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唐侠隐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中唐侠隐

第57章

书籍名:《中唐侠隐》    作者:柳下梦全


                                    

            圆通以钱相诱,让广济广德向中岳寺和尚偷教武功。二人教一些基础功夫自然没错,但一些少林绝学便只知其形,不知其法,是以教出来的武功似是而非。过了一段时间,少林寺发现二人经常外出,质问其故,只说四处游逛,惠能庇护徒弟,便讲是自己差遣。

            那二人得师父遮掩,更加大胆,连挑水之类的功课都不肯做了。当时寺中方丈也看不下去,斥责一番,送戒律院反省。这广济广德不思反省,反而溜出少林,隐藏于中岳寺中,更名为圆空、圆性。那圆空在洛南一战中自尽而死,圆性却逃到淮西。

            圆性圆空隐藏中岳寺二十多年,少林寺也曾四处寻找,却没想到最近的中岳寺,直到唐宁被圆通击伤老叫花子到少林寺报讯,这才留心中岳寺。洛南一战,圆空自尽,那些和尚使出偷学的少林武功,圆空圆性的行藏才彻底暴露。

            少林寺围攻中岳寺,却又被圆通抢了先,后派追兵一路追赶,只截下几名功夫不济的方字辈小僧,圆通圆性与另两名圆字辈和尚带一干小和尚逃到淮西,方元被唐宁斩杀,其他几名小和尚又在伏击唐宁时被老疯头或杀或擒,如今只留下圆字辈和方字辈各四人。

            李愬笑道:“如今一桌酒席备矣。”分派两名间谍道:“我放风亲自攻打朗山,便是要诱出李祐,这就需二位出力了。”

            李愬又道:“唐兄弟自往郾城送信,前辈同去,以安李祐圆通之心。前辈半路秘密折回。”老疯头点头。

            这日得到密报,李祐将向朗山城去。李愬便差“金刀将”丁士良带路,由老疯头及少林寺众僧、五百弓箭手、五百长枪手半途伏击,另派妫雅、黑大汉闫士荣各领一千人马分南北两路迂回截其归路,遣李忠义柳玄成埋伏在朗山城外,一旦朗山兵马出动救援李祐便乘机伏击攻下朗山。

            老疯头等埋伏在一处土丘之后,远远见李祐与八名和尚率一队骑兵而来。李祐从间谍口中得知李愬今日将袭取朗山,便准备夹攻官军。却不知那间谍已为李愬收买,用计来赚取李祐。

            眼见李祐三百精骑踏入伏击圈内,猛然一声呐喊,箭如雨下。还好李愬要生擒李祐,命弓箭手瞄准马射箭,敌骑立刻大乱,有一半奋力向原路逃回。官军也不追赶,只四下将李祐围定,少林十八弟子结成罗汉大阵,将中岳寺和尚围在中心。圆通为人奸猾,在洛南、中岳寺两次侥幸逃脱,已成惊弓之鸟,今日甫一遭伏,便脚底抹油溜之乎也。

            老疯头冲入敌军中,或指或抓,一路将敌军或击伤或点穴,登时倒下一片,直取李祐。

            这边中岳寺和尚左冲右突,始终突不破罗汉大阵。圆性暴喝一声,双手使刀,抡得风车一般,向罗汉阵直撞而来。惠能道:“阿弥陀佛,你这逆徒,痴迷二十三年,到今天还不觉悟么?”声音不大,但用内力送入圆性耳中,不啻是晴天霹雳。

            圆性定睛一看,认出是师父惠能,相别二十三年,已须发尽白,他想起从前师父待自己如何之好,而自己受人唆使引诱竟背叛师门,蛰居在中岳寺二十三年不得自由,真是得不偿失。他也听说师父为自己之过竟自罚入戒律院,一呆也是二十三年,此时见师父虽然口喊逆徒,眼光中依旧如从前一般慈爱。圆性一时天良发见,双手抛刀,盘坐合十。

            那两名圆字辈的和尚见冲不出罗汉大阵,对方还有两名高手不曾出手,相互望一眼,叹口气,将刀抛下,不再反抗,方字辈和尚见状急忙抛刀在地。广应出指如风,已将他们穴道封住,押回少林。

            那边李祐也被老疯头擒到。李愬此番用兵如神,不单擒得李祐与中岳寺众僧,李忠义还攻破朗山,柳玄成擒获守将,而那向回逃的骑兵也遭妫雅闫士荣截住,无一逃脱。此役可谓大获全胜,只单单走了一个圆通。

            李祐一向善于用兵,此次败的心服口服。李愬更是折节下交,吴秀琳柳玄成等也在旁相劝,李祐见师父本为少林弟子,现已知非回头,他是个识时务的豪杰,提得起放得下,见李愬诚心相待,也便归顺。

            李祐身经百战,杀害的官军远比“金刀将”丁士良还要多的多,仅铁城一役由他筹划,尽陷一万官军,是以唐邓将士对他恨之入骨。

            李愬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得李祐,如鱼得水,诸将不得再提此事,否则军法从事。”任命李祐为六院带刀兵马使,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

            那些唐邓将士心道:“大帅中了那李祐奸计,看吧,只怕没多久,我们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唐宁这日准备到长安,便先到郑奇家中。

