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第65章

书籍名:《大汉王朝的扩张:虽远必诛》    作者:醉罢君山


                                    

        过了一阵子,甘延寿病了。

        陈汤毫不犹豫地抓住这个时机,擅自矫诏,以中国皇帝的名义,诏令西域各国军队与西域的屯垦兵团向西域都护府集结。陈汤做事雷厉风行,短短几天|奇-_-书^_^网|,西域各国的军队已经动员起来,并迅速向都护府所在地集中。

        甘延寿得知陈汤擅自矫诏发兵,吓出一身冷汗,从病上跳了起来,急急忙忙跑到陈汤那儿,想要阻止陈汤。

        陈汤大怒!他手按剑柄,虎目怒睁,目光如寒剑刺向甘延寿,大声喝道:“现在是建立千载奇功的时侯,各国大军已经集结,你小子是不是想阻止?”到底谁是真正的西域总督?饶是甘延寿一代武林高手、陈汤的上司,却被自己的部下镇住了。若是甘延寿坚持到底,拔剑与陈汤比划一番,陈汤未必是甘延寿的对手,但陈汤的英雄气概有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这是一种能量之场,甘延寿也不由自主、莫名其妙就被陈汤震摄住了,也不得不卷进这个漩涡之中。

        甘延寿应该心怀感激,因为陈汤,他才得以名垂史册。

        汉军戊、已校尉率车师屯垦部队赶到,其他西域各国的军队也陆续抵达。这支多国联军组成的远征军团,总计四万余人,编为六支纵队,分别由六位校尉指挥:扬威校尉、白虎校尉、合骑校尉、戊校尉、已校尉,还有西域副校尉陈汤。名义上的总指挥是西域总督甘延寿,真正的灵魂人物是陈汤。

        经过短暂的整合之后,全军整装待发。到了这个时候,陈汤才与甘延寿一同上书朝廷,自劾矫诏之罪,并说明出兵的理由。奏章发出之后,陈汤也不等朝廷的回复,即日率军启程。

        大军兵分两路,每路三个纵队。一路沿着南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大宛国(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然后折向北,进攻康居。另一路三个纵队由甘延寿率领,沿着北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出发,抵达温宿国(今新疆温宿),翻越天山山脉,进入乌孙国首都赤谷城(新疆伊宁市),然后横穿乌孙国西部,直逼康居国。

        当陈汤的远征军抵达阗池(巴尔喀什湖,哈萨克斯坦境内)西岸时,遭遇到康居国军队的突袭。

        原来康居国在郅支单于到来之后,对乌孙国作战屡屡得手,康居一位副王,名叫抱阗,正好率军进攻乌孙国,杀掠一千多人,正好要返回康居国,在返途中,意外地发现陈汤的远征军,便率军截击远征军的辎重部队。

        陈汤马上率领主力部队回援,击溃了康居副王的军队,斩杀四百六十人,俘虏康居贵族伊奴毒,夺回辎重,同时解救了被康居军队掠夺的乌孙国百姓四百七十人,康居军队在乌孙国掠来的马、牛、羊等战利品也落入远征军之手。陈汤下令将百姓返还乌孙国,但是把马、牛、羊等牲畜没收,作为军队的补给。

        进入康居国之后,陈汤严令士兵不得烧杀抢掠,不得擅自掠夺康居百姓的粮食牲畜。陈汤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诛杀郅支单于,对于康居国军民,只要诚心投降,既往不咎。

        康居国的东部由贵族屠墨镇守。陈汤派人秘密召见屠墨,向屠墨晓以大义,告诉屠墨,中国远征军不仅威武雄壮,有必诛郅支单于的决心,而且是仁义之师,只要康居国不与远征军为难,中国必定将康居国从郅支单于的残暴统治中解救出来。郅支单于在康居国内倒行逆施,残害无辜,早已引起康居贵族的不满,只是迫于郅支单于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罢了。

        屠墨当然乐意看到中国远征军诛杀郅支单于,由是与陈汤签立秘密条约,将东部门户洞开。陈汤兵不血刃,穿过康居国东部,直扑郅支所在的单于城。

        军队行进到距离单于城六十里处,停下来安营扎寨。

        陈汤命令部下在附近展开威力搜索,结果抓到了一名康居男子,很巧的是,这名叫开牟的男子,正是与陈汤签订秘密条约的康居贵族屠墨的舅舅。

        开牟对郅支单于在康居国犯下的暴行也是深恶痛绝,他表示愿意为陈汤的大军作向导,并且把他所知道的单于城的防卫情况一一向陈汤说明。

        此时陈汤已对单于城的情况了如指掌,第二天,大军再向单于城挺进三十里,然后安营扎寨。

        此时郅支单于已得到消息,中国军队竟然不远万里杀到康居,他心中吃了一惊,赶紧派人前往联军司令部,问道:“中国军队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呢?”

