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书海泛舟记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书海泛舟记

第63章 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

书籍名:《书海泛舟记》    作者:范福潮


  上初中后,他经常跟我去逛三联书店。这家书店位于美术馆东街,营业面积并不大,在书店林立的北京只够得上中等规模,但品种齐全,环境优雅,像一个图书馆,如果有时间,你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看一天书。他给我看他买的新书,《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瑞士]许靖华著,任克译,三联书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月第1版)。

  “爸爸,您以前说得不对。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直径十公里的流星撞击地球,爆炸抛起的尘埃迅速上升到十公里高的同温层,形成了一个遮天蔽日的尘埃圈,地球上漆黑一团,气温下降了几十度,黑暗持续很久,许多植物不是被冻死,就是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去,造成食物链的崩溃,大量古生物在那场灾难中灭绝,恐龙只是其中之一。”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五六千年,而地球已有四十五亿年的历史。在漫长的远古时期,物种是怎样起源、进化、灭绝的,地球上发生过什么样的灾难,人类知之甚少,科学家研究这些问题也不过一二百年。1770年,在荷兰的马斯特里奇村一个采石场发现了大型爬虫骨骼化石;1795年,拿破仑派军队“解放荷兰”,把化石完好无损地抢回法国,解剖学家居维叶经过研究,提出在古代的确存在着生物灭绝现象这一假设,成为科学史上轰动一时的事件。1882年,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当时,达尔文只有十三岁),人们去请教居维叶,他证实这是一种食草爬虫的牙齿。后来的十几年里,人们又发现了肋骨、脊椎骨和许多骨头化石,牛津大学教授欧文作出了令人吃惊的推论,这种动物的身长应在三十至六十米之间,他把这种动物命名为“恐龙”(Dinosaurian),意即“可怕的巨蜥”。从此,挖掘恐龙化石风靡一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土了恐龙化石;  恐龙为何灭绝,也成了科学家们争相破解的悬案。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被奉为自然法则,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照达尔文的解释,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它失去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与其他物种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批评和质疑,但仍被尊为科学理论,占有统治地位。现代科学家通过地质勘探和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发现,远古生物大规模灭绝,很可能是因灾变引起的。如果大多数物种灭绝是因灾变引起的,而且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灾变论对物种灭绝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决定物种存亡命运的将是机遇而不是优越性,达尔文的进化论将被推翻。

  许靖华是一位华裔地质学家,1954年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在德克萨斯壳牌石油公司研究实验室工作了十几年,后来又在瑞士做科研工作。他长年参加地质勘探,研究深海和陆地生物化石,通过大量的证据和科学计算,模拟了六千五百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的那场灾难的各种后果,揭开了恐龙灭绝之迷。

  恐龙灭绝原因的灾变论解释,说明偶然性也决定着众多相互竞争的物种的命运。在那个消失了的远古年代,弱小的人类曾和巨大的恐龙共同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那场天灾,恐龙也许能活到现在,遭到灭绝的恐怕是人类和其它动物。时至今日,“适者生存”究竟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是普遍的自然法则,需要科学家在将来提出更多的证据去论证。

  (原载于2005年10月25日《上海中学生报》阅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