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金瓶梅之谜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金瓶梅之谜

第4章 《金瓶梅》故事的渊源之谜(1)

书籍名:《金瓶梅之谜》    作者:马征


  1.《金瓶梅》与《水浒传》有什么关系?

  我国读者读过《水浒传》的人不少,读过《金瓶梅》的人不多。在人们的印象中,《金瓶梅》和《水浒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对《水浒传》的来历有所了解。

  《水浒传》的故事早在宋代即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宋代罗烨的《醉翁谈录》载,当时说话中的“公案类”有《石头孙立》,“朴刀类”有《青面兽》,“杆棒类”有《花和尚》《武行者》等;元末明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写有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故事;元代戏曲如《双献头武松大报仇》《李逵负荆》《折担儿武松打虎》《王矮虎大闹东平府》《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等,都是后来《水浒传》中的故事内容。除此而外当然还有许多水浒故事流传。

  《水浒传》是由罗贯中、施耐庵将社会上流传的这些梁山好汉们的故事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百回小说,成书约在明洪武年间至建文初年。

  《金瓶梅》的出现在《水浒传》之后约200年。经多方求索考证,此前没有《金瓶梅》故事在社会上流传、说唱演出。所以,《金瓶梅》绝不是《水浒传》那样的“世代累积型”的作品,而是文人的个人独创。

  《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类似蜜蜂之采蜜。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采集和制作未能尽善尽美,以至留下了一些令人遗憾的败笔。

  前文说过,《金瓶梅》故事选取了《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武松等人的一段插曲为由头,生发开来,成为一部一百回的新故事。这种做法可称为《金瓶梅》对《水浒传》的依托。但那是形式使然,无可奈何的事。

  《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关系主要是对它作了大量的改造和取用。其表现在方方面面。举其显著者而言,有故事情节的移植与借用,人物形象的移植与借用,曲辞韵文以及其他方面的诸多移植与借抄等等。据周钧韬先生统计(当然难免是不完全的),《金瓶梅》一百回中,含《水浒传》文字的共有三十二回,可见《金瓶梅》与《水浒传》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倘若进行认真的艺术分析,不难发现《金瓶梅》对《水浒传》的取用和改造,其成就和成功是占主流的,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也。

  先说故事情节的借用和移植。《金瓶梅》直接借用《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主要是在进入主题之前及接近尾声时交代潘金莲结局的两个部分。其间,作者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造加工。例如:变更了武松的籍贯和打虎的地点;增设了误杀李外传,武松获罪,西门庆脱逃等情节。这为《金瓶梅》顺利进入主题作好了铺垫与准备。除了这种直接借用外,《金瓶梅》对《水浒传》情节更多的是采取移植手段加以利用。这些移植创造性大,且也更有意义。试举几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①《金瓶梅》第二十六回西门庆设计陷害来旺的故事,是从《水浒传》第三十回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的情节移植而来的。

  ②《金瓶梅》第八回写潘金莲烧夫灵和尚听淫声中的一部分J隋节,基本上是以《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和尚裴如海与潘巧云调情的文字为素材的。

  ③《金瓶梅》第八十四回写吴月娘在碧霞宫方丈间被殷天锡调戏的情节,是由《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殷天锡事和第7回高衙内在五岳庙调戏林冲娘子事掺并改写而来。

  再说形象的移植与改造。《金瓶梅》借用《水浒传》中的人物多达数十个。其中有一些是过场人物或未出场人物,故事不多,一笔带过。如柴进、李逵、阎婆惜、蒋门神、张青夫妇、姚二郎、梁中书、张叔夜、高廉、蔡九知府等等。此外,大约有近十人,作者既作了移植,又作改写,进行再创造。例如:

  ①武松。《水浒传》中的武松是浪漫主义的传奇式英雄形象;《金瓶梅》将其部分地现实化、世俗化了。如将原先的喝了“十五碗”酒改为“几碗酒”;增写了他骗娶潘金莲的情节,等等,使这一形象比较地接近于生活的真实。

  ②武大。《水浒传》中的武大纯属善良老实的软弱者;《金瓶梅》增写了他的缺点与缺陷(如将原先的“身不满五尺”改写为“身不满三尺”,增写其一味地喝酒等),使其被潘金莲厌憎嫌弃的性格因素更合乎生活与艺术之情理。

  ③潘金莲。她在《水浒传》中是个配角,她作为“****”的代名词,用以衬托武松之高大完美。在《金瓶梅》中,潘金莲作为主角之一,作者对她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主要是塑造了她复杂的、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她的形象就像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一样复杂,她聪明、美貌、能干,有敢向黑暗社会抗争的一面;但也有自私、刻薄、嫉妒、放荡、损人利己、不择手段的一面。《金瓶梅》的作者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种再创造的重要性,所以在前几回借用《水浒传》中这一人物时,改变她的身世,提高她的文化素养等。毋庸置疑,《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要比《水浒传》中的丰富精彩得多。

  ④西门庆。这也是个经过了大改大造的新形象。《金瓶梅》增写了西门庆的身世与家世;将《水浒传》中写他“排降官吏”改为“交通官吏”;而且又让《水浒传》中这个未做官的一般商人做了理刑的大官。上述这些改动在西门庆形象的塑造上是一个重大发展。

  身世与家世的增写为后文家庭生活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交通官吏、跻身官阶的增改为塑造集官、商、市井恶棍为一身的新西门庆拓开了广阔的空间。《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无疑要比《水浒传》中的要饱满深刻得多。

  ⑤何九。《水浒传》中的侠义何九在《金瓶梅》中变成了昧良心之人。笔者认为《金瓶梅》中的何九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

  ⑥知县。《水浒传》中为阳谷县知县,为人正直,一心要周全武松。《金瓶梅》将他改为清河县知县,姓李名达天。他的后台明确点出是朝廷权奸朱劭,书中交代他们二人是亲戚。这李达天也坏,他在受西门庆重贿之后,对为民除害的英雄和曾为他奔走效命的都头武松全不念功与感激,竟用毒刑拶打。这一改写给权势者们卑劣凶残的真面目增加了暗色。此外,作者让这个有朱姓后台的知县名“达天”,是有深刻寓意的。“达天”者,通天也;别忘了明王朝皇上就是姓朱!这李达天给朝中送搜刮来的金银,残害武松,总后台不正是这朱姓的“天”吗?

