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中唐侠隐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中唐侠隐

第93章

书籍名:《中唐侠隐》    作者:柳下梦全


                                    

            奚郎一路走来,竟打听不到任何消息,好在江南水乡,鱼虾菱芡皆可果腹,一路辗转到了苏州城,见城中水网密布,家家依河而居,只觉得走不完的桥、过不尽的河,不知从何找起。这一带十分富庶,百姓安居乐业,想寻找一个江湖人物都难。

            城中比不得乡下,可以随处找点东西充饥,奚郎在城中转了一日,日将西落,早已是饥肠辘辘。城中的河水里虽然有鱼,但奚郎一不会水,二不会钓鱼,从前只在浅浅的溪水中摸过鱼虾,这么深的水却不能。

            好容易走到一处荷塘边,再也迈不动步,见满池荷叶,水中有游鱼穿梭,奚郎俯身爬在塘边,伸手入水抓鱼,那鱼儿甚是灵活,一惊则跑。

            奚郎正自着急,忽然屁股上火辣辣的吃了一记,刚想翻过身来,便有竹枝噼里啪啦抽在屁股上,耳听得一个小女孩的声音骂道:“小赤佬,教侬偷鱼。”

            奚郎听不懂,料知也不是好话,就地打了两个滚,爬起身来,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手持一根竹枝向自己抽来,连忙向旁一闪。

            小姑娘轻轻“咦”的一声,竹枝横抽,突然斜削,奚郎连连躲过,这时他却看得清了,那小姑娘使的居然有板有眼,分明是剑法。

            小姑娘见连击不中,发了娇嗔,顿足咬牙,手中竹枝如急风暴雨一般攻来,奚郎大惊,拼命护住头脸,脚下连连倒退。他饿得久了,脚下虚浮无力,一时立足不稳便栽进塘中。

            那小姑娘拍手大乐,待见到奚郎拼命挣扎,看来不识水性,这才害了怕,高叫道:“阿爷,快来。”

            连叫几声,塘边的屋中走出一个中年渔人来,手持一根横桨道:“阿囡,啥格事体。”

            那小姑娘手指荷塘,奚郎已经快要挣扎不动了,大口大口喝水。那渔人忙将横桨抛下,跳入塘中,将奚郎捞起,搭在塘边,按上几下,奚郎张口将腹中的水喷将出来。

            那渔人道:“好了。灌一碗姜汤就没事体哉。”

            待得奚郎醒转,见躺在一张床上,身旁坐着渔人,正关望着自己,忙起身向那人道谢。

            渔人听他言语,再看他长相,已知是北方人氏,便也用官话和他攀谈。奚郎也不隐瞒,将身世遭逢原原本本讲给渔人,那小姑娘倚在门板上,一边听,一边吃吃的浅笑。还有一位中年妇人就着灯光刺绣,一声也不发。

            渔人听他讲罢,也不多言语,只拿碗白米饭和一条煎鱼,吩咐奚郎吃饭后好好先睡一觉,又拿一套旧衣服让将身上又破又脏的那身换下。

            第二日早晨醒来,奚郎却未见那渔人,只有那小姑娘拿了早饭过来。奚郎问她那渔人去哪里了,那小姑娘答了两句方言,奚郎也听不懂,再问时那小姑娘只吃吃的笑,自顾自的忙去了。

            奚郎只得耐心等那渔人,直到日将西落,那渔人夫妇才回到家里,他每日一早出太湖,打了鱼再到集市卖完才能回家。奚郎再次谢过,准备辞行。

            渔人问道:“你准备到哪里?”

            奚郎道:“自然是前去寻找唐大哥。”

            渔人道:“找到以后呢?”

            奚郎不禁语塞,他自离开太乙门后,便到小华山寻那隐者不遇,却真应了那隐者的名字,果然“不遇”,一时彷徨无计,念起唐宁,便要来江南寻找。

            在奚郎心中,唐宁不仅是将他赎身的恩人,更是带他入太乙门,能完成他作游侠心愿的领路人。奚郎心中已不自觉的依赖唐宁,此番受了委屈,虽知胖大道士也是为着他好,才让他远离长安,但心中依然酸酸的,只想尽早找到唐宁倾诉一番,至于再往后的事情,就没有再想了,更不料江南人海茫茫,费了许多周折,也没甚么消息。

            奚郎昨日向那渔人倾诉后,心胸已经畅快许多,再找唐宁诉委屈好象也是可有可无,但依旧想见到唐宁,或许是想让他指点今生的路吧。

            渔人只笑一笑,给他备点干粮,那小姑娘也将奚郎的旧衣缝补浆洗好了,给他打了一个小小的包裹。第二日渔人自早早的驾船入太湖去,奚郎告别时便只有那小姑娘。

            奚郎也不知唐宁究竟在江南何处,只听他临走时曾讲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想苏州寻不到,便只有到杭州吧。

            一路顺运河南行,其间辛苦自不必说,终算到了杭州,逢人便打听是否有位带着铜箫的公子。这日恰遇见一个穿着斯文的人,点头道:“有啊,有啊,城东十里庄有一位少年,人称铜箫公子,深通五律,一口铜箫吹的是出神入化。”

            奚郎忙没口子的谢了,一路赶向城东,只觉飘飘然如行在云上,好不轻快,越走越快,最后竟是一口气跑了过去。到了十里庄,果然竹林中有一座院落,乃是那铜箫公子的所在,却院门紧锁,静寂无人。

