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人力资源全案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人力资源全案

第18章

书籍名:《人力资源全案》    作者:梅斯默


                                    然而,对于员工教育程度较低的企业来说,学历证明的重要性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你想对工作经验、所持有的执照等加大权重,你要确保这些条件真的对评判将来的工作绩效有直接关系。再说一遍,如果你不需要某些技能,就别在申请表中列出。

        那么,这整个流程科学吗?很难说。但是这套加权系统能够帮助你淘汰那些明显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留给你一些可能是最佳人选的初步结果。

        要想增加加权申请表的有效性,有个办法,就是你亲自进行跟踪。对申请人进行打分,聘用后再进行打分。你要找到高绩效和客观条件之间的关联性。在面试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应该和该员工的绩效评估中的标准一致。如果你能够确定什么样特长和条件的员工才能成功,你就可能建立一套加权的申请表,通过这套标准你就可以对申请人进行判断。当你招聘大批人才时,这种办法很管用,但如果你的企业一年招不了几个人,这么做这些事就显得有些事倍功半了。

        建立候选人评价体系

        评价申请人没有什么现成的固定规则——除了常识。重要的是,在收到简历前,建立一个适当的评价体系或方法。

        不管谁来负责这个评估流程——一个HR专员、主管经理或雇主——流程应包括一套严格的标准,以此作为评判的出发点。否则,到头来,你很有可能因为选择的指标与绩效毫无关系,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如同你在学校选修的课程,或是对岗位职责几乎没有任何帮助的某项超凡的技能。你需要记住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职位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正如我在第4章中所谈到的,只要你的职务说明书的制定是有目的性的,并经过了仔细考虑,对职位的这些要求应和职务说明书中所列的条件一一对照。

        企业有何种特殊需要,如某个证书或某种特殊教育?例如,你拥有一家公开上市的会计师事务所,你极有可能只考虑具有CPA证书的申请人。

        对于这个特定职位,要想获得高的绩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专长?想想我在第4章中谈到的能力素质模型。例如,你的企业依靠电话营销,

        而有些人在吸引客户兴趣方面就比其他人更具优势。是什么方面的专长让他们如此突出?当然,其一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他们不会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打消斗志。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的特点。对于关乎企业竞争力的职位,找到那些你认为可以产生高绩效的专长特点,并在将来的人选当中寻找符合这种专长的人员。

        如果你还没回答这些问题,请你回答后再正式开始。

        以下是对整个评估流程的概述:

        1首先,浏览申请表或简历,审查申请人的基本任职条件

        关于岗位任职资格,如果你同猎头公司做好充分沟通,或你在编写招聘广告时表述得很明确,你就不会收到太多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回复或简历。但是,请记住有些申请人不管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几乎什么职位都申请。他们的专长是“嗨,这很难说。”例如,如果你想招一名医疗技师,需具备操作某种设备的执照,没有执照的申请人自然被剔除。

        2寻找关键条件

        当你淘汰了那些不满足基本条件的申请人,你可以关注某些更为具体的聘用标准,例如,良好的组织性、管理经验或良好的驾驶记录。如果你在职务说明中已经全面地涵盖了这些条件,那么这一步工作对你来说,又一次能轻松应对了。无论你花多长时间确认这些条件,这一步你都不能草率而过。有些简历直接反映出申请人的技能和经验,刚好为你所需;而有些则看上去条件很接近,但实际情况不够理想。

        在评估的开始阶段,应设置较高的标准(例如,简历必须满足一定百分比的条件才能留下),如果你发现被你否决的简历越摞越高,一个都没有“通过”你的标准,你就得考虑降低些门槛了。

        3建立一个程序,找出并标明你的最佳人选

        这一步意在去莠存良,你要为每一个通过前期审核的申请人建立一个单独的文件。有些HR专业人士喜欢制作一张流程图——一种在文件夹的外面附带的图,标明评估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并留出空间,用于填写该步骤完成的日期和负责人姓名的首字母。这张图没什么特别复杂的地方。它其实就是张表,让你一眼就能看见该人选目前所到达的阶段。

        如果不用这种人工的办法,许多HR组织采用一种申请人跟踪系统或候选人管理系统,是一类应用软件,可以在不同的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自动扫描简历,生成回信,并进行其他的操作。

