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最好的总裁是唐僧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最好的总裁是唐僧

第5章

书籍名:《最好的总裁是唐僧》    作者:


                                    有没有平淡之心?是否急功近利?

            唐僧认为,作为领导,要悉察下属在受冷落时受挫折的程度有多大,干劲如何,此时是想跳槽还是意识到自己非奋发图强不可。如果他这样认为:“有时想想,这实在是最糟的时候。到底要不要离开公司呢?但是,一旦辞了职,又无处可去。我真怀疑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努力的事。”这种心态说明他经不起挫折,常常是稍受挫折,便锐气全消,垂头丧气,也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善于思考与学习,也缺乏“好谋而成”的耐性和修养。

            唐僧的经验是,对下属提拔悠着点,冷落也要有个“度”,有个过渡阶段更好!千万要把握住提拔的“度”,不可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副总经理的含义是什么

            DBA汽车公司从外面请来一位负责推销的副总经理陈澄,负责促进向市场投放一系列新产品的工作。他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真是一位善于组织推销和活跃推销的活诸葛。在他主持下,产品销售数量迅速增加,他简直成了当时的神人。

            然而一年过去了,正当他雄心勃勃之时,他过去的某些态度和习惯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他经常提及他过去所在的那家更大的公司的做法;他把交货不及时的责任归咎于生产部门,在提出他所认为需要改变的商品规格以前,指责研究和工程设计部门过于挑剔。人们花时间向他解释,好言相劝以平息他的怒气。与他争辩,都是白费时间,枉费心机。他正在迅速地变成公司前进道路上的严重阻碍。由于他受局部视野的限制,狭窄的眼光,导致狭隘的工作,谁也无法管住他这种推卸责任的人。

            公司总经理白龙马感到问题很棘手,便向唐僧请教该怎么办。唐僧给白龙马提供了一些建议。

            第二天,白龙马豪爽直率地对他说:“陈澄,你是干什么的?”

            陈澄感到迷迷糊糊,回答:“噢,搞推销的副总经理呀!”

            “不错,那么副总经理的含义是什么?”

            陈澄思考着总经理的用意何在,慢慢回答说:“噢,我认为有许多含义,搞推销,建立……”

            “先别往下说了。”白龙马打断了他的话头说,“搞推销,那么推销部经理也负责推销吧?”

            “噢,是的。”

            “那么,你的职务还有什么用呢,徒有虚名吧?”

            “噢,我明白了……呃……我想这意味着从公司的角度负责和管理整个公司的推销职能……是您办公室的一部分……”

            “没等我说完你就明白,陈澄,”白龙马说:“一位副总经理是从整个公司的角度说话的,而不仅是他所负责的那一部门。他要时刻牢牢记住把公司的整个全局利益放在心上。”

            陈澄开始深刻反省自己。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以前眼光短浅。过去他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位从他原来的角色那里“借到”这里看场子的。当他反复考虑总经理白龙马的意见时,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我,理所当然地促进了工作。于是他就开始以全公司负责人的身份工作了。

            白龙马觉得唐僧给自己出的主意、提的建议实在是高明。

        不是每件事都必须有详尽的制度

            DBA汽车公司的财务主任小刘,打来电话要唐僧帮忙。他奉命建立一系列本部门的旅行和娱乐指南,想听听唐僧的意见。

            小刘这么一问,唐僧的脑子里马上想到一连串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伙食费的标准是多少、汽车租金该定多少,该住什么级别的酒店等等。这么多的问题一下子涌进他的脑子,数也数不清。

            而小刘也有一些疑问:如果因出差需要到外地,可以在外地度周末吗(由谁报销食宿费用呢)?能不能把酒水费用一起打在自己的报销单据里呢?