        陈汤对匈奴使者说:“你们单于不是曾上书,说居住在这个困厄之地很苦,愿意归附强大的汉帝国,还要派儿子到中国吗?我们皇帝听说你们单于离开广阔的匈奴故地,躲在这个偏远的康居国受委屈,心里很是怜悯,使派西域都护将军率军来迎接单于还是单于的妻儿子女,怕惊吓了其他人,所以军队不敢抵达城下。”

        看来陈汤果然是外交奇才,明明是冲着诛杀郅支单于而来,外交言辞仍然讲得天花乱坠。

        匈奴使者数次往返于单于城与联军司令部,给双方的首领传话。甘延寿与陈汤厉声对匈奴使者喝道:“我等为单于远道而来,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匈奴的王侯大臣前来拜会将军,接受皇帝的命令,单于作为东道主,却没有体现待客之道,不把我等放在眼里,这是何理?你回去告诉单于,我军远道而来,人与马匹都极度的劳累了,粮食也快吃完了,再拖下去,恐怕我们回不去交差了,快让单于与大臣好好商议商议,尽快给个答复。”

        这是甘延寿与陈汤给郅支单于的最后通牒。

        此时陈汤与甘延寿均还不知道汉使谷吉早被郅支单于杀死,但是郅支单于却很心虚。半夜时分,他悄悄地溜出单于城,到了城外后,郅支单于望着茫茫天地,心中一片茫然,他想逃,可是要逃到哪啊?

        逃到康居国的都城吗?不行,他把康居王的女儿都杀死了,康居王一定是恨透了,更不必说康居的百姓,这一去不是送死吗?

        或者逃到西域的某个国家去避难?这更不行,西域各国都加入远征军行列;回到匈奴去?自己的老弟呼韩邪单于正想要自己脑袋呢!

        郅支单于策马在城外兜了一圈,发现无路可去,无可奈何又回到城内,这时他一定体会到一个词的含义:“众叛亲离”。眼下之计,惟有坚守此城,只要坚持到远征联军部队粮食耗尽,甘延寿与陈汤便会退兵了。这样还不保险,必须要有援兵,在康居国内,还有一些贵族听令于郅支单于,正好连夜去搬些救兵。

        第二天,郅支单于并没有开城投降。

        甘延寿命令四万大军开进到离单于城只有三里之处,就地构筑兵营与防御工事,然后与陈汤登上小山丘,遥望单于城。

        只见单于城由三道城墙所构成,最里面一道墙是土墙,土墙外还有两道木墙。城墙上悬挂满五彩旗帜,迎风飘扬。城墙上有数百名匈奴兵正是巡逻,城门下有一百多名骑兵往来于木墙与土墙之间,估计是在传递汉军兵临城下的消息。在城门两侧,还有百余名士兵正在操习“鱼鳞阵”,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头目正在对士兵们讲习战法。

        看来郅支单于早已做好作战的准备了。

        关于陈汤这次著名的远征,还有一个小插曲。

        1940年,牛津大学的学者德效骞撰文提出一个观点:陈汤所面对的匈奴人中,有一部分是罗马军团的残部,这个观点在前几年又风行一时。

        前53年,古罗马帝国的统帅克拉苏(剿杀斯巴达克起义的重要人物)率领七个军团入侵帕提亚(即安息国),在卡雷会战中,罗马军团遭到惨败,包括克拉苏在内的二万名罗马人被杀,一万名士兵成为帕提亚人的俘虏。这一万名罗马战俘被安置在帕提亚(安息)东部。

        十七年后(前36年),陈汤的兵团在单于城下发现匈奴军队演习“鱼鳞阵”,从这种阵法的表面意思来看,有点类似于罗马军团步兵方阵的“龟甲阵”,也就是以大盾牌将步兵方阵的上方及周围防护得结结实实,象一只大乌龟壳一样。而且单于城的外城采用“重木城”,这也是罗马人的典型防御术。

        这似乎可以说明,有部分罗马战俘从安息国(帕提亚)逃出来,投到郅支单于的麾下,从地理位置来看,这是有可能的。根据《汉书》记:“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西与条支接。”安息国的北部正是与康居国相接壤,所以这些罗马士兵从安息国逃出来后,进入康居国,加入郅支单于的军队,是完全有可能的。

        由于欠缺更多的史料,历史学界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说法。笔者认为罗马士兵加入郅支单于军队这种说法可能性非常大。

        安息与康居国当时都不在中国的控制范围,在这个地区,似乎郅支单于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在陈汤对甘延寿分析西部形势时,曾提到郅支单于一旦控制乌孙与大宛国,可能西取安息,由此可见郅支在这一地区的势力。

        可是根据《汉书》,郅支单于到达康居国时,只剩下三千名骑兵,就算再加上康居国的军事力量,也未必强大到什么地步,因为康居国在长期与乌孙战争中,始终居于下风,那么可以推想郅支单于除了三千名匈奴骑兵外,一定还有另一支军事力量,这很有可能便是这支罗马兵团的余部。

        可是罗马兵团的余部是如何由安息国到康居国,又到底多少人投奔郅支单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