        4开始面试邀请

        你的这一步取决于最后留下来的简历数量。如果只有很少一部分,你可以邀请所有的申请人都来参加面试。如果数量还很多,你无法处理,你可以考虑再增加一层评估环节。后者可能会包括一个电话访问,或邀请申请人到你的企业来一趟,并填写一份企业自己的求职申请表。(关于详细信息,见本章中“求职申请表:过时了吗?”以及“电话面试:进一步缩小范围”的内容。)

        简历轮盘赌:寻找幸运人选

        单单只靠简历,你会认为所有的候选人都那么出色,你应该不假思索地聘用他们。这不足为奇。在这一点上,所有对求职稍作研究的人都知道,应该如何写出一份展示的全是自己好的方面的简历。而那些不知道如何成功地写简历的人就会招到那些善于写作的人。

        那么,为什么还要认真地对待简历呢?因为,不管申请人把自己写得多么“专业”,简历还是能提供关于候选人的大量信息——当你破解其中的秘密之后。

        抓住基本要求

        这些方面也许你早已知道:从根本上说,求职者一般会提交两种类型的简历: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简历,所有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

        按职能编写的简历,所有信息分别列入不同的分类中(技能、成就、任职资格等)。

        在过去,一般当求职者想要掩盖某些东西,例如工作履历中的断层,就会写按职能编写的简历。但是,由于一个全面的工作背景(同某人的专业领域相关联)为如今的人才市场所看重,按职能编写的简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了。关键要记住:不要自动拒绝任何一种类型的简历。

        有些申请人会采用两种格式相结合的办法,按照时间顺序,向你展示他们自认为是最重要的资历和成绩。如果一份简历的工作履历写得很短,找一找能够转变成你的岗位的技能。正如我在本章前些部分所讨论的,如果你将某些与高绩效相关的经验或技能加以高的权重,找到这些技能就会变得很容易。

        在跳入这堆简历的海洋以前,请听听以下观点:

        没有哪个思维正常的申请人会在自己的简历中自毁形象或自我贬低。
        许多简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和设计的,写得很职业化,以便营造一种引人注目的印象,却未必很准确。

        无论如何,审查简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你可能需要对着一叠文件一遍又一遍地仔细审查。在手边准备一些阿司匹林吧。

        如果你不是亲自审核简历,或是将审核工作安排给一个不恰当的人,你很有可能会失去一个外粗内秀的人,条件很理想,但不走运的是,简历的写作技巧很糟糕。

        仔细研究简历

        既然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外部的专家或软件工具编写简历,想单单通过查看简历获取申请人实力的准确情况已不太现实。即便如此,一般(尽管并不总是)可以通过简历的以下几个特征判断候选人是否值得面试:

        细节丰富:通常申请人都听从建议,避免把简历写得冗长累赘,但是他们把以往的工作经历和成绩写得越详细,可信度(一般说来)就越高。

        工作稳定性和晋升记录:申请人的工作履历应表现出稳定的进步,即向范围更广的工作职责和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提升的过程。不要只看岗位名称的变化;要看申请人实际做的事。评价该申请人的工作对于其所服务企业的重要程度。通常你也要谨慎地看待候选人以前的跳槽行为,但是,你也要接受申请人的工作变动可能有其确凿的理由。

        一封愿望强烈、措辞完美的求职信:假定求职信是申请人所写,信件本身一般能充分体现求职者综合的沟通技巧。

        注意危险信号

        写简历是非预期后果法则的最好例子。有时候,简历里所没提及的部分,以及申请人的粗心或错误能显露其大部分的真实信息。你需要留心以下一些情况。

        整体形象马虎草率:这是一个相当可靠的标志,说明候选人不专业,缺乏经验。

        没有解释的履历断层:这种工作经历中的断层可能意味着以下两种情形当中的一种:在断层这段时间内,候选人失业了,或是候选人故意隐瞒某些信息。不要急于下结论,看看申请人是否在这个时间段上学或服兵役。一份设计完好的申请表或深入的面试问题能挖掘出“隐藏的”工作履历断层——例如,如果一名候选人在同一年辞职换了新的工作,但实际上,他是2月份辞职的,直到12月份才开始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