            DBA汽车公司有正式的规章手册,但是用于实际就太笼统了。它只是规定了诸如尽可能乘坐经济舱、超过25元的单据才能上交之类的事项,而对大多数平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

            突然间,唐僧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它没有被写进任何一本公司的规章手册中,虽说是不成文的东西,但唐僧却没有意识到它实际上一直在起作用。那就是:出门在外,也要像在家里一样节俭。如果你平日只吃牛肉面或几个包子,出差时也该这样;如果你一向愿意光顾高档餐厅,那么出差时也不妨去那种地方。

            这项原则适用于各种情况。比如你开的是辆豪华车,那么就租辆豪华车;你度假时通常住一流饭店,那么出差时也可以这样;如果你晚上经常小酌一杯,当然可以把它算进账里。

            也有一些例外,因为必须考虑工作的便利和效率。如果你是和几个商业伙伴一同乘车,最好是租一辆中型以上的四门车(尽管你在家开的是小型车),以使你的乘客们感到舒适。

            不过最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根据日常生活的原则来判断。

            唐僧对小刘解释说:“自我约束是最有效的约束。如果你按照常规来判断的话,就不必浪费时间去起草——或者维护——出差报销的规定。一旦员工们知道我们希望他们在出差时也要保持平时的生活方式时,就不会有什么报销的问题了。谁不会钻制度的空子呢?还有另一个原因使我们不想制定详细的制度。如果人们不喜欢制度的话,一定会去钻制度的空子,或者认定那些制度没什么意义。如果你规定午餐的最高标准是20元,那么一定会有人花25元。他会把多花的5元算在乘出租车的费用里。相信你的员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会使一切变得容易些,也更有效些。这么做员工们不会花时间去钻营,反而会与你合作。除此之外,你能马上找出你的出差报销手册吗?当人们不得不按照规定做出选择时,往往手头上没有报销手册。比如你想知道在旅馆里看收费录像的钱公司能不能给报销,可是你的报销手册却放在工厂的办公桌上了。如果报销的原则只是一句‘就像在家里一样去做’的话,你就能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定了。当然,为了维护公司的形象,还是要制定一些指导原则。”

        还是适当有一点“架子”为好(1)

            在平时和员工及下属相处的时候,唐僧是比较平易近人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会随意和孙悟空、猪八戒等人闲扯或开玩笑。唐僧也算是一个善于“摆架子”的高手。

            唐僧认为,一个领导是否有威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是领导的“架子”摆得好不好。会“摆架子”的领导,高高在上。人须仰视才行;不会“摆架子”的领导谦虚随和,时常也能颇得下属的欢心。

            唐僧觉得,“架子”这个东西,还是适当有一点为好。你一点“架子”不摆,反而被人瞧不起,工作起来难以服众;你“架子”摆得太足,把群众离得远远的,也会有负面影响。

            其实,唐僧知道,所谓的“架子”的用处,早就被马基雅维里等政治学家所论述过了。在几百年前,意大利的政治学家马基雅维里曾写过一本叫《君主论》的书,以惊世骇俗之笔揭示了政治的真相,并给统治者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在书中写道: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

            “君主如果被人认为变幻无常、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轻视。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

            马基雅维利不止一次地提到,君主应通过种种手段,甚至包括表面上的装腔作势和耍些小手段来获得别人的尊重、爱戴和潜在畏惧。这与“架子”的妙用是相一致的。

            “摆架子”,在理论上可以理解为与群众的“距离”,领导和群众应该下意识地保持一个相应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下属意识到上司既有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上司又是不可缺少的。你过于谦恭,不留心树立自己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对你轻视和怠慢。而这对于你履行职责,是十分不利的。

            还有一些领导对“摆架子”情有独钟,因为这样可以超然不群,给下属一种神秘感。作为领导,有时也活得很累,怕别人看破自己的“天机”,就需要想方设法把自己掩盖起来。而所摆的“架子”就成了他的面具,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社会角色的特定要求。领导的“架子”摆起来了,和群众就有了距离,从而使自己显得高深莫测。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唐僧发现,领导的“架子”,也是一个挡箭牌。你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你定夺,你把“架子”摆起来了,就可以逃避这些个小事的烦扰,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摆架子又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领导对政务的决策。

            唐僧觉得,“摆架子”还有利于丰满领导的高大形象,它有时是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体现,使领导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威信,从而唤起下属的敬佩和朝拜。当然,下属中腹有良谋者也会偶然发现领导的装腔作势,但却不愿拆穿这个西洋镜,因为无论是谁,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中国人以获得权力为荣耀。不摆一点“架子”,怎么能显示出春风得意呢?

            无论是谁,都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实现价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国人而言,通过获取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

            毫无疑问,领导也需要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有些时候,他还会因此而显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