六湾矿区的核心产业上是属于没权的一派。

这就是现实,很残酷的现实!

这么多年来,老爸在三十六湾治污上殚精竭虑,可以说是把他的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那片浑沌污垢充满了罪恶和黑暗的土地。到了如今,三十六湾矿区污染问题就是他心口一块肿瘤,不挖出来死不瞑目!

所以,苏信不可能往老爸身上泼冷水。一个人能为梦想而活,是件了不起的事。这无关成功与否!

第77章他是我儿子

苏信是坐着老爸苏炳言的专车去三十六湾的,同去的还有市长顾恺之的秘书黄承。

趁着环境监测中心站动工的契机,昨天市政府决定成立一个三十六湾的矿业治污调研小组,市长顾恺之担任组长,苏炳言和三十六湾矿务所所长何开男分别担任副组长,下面还有七名成员分别从西河环保所与矿务所抽调。而矿务所何开男控制着整个三十六湾矿区,权柄甚重,又是市委书记余建华的嫡系,所以顾恺之必须将另一个重要人物苏炳言彻底拉拢进他的阵营。

为了以示亲近,顾恺之特地让黄承专程前来把这个消息告知苏炳言。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顾恺之的另一个深刻用意,今天是环境监测站的动工仪式,里津市大大小小的官员来了近一半,他们看到苏炳言和黄承走在一起,肯定以为苏炳言彻底倒向了他。这正中顾恺之的下怀。

对于顾恺之对老爸苏炳言下的这些小心眼,苏信看得出来,不过他并不反感。在官场上,风吹两边倒,死的也很早。他坚决支持老爸倒向顾恺之的阵营,只有这样才有出头之日。

多日不见,苏信倒是和黄承聊得挺投机。黄承问起苏信的成绩,苏信还没说话呢,一向沉默寡言的苏炳言变得健谈起来,很是骄傲的告诉他苏信全校第十九名,惹得黄承再次对苏信刮目相看。

苏信抱以苦笑,看着苏炳言与黄承交谈自己的成绩的那副自豪的模样,心里挺开心,也不插话,目光望着车窗外。

多年未来过三十六湾,苏信对这片土地的印象已经渐渐模糊淡却,唯一能想到形容三十六湾矿区的词汇便是险恶、贫瘠、沙尘漫天。

可这一路下来,所见景色却大大出乎了苏信的意料。前方视野所见是看不到尽头的曲折柏油路,道路两旁砌起延绵几十里的文化墙,文化墙高有三米,完全挡住了视野,里面的景象无法一窥究竟,只能瞥见远方山脉上黑压压地模糊一片。

文化墙表面粉刷白色石灰粉,用红漆写着“三十六湾矿区欢迎您!”的方形大字,顶端盖上黄色琉璃瓦,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琉璃瓦闪烁着金黄的光泽,耀眼无比,煞是壮观。小车每前进三米,就能看到文化墙下竖着一根彩旗,在狂风吹拂下猎猎作响。

苏信心里颇有些感慨,对黄承笑道:“这年头,政府的面子工程也忒大手笔了点吧?”

对于苏信含着讥讽味道的揶揄,黄承不以为意,一来是他对苏信观感挺好,说话随意:二来当初建这文化墙是为了应付省里下派的调研组,没想到被苏炳言那么一搅和,不仅没把丑遮住,还给省委猛批做事浮夸,尽搞些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三来是这文化墙是由市委书记批准,三十六湾镇委出资建起来的,跟市长顾恺之无关。

当然了,黄承不可能表明态度赞同苏信的观点,那置政府的脸面于何地?

笑了笑,黄承道:“很多时候站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你现在能说出这样的话,也只是事后诸葛亮罢了。”

苏信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倒是大实话。”

就在苏信坐车前往环境监测站现场时,三十六湾矿区已经是人潮涌动,热火朝天。

环境监测站选址在三十六湾矿区腹地最中心处,一个宽四米,长八米的方形长台早已在此地搭建完毕,木台最顶的木架上挂起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三十六湾环境监测中心站动工典礼!”

在木台左侧面,停放着一排排小车,宝马x6,奔驰sl300,奥迪悍马,帕萨特陆地巡航舰,各式名车琳琅满目,简直像是一出大型车展,高端大气上档次。

在市长顾恺之的领衔下,市政府经济国土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各个部门的一把手粉墨登场。三十六湾矿区上至亿万富豪下到百万矿老板纷纷赶来,无人缺席。里津市当地电视台派出最强大的记者团队现场采访录制节目。场面宏大壮观,彰显市委市政府此次对治污的强大决心!