  ⑦陈文昭。《水浒传》中的清官陈文昭,在《金瓶梅》中变了味。作者让他处于一个官僚集团复杂的关系网中,虽有正直廉明的愿望,但最终仍然只能顺水推舟,徇情枉法。这一改造比原作意味更深长。

  关于曲辞韵文及其他文字的移植改用,数量之多,难以胜数。其中有大量文字属于信手拈来,且用且改,有些用得很精彩,有些则失之粗滥(或系作者以外的人所添改补缀)。尤其是某些诗词甚至重复用了多次,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前车倒了千千辆”诗,《金瓶梅》分别在第九、十八、二十等回中多次重复。这些都不能不说是该书的败笔。

  尽管如此,它还是表现了在创新上的两个不可忽视的意义:一是移植改用并非现成故事的连缀和加工,故而《金瓶梅》开创了文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二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人物性格向世俗化、现实化、真实性方向的发展,它使人物摆脱了传奇作品脸谱化、神奇化的模式,首开了明清人情小说之先河。就《金瓶梅》之总体而论,它比《水浒传》的文化艺术价值更高。

  2.潘金莲“永夜盼西门”素材来源于何处?

  《金瓶梅》拓开《水浒传》的一个情节是潘氏与西门庆、王婆合谋毒杀武大之后,西门庆竟从她的眼前消失了。这个情节很富于跌宕起伏的效果。因此,人们在推敲潘金莲永夜盼西门素材来源于何处?

  按照《水浒传》的写法,第二十五回武大被毒杀身死,第二十六回武松回来为兄报仇,一刀杀了潘金莲,一刀杀了西门庆,押着王婆去官府自首,事情告一段落。奇的是《金瓶梅》第五回写毒杀武大,第六回写收买验尸人何九,第七回笔锋一转,却写西门庆另有新欢:迎娶孟玉楼。这么大的转折,真是意想不到,让人目瞪口呆。第八回,话分两头,复写潘金莲对西门庆的昼思夜盼……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跌宕起伏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读者惊讶于西门恶棍是如此的肆无忌惮,也为潘氏的际遇提心吊胆。

  是不是在《金瓶梅》以前有哪本书中写过这样的情节呢?学术界至今还未能找出有说服力的材料来。

  20世纪30年代,三行曾写过一篇论《金瓶梅》的文章(此文见周钧韬编《金瓶梅资料续编》第33页),他认为这一情节来源于《海陵荒淫》这本书。兹引录于下:

  此外,西门庆贪新忘旧之情,与残暴疯狂之性,也是脱胎于《海陵》底。举例说,如潘金莲既与西门庆通情,毒死了武大之后,接着就插入一段迎娶孟玉楼的事,把潘金莲冷落了许久,教她又气又急,连诅带骂,拿小妮子迎儿来出气,两次三番底派人去找西门庆。“那妇人每日长等短等,如石沉大海,……这妇人挨一日似三秋,盼一夜如半夏,等得杳无音信,不觉银牙暗咬,星眼流波。”

  《海陵荒淫》有一段与此相仿:光阴似箭,约莫着往来有数个月。海陵是渔色的人,又寻着别个主儿去弄,有好一程不到定哥这里。这定哥偷垂泪眼,懒试新妆,冷落凄凉,埋怨懊悔,叫贵哥着人去寻女待诏,要他寄个信儿与海陵,催他再来;那女待诏又病倒在床上,走来不得。定哥捺不住那春心鼓动,欲念牢登,过一日有如一年;见了乌带,就似眼中钉一般,一发惹动心中烦恼。这不是很相类似的吗?所以我说《金瓶梅》是脱胎于《海陵荒淫》底。

  以上是三行的看法。此外,郑振铎先生写过一篇《(金史·后妃)传与(金主亮荒淫>》的文章,认为《金主亮荒淫》(即前文称《海陵荒淫》)“其笔力的横姿泼辣,描写两性生活的肆无忌惮,都有和《金瓶梅词话》相合拍之处”。

  但因该书写作年代不明,故他在行文中说,《金主亮荒淫》中的某些文字“颇像是脱胎于《金瓶梅词话》……”他又说:“也许竟是同时代的作品,或竟是同出于一个作家的笔下罢。”《海陵荒淫》本身是一本很复杂的书。何人何时所作,今见之版本是否是真本、善本都一言难尽,这里不能详说。笔者认为,就上引三行论述的几段文字材料来看,要说《金瓶梅》中西门庆另觅新欢,潘氏永夜翘盼西门即从《海陵荒淫》那段简约文字而来,其说服力恐怕有些不足。人们企盼拿出更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来。

  3.“烧夫灵和尚听淫声”是受了何书的影响?

  “烧夫灵和尚听淫声”也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情节。它承接上一情节而来,惟妙惟肖地讽刺了那些六根未净的僧人在“色”的面前如何“昏迷了佛性禅心,关不住心猿意马”的情景。那么,“烧夫灵和尚听淫声”是受了何书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