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白话三国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白话三国

第25章

书籍名:《白话三国》    作者:赵括


                                    夏侯渊张合的才略,并不比我们的人强。如果我们全军出击,是可以攻克的。到那时,广农积谷厉兵秣马,并寻找机会北上,既可以进一步进攻强敌,也可以蚕食雍凉,再差也可以固守要害割据一方,这是天赐良机,不能放弃。"刘备对此非常赞同,立刻就带着部将进兵汉中,并派张飞马超吴兰等人兵屯下辨(注3)。这样敏感的部位被插了一把刀,曹操立刻作出了反应,派曹洪曹休等人对抗。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二月,曹洪打算首先攻击较弱的吴兰部,先吃掉这块豆腐后再啃张飞这根骨头。张飞虚张声势,声称要来个敌进我进,切断曹洪的退路。然而,三将军的这个计策不太高明,被曹休看透:"张飞要是真的想这么干,那么他肯定是悄悄偷袭。而如今却这样大张旗鼓,明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后的胡扯。这样,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击吴兰。打败吴兰,张飞等势单力孤,也撑不了多久。"曹洪吃了这么一颗定心丸,立刻对吴兰动手。吴兰果然是一块豆腐,被曹洪一巴掌拍碎。兵败后他只身逃到阴平,但那里本是曹操的地盘,自投罗网的他被当地人抓住后砍了头送给曹操。曹洪的胜利让张飞感到了压力,立刻撤了兵。曹魏在武都陈仓等地的警报解除。

            刘备这个时候正带领着法正黄忠赵云等在阳平关与夏侯渊张合徐晃等曹魏宿将对抗。看到自己大包围的战略未能实现,便退而求其次,又命令陈式带人马去进攻马鸣阁道,仍然试图割裂曹魏汉中与关中的联系。然而,张飞都没能打赢,陈式又怎么会得手?马鸣阁道(从前后的因果关系看,这应当是斜谷的一部分)是确保汉中与关中联系的战略要道,曹魏哪里会坐视。徐晃立刻来争夺并把这个陈式打得晕头转向。险峻的山势让陈式的部下无法逃生,不少人就带着9.8的加速度“下”了山。至此,刘璋的手下几乎都亮了像,但战果惨不忍睹。无论是张任严颜还是吴兰陈式,无论是对抗刘备还是曹操,全都是一触即溃。蜀中与世隔绝几十年的恶果终于体现。看来,闭门造车确实造不出法拉利来。

            这样,经过奋战后夏侯渊等人保住了关中的联系,解除了腹背受敌的威胁。然而,他们仍然面对着阳平关下刘备的主力。张合面对刘备的进攻,死死抵抗,刘备一时间寸步难行。曹军抵抗之强烈令刘备意外,夏侯渊张合徐晃这几根硬骨头真不好啃。但是他没有因为一时的挫折产生任何的犹豫,而是果断地采取了最后的方针:强攻。刘备立刻命令留守成都的诸葛亮派兵支援。诸葛亮看到这样的命令却有点犹豫:刘备攻打汉中时已经将能征惯战的兵将都带走了,成都的人马已经不多了,如今全都派走,万一后方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从事杨洪却力劝诸葛,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没有汉中的益州就象被人掐住脖子,早晚会窒息,对此不能有任何保留。于是诸葛亮下定决心,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方针立刻将成都仅有的人马全都打发上了前线。前线的刘备同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以优势兵力向汉中的魏军发起了疯狂而不间断的攻势。看着这个架势,曹操坐不住了,离开邺城后于当年九月亲自来到了长安,随时准备出手。

            然而,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对曹操相当不利的事:南阳的人因为徭役负担沉重,宛城(南阳郡的首府)的守将侯音造了反。而这个时候的曹操,连一兵一卒都派不出去了:北方的曹彰正在激战乌桓,虽然屡战屡胜但也是远水不解近渴;东边的张辽要监视东吴,何况本身的人马就不多;西方的夏侯渊当然不能指望。于是,他只好命令南方樊城的曹仁前去镇压。而曹仁对面的关羽,兵力本身就超过了曹仁,他会不会趁我之危?或许这件事拖住了曹操的后腿,使得虽然看到汉中战局不利也没有轻易出手。毕竟,宛洛一带才是他的根本,他必须保持机动来应付东西两方面的威胁。