市长顾恺之望着井然有序看似一片大好的局面,心里颇有些感慨,他自两年前空降里津市,便把目光投向了三十六湾。为了将这个里津市的经济命脉紧抓手中,他不遗余力大马金刀多次改革,不过收效甚微。

要说原因,太多太复杂。如果说一个原因就是一根绳子,那么有无数根绳子捆绑着他让他束手束脚力不从心。其中最粗大的一根绳子是市常委。市委书记余建华把持话语权,常委会就是他的一言堂,自己的影响力甚微。

在中层干部中,里津市官场一向有地区抱团、封闭排外的恶习。别看现在这群官员在他面前谄媚讨好,暗地里真没几个把他这个市长当回事。其中尤以控制经济、政法、商务等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为甚,他们都是余建华的父亲余老爷子坐镇里津时培养出来的嫡系人马,现在成了余建华的左膀右臂,自然是不会把他这个举手市长放在眼里。

而在下面,三十六湾的当地政府镇委尽跟他玩猫抓老鼠的把戏,矿务所的一竿子官员也是阳奉阴违,应付了事。更令人气愤的是,那些仗着背靠大树的矿老板没少给他下眼药,或吹嘘自夸,或威胁暗示,总之就是让他少往三十六湾上掺合。

这般阻力重重,政令出不了门,还谈何控制三十六湾?

这一次市里拨款一千万下来建设环境监测站,也是苏炳言冒着摘帽子的危险揭露三十六湾矿区的问题引起南召省委重视,下达指令,这才逼迫市常委不得不做出反应以示治污的决心。

不过对顾恺之来说,却是一个渗入三十六湾的绝佳机会。在市常委同意拨款一千万修建环境监测站的那天下午,顾恺之立马在市政府高调宣布要搞一个三十六湾治污调研小组,自任组长,苏炳言当副组长。他有胆气这么做,就是掐准了在省委目光紧盯着三十六湾治污问题上的这么敏感的时间段,市常委的那群快成精的老怪物绝不会反对。

当然了,为了避免恶化和余建华的关系,不至于在自己羽翼尚未丰满之前摊牌王对王,顾恺之不得已将另一个副组长的位置给了余建华的嫡系矿务所所长何开男。

不过总的来说,自己终于在三十六湾矿区踏出坚实的一步。想到这里,顾恺之顿时心情舒畅,此刻面对着各路官员和矿老板虚情假意的谄媚,他心情很好的应付着。目光一扫过去,把那些来了的官员记下,也把那些没来的官员记下。

市规划局主任兼副局长张绍今天也来了,他是顶替局长吴涛来的。吴涛已经日薄西山面临退休,他现在用不着巴结谁,对于这种虚情假意玩心眼的场合也不感兴趣,自然不会没事来凑热闹。

这下子可便成全了张绍,张绍在规划局的资历最老,光在规划局主任位置上就做了六年,后来又兼任副局长两年。时间长得不仅把他的脑门磨光了,也把他的棱角磨光了。苦苦等了这么多年,本来以为要在局主任的位置上干到死,可现在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吴涛终于要退居二线,空出来的规划局局长位置他是上了心,眼馋得很呀。马上快五十岁了,再不争取一把就真的得抱着主任这个不上不下很是尴尬的位置进棺材。

可现在的问题是局长候选人不止他一个,还有其它几个副局长虎视眈眈的盯着呢。

相比于另外几个副局长,张绍并没有什么把握,甚至感觉到自己想要坐上规划局局长的位置机率渺茫。为什么?一句话说个通透,上面没人!

以前他总是抱着风吹两边倒的心理笑看着上面的人因派系之争弄得你死我活,甚至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可是现在才明白一个真理,你不给大人物跑腿当枪使,那这一辈子你都成不了大人物。

这是张绍混迹里津市二十多年官场后的深切感悟,只是这个感悟有些迟。

在官场上,讲究的是人脉关系,资历能耐这些玩意儿都得先靠边站!

而今天这么大的场合,里津市的高官云集,就是一个拉拢人脉的绝佳机会。张绍首要目标当然是今天在场最大的父母官市长顾恺之。张绍在政治方面的领悟力不高,但有一点他很肯定,只要有顾恺之这个后台,规划局局长就是他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