            凤儿见郑小姐美若天仙,待唐宁不吝颜色,心中难受,竟不辞而别。

            老疯头已由吕元膺推荐与宰相裴度为幕僚,如今随裴度前线督军,而唐宁却谢绝推荐,宁愿身作信使,往来穿梭于长安洛阳与前线,其间匆匆却只见了韩公文等一面。

            那些少年男女关心的无非是江湖少年,崔去病想知道哪里出了一个少年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郑奇更是打探有没有遇见美貌绝伦的江湖少女。

            唐宁失笑道:“武功境界,都不是一朝一夕得来,年纪轻轻,能有多少修为,打败苦修多年的前辈?至于美貌少女,家中自然爱若珍宝,哪里肯让她吃苦学武?再说若果然美貌绝伦,一笑倾城,早被帝王贵门金屋藏娇了,还出得江湖?就算出得江湖,追求之人成千,还会在那里等你么?”

            郑奇笑道:“凤儿姑娘怎么样?”自知失口,连忙捂住。

            阿元听的仔细,脸色一沉,跟着便作无事人一样。

            唐宁愈加猜不透她心里想法,心中发闷。

            郑奇忙笑道:“看我给你找一个武功绝顶,美貌倾城的弟妹,你可不许眼馋。”

            十月十五,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了吴元济,劝降北路叛军大将,淮西终于平定。皇帝在大明宫受俘,将吴元济等叛臣斩首后示众。

            不料入夜那吴元济的首级却遭人盗去,一时成了天宝茶楼最热门的话题,少不的又是大索长安,依旧是不了了之,只苦了黄捕头。

            黄捕头心道:“如今已经十二月,若还不能破案,这年过不好不打紧,只怕还要被治罪免职,去干那磨镜的老本行。”

            这日又想起张阿大,当年不听他之言,将天大的功劳让与了王士则,还得罪了张阿大。这时实在无奈,只好厚着脸皮四处寻找,却见他被人请了,在天宝茶楼胡侃。

            黄捕头心道:“如此正好,倒省得我一顿酒钱。”更省了一层脸皮。

            张阿大又喝得鼻头发红,开口道:“要说这平吴元济的事……”端碗喝一口酒。

            黄捕头心道:“来得正好。”悄悄坐到旁边一桌。
            张阿大道:“其实晋国公与凉国公到底谁的功劳大,也难说得紧。晋国公运筹帷幄,协调前线诸军,凉国公奇袭蔡州,活捉贼酋,可谓各有千秋。”

            黄捕头心里一凉:“这天宝茶楼的话头转的可真快,怎么都跑到《平淮西碑》上了。”原来皇上令韩愈作《平淮西碑》文,碑已刻好,李愬的妻子、唐安公主之女认为韩愈所写碑文不实,写裴度功多,写李愬功少,便入宫向皇上哭诉,皇上下令磨去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战后裴度封晋国公,李愬封凉国公。

            一旁有人道:“若不是凉国公雪夜奇袭,淮西没个几年只怕还平不了,当然是凉国公功劳大。”

            另一人摇头道:“李愬为将,裴度为帅,岂有将之功大于帅的。再说平淮西时,北路大军对付的是淮西重兵,李愬只是乘虚而入,没有北路吸引,李愬莫说奇袭,只怕全军覆没。”

            众说纷纭,彼此争执不下。

            黄捕头哪有心情听这些,失望而出,却见唐宁从东门而入。黄捕头悄悄相随,转了一个拐角,已不见人影。

            只觉肩头被轻轻一拍,耳听唐宁笑道:“磨镜王六别来无恙。”

            黄捕头咳嗽一声,故作惊喜道:“果然是唐公子,多年不见,一路不敢相认,多亏还记得小人王六。”

            唐宁笑道:“不敢当,只怕这‘小人’要由在下自称了,黄捕头。”

            黄捕头心知行藏已破,挠挠头道:“岂敢,岂敢,唐将军。”他是京兆府捕头,自然知晓唐宁击败神策军刘三之事。

            二人相对一笑,唐宁道:“黄捕头潜装便衣,想来又有大案。”

            黄捕头叹道:“还不是为了吴元济那颗狗头,活着害了多少人,死了还不放过我老黄。唉。看来我老黄也得辞职不做了。”

            唐宁笑道:“无官一身轻,似我这般,不也是来去自由?”

            黄捕头奇道:“莫非唐将军也已辞官?”

            唐宁正是为《平淮西碑》事辞军,他对李愬、裴度二人皆十分敬佩,不想二人原本也交情不错,却相互争功,感觉十分失望。思前想后,心道裴度李愬二人皆如此,朝中他人更不可指望,对仕进之心更看淡许多,而吕元膺也将调任别处,唐宁便辞职回长安。

            到了长安裴度府上,老疯头接入西院,闻知唐宁为李愬裴度争功而心冷辞军,便道:“这事你却错看了裴相公,他决非争功之人。韩愈与我同乡,他的性情我也知晓,是个梗直之人,没甚么机心。他是裴相公的行军司马,日日亲见裴相公筹划军务、安抚百姓将士,是以写裴相公用的词语便多些。他又是个文人,不上前线战阵,不知武将辛劳,倒也不是故意掩没李愬之功。段文昌所写的碑文不单突出李愬功劳,更加大书特书皇上英明决策,恐怕这才是皇上要磨去韩文、另立段文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