            曹操在汉中的主将夏侯渊,作战勇猛,但却并不为曹操100%地赏识。曹操经常告诫他:“当将军,要有勇猛的一面,但也要有怯懦的时候。勇猛而善于动脑子,才是为将之道。只知道往前冲的家伙不过是匹夫之勇,早晚要倒霉。”然而,这一番逆耳忠言却没被夏侯将军当回事:打仗还需要胆小鬼?这不是笑话吗。他没想到,不听老人言,吃大亏在眼前。在阳平关附近,夏侯渊虽然抵抗了刘备将近一年并取得了击溃陈式等胜利,但是面对刘备的优势兵力始终无法摆脱战略上的被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蜀汉终于得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新年礼品。面对曹军满地的鹿角,刘备来了个冬天里的一把火,清除这些障碍后便强攻不止,毫不给夏侯渊等人以喘息之机。夏侯渊与张合各自把守一边,看到张合越来越困难,他派出了自己的部下去援助,本来就不雄厚的兵力更显薄弱。然而,这位夏侯将军还没有介意,亲自带着人马去修补被烧毁的鹿角。刘备发现后,立刻命令黄忠进据定军山准备突袭。夏侯渊不但没有采取稳健的对策,还气势汹汹地去和刘备争夺。没想到,这里成了他的墓地:刘备看到夏侯渊来送死,忍住心中的狂喜,当即命令黄忠进击。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这下子原本就是苦苦支撑的曹军军心大乱,张合也无法在前线硬撑,被迫撤回了阳平关,一口气退回了汉水北岸。

            然而,曹军虽败,很快就稳住了阵脚。督军杜袭和夏侯渊的司马郭淮商量后,一致认为军中不可一日无帅,而如今的局面,只有连刘备都忌惮三分的张合才能支撑。于是他们立刻立张合为帅,统一号令收敛败军继续抵抗。曹操听说后,也立刻假节于张合,承认了军中的临时决定。这样,曹军虽然败退,但并不曾出现刘备所期望的溃不成军。刘备看着夏侯渊的人头,马上把黄忠提升为征西将军,趁热打铁对张合这位新统帅来个“全场紧逼”。曹军将领看到刘备声势浩大,有点害怕,但郭淮却没有丧气,反而劝张合把营寨扎到了远离汉水的地方,明目张胆地要给刘备来个半渡而击。看到这一切,刘备明白了曹军训练有素不好惹,也不敢轻易渡河。双方再次出现了僵持的局面。

            与此同时,坐镇长安的曹操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曹仁击杀了侯音,宛城一带的局势稳住了。这样,曹操终于能够亲自引军入斜谷参战(注4)。然而,刘备心里一清二楚:你来晚了。汉中之争,胜负已定。各处的咽喉要道都已经控制在我手里,你曹操也只有被动挨打的分,早晚会受不了撤军。因此他一改强攻不止的方针,正面坚守并不和曹操交锋。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兵法中奇正相合的道理,暗地里派黄忠赵云等去骚扰曹操的补给线,试图把曹操变成乌巢的袁绍。黄忠看到曹操运送粮草,就亲自去劫夺,去了很长时候还没回来。赵云觉得不妙,带着几十名骑兵打算到前线去看看。黄忠没找到,他们却突然遭遇了曹操的大军。看到赵云就这么几个人,曹军蜂拥而上。赵云并没有惊慌失措,一边打一边撤,退到自己营寨后却一反常态,不但不做抵抗反而打开寨门偃旗息鼓,摆出了一副空城计。曹军看到后,满腹狐疑,赵云是否在诱敌,这里多半有埋伏吧?果然,他们听到蜀汉的战鼓,当时恍然大悟:上当了,快跑!其实,赵云的兵马不多,因此仅仅在后面敲鼓射箭,并没有短兵相接的打算,但他喧天的战鼓和密集的弓箭却使魏兵相信,背后就是蜀汉的“主力大军”!慌不择路之下,曹操的兵将自相践踏不少人掉进了汉水,总算给马鸣道的陈式报了仇。第二天,刘备亲自来视察战果,看到前一天激战后的样子,感叹道:“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木已成舟,面对这样的局面曹操也无力回天。一个多月后,看到手下的人马士气低落逃亡不断,曹操下了决心:弃子。他命令曹真将下辨的曹洪接出,同时自己也于当年五月引兵离开了汉中,将这一块地盘拱手相让。临走前,为了尽可能地削弱刘备的势力,他以招募民众去北方屯田先到者赏为诱饵,迁走了汉中附近武都等地五万多户居民。这样,刘备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取得了夺取汉中的重大战果。汉中之争,绝非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一边倒,而是一场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年底开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结束的持续了一年多鱼死网破的血战。刘备的开局,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利。吴兰的兵败身亡,陈式的自由落体,使得刘备无法切断曹魏汉中和关中的联系,被迫改围攻为强攻。然而,在这样的困境下,蜀汉将士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以孤注一掷的决心向汉中发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连那个一向谨慎的诸葛亮都不留一兵一卒,把手里的军队全都打发上了前线(遗憾的是,当他自己出祁山时却丧失了这样的气魄)而终于迫使曹魏露出了破绽而一举斩杀其主将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争夺战的胜利。与其探讨蜀汉战术方面的成功之处,不如说这次胜利,首先是意志的胜利。

            反过来看曹魏一方,战术上并没有太大的失误,但战略上却处处受制于对手。曹洪虽然杀掉了吴兰并迫使张飞退兵,但却没能攻破其防线,使得刘备在阳平关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进攻;徐晃打败了陈式,也仅仅是保住了后退的道路,并没有损伤刘备的主力;汉中主将夏侯渊虽然是一位运动战的能手,堪称三国名将,在防守时却不够稳健,他的败亡对魏军士气打击之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