            奚郎坐在门旁等待,从巳时一直等到申时,仍不见人影,又饿又累,便倚门而睡,直到被人惊醒,已然黄昏时分。只见一个家丁边踢他边骂骂咧咧,奚郎见他身后有一顶小轿,三名家丁,便想唐宁坐在轿里,立起身到轿前喊一声“唐大哥”。

            轿帘掀开,先伸出一支铜箫来,跟着一位公子低头钻出轿来。奚郎还未见那公子面庞,猛然那铜箫横扫而来,听那公子骂道:“甚么大哥,谁有你这样的花子兄弟。”

            那日秦宁应罗坚之邀入了青龙帮,只道终于寻到一处容身之所,倒也安心。江南原本除江淮盐帮外并无大的江湖门派,凭青龙帮各人的武功,罗坚的慷慨好义,从幽州带来的雄厚财力,很快便有不少小门派聚集青龙帮之旁。

            秦宁初入青龙帮,半个多月倒是顺心,这日与幽燕三客谈起当初在无极帮曾击败青龙堂四大香主,脸上不免露出得色。不想苍岩七杀来了兴致,将要与秦宁决战。

            秦宁曾在骊山大会见过苍岩七杀的功夫,自知不敌,便算自己所学驳杂,可以突出奇招,即便侥幸得胜,以苍岩七杀的秉性,只怕二人之中不死一个不罢休。秦宁固不愿死,也不能击败苍岩七杀,否则一样无法在青龙帮立足,因此固辞不肯。所幸罗坚劝阻,他的话苍岩七杀还是要听三分的。

            到了夜里,秦宁听得有人叩门,打开门时,不觉惊了。

            苍岩七杀立在门外,冷冷道:“出来,我要和你决战。”

            秦宁陪笑道:“苍岩兄,恕在下不能从命。”

            苍岩七杀也不多言,进屋将秦宁的剑取了丢在他手里,转身出门,立在院中。

            秦宁实在无奈,情知苍岩七杀如此苦苦相逼,只怕不比剑也无法立足与青龙帮了,心一横,走出门外。

            苍岩七杀冷冷的举剑道:“第一招,‘兵出井陉’。”身形拔起,头下脚上,直冲秦宁。秦宁曾在骊山大会见过他击败双刀刘期,心中打定了不死拼的念头,横侧两步,两剑相交。

            苍岩七杀借力要弹起,再使第二招“如影随形”,哪知两剑相交,陡觉手上一空,原来秦宁两剑相格乃是虚招,不使苍岩七杀借力。

            苍岩七杀不能借力,直冲向地,剑尖在地上一点,翻转身来,却不见了秦宁。

            秦宁已在十丈开外,苍岩七杀大怒,急扑过去,秦宁实在不愿与他玩命,只得奋力躲逃。苍岩七杀更加愤怒,竟紧追不舍,如此追追逃逃,一直出了金陵城,向东而来。

            狂奔至天明,秦宁也不知身处何地,只得一直向东,指望苍岩七杀终会罢手,哪知苍岩七杀一招“如影随形”,果真甩也甩不脱。直逃到太湖边上,眼见泊有数只小舟,秦宁忙跳入舟中,奋力划舟。

            再回头看时,秦宁这才长出一口气,原来苍岩七杀不会驾舟。二人皆是北方人,不会驾舟也属正常,秦宁在淮西时,溪河众多,便学会了驾舟,不想今日却有了大用。

            但轻松没有多久,秦宁又叫起苦来,他拿了渔舟,那些渔人能不管么?当下便有五六条小舟都追来,还有一条大些的船,苍岩七杀便坐在船上。

            秦宁拼命划桨,用上内力,那舟划得飞快,终于越来越远,划了大半日,到了岸边,忙弃舟登岸,眼见湖中数舟远的象几个黑点,最快也要大半个时辰才能靠岸。秦宁找人打听,才知此地已近苏州,要回到金陵城,殊非易事。

            秦宁惟恐被苍岩七杀追到,不敢在道边酒家吃饭,只得找个僻静处胡乱吃写东西,慢慢拣小路到苏州来。还未进城,却远远的见苍岩七杀抱剑坐在城门边,秦宁已成惊弓之鸟,心道:“北方不能呆,江南不能留,看来只有再向南去,到闽越之地吧。”

            一路向南,这日也到杭州,秦宁哪有心思欣赏这天堂美景,只盘算生计。正巧杭州正在疏浚西湖,秦宁便去看看能否谋一差事。

            到了西子湖畔,远远的便见成千民工挑土清淤,在湖中堆出一个长堤来。秦宁找到募工处,一打听只有挑土挖泥的活,一日方才数十个铜钱。秦宁自小虽寄居叔父家,但父亲所留家产不少,不显贵却还算得富户,几曾受过这番苦,何况数十个铜钱除去三餐粗饭,所剩无几。秦宁便询问是否需要监工巡察之类的活计,也不辜负了一身武功。

            那募工之人笑道:“看模样你是江北人,不晓得此间情形,这西湖是刺史白居易大人掏自己的俸禄来修治的,大家伙也是半做义工半拿饷钱,有谁家会偷懒?哪能还要监工。”那杭州刺史便是白居易,自元和十年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几经调迁,到了杭州。

            秦宁无奈,只得转身离去,准备到城里另谋他法,却听身后有人向那募工之人打听是否有位带铜箫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