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南明日不落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南明日不落

第78页

书籍名:《南明日不落》    作者:白面黑厮

        白明修收到了送上来了一堆堆的金钱鼠尾,也是无奈苦笑。
        不过,粤省大半地区归降,也让白明修声势暴涨,更使得他钱粮收入增多,还令其接触到更多人才。
        自白明修进入广州府的第二天,南明小朝廷就张贴布告,招贤纳士。白明修又直接开设了大明中央干部学校,对外宣称同国子监,招纳而来的贤才,将再次接受培训,再补缺。
        至于各地方州县,白明修是仰赖他的复去统管的。行政官员方面还是他的南明小朝廷的短板,但是他的军队体系却能够分散出余力来帮助他完成很多工作。自大明复成立之后,就对于军队有着非常完备的组织建设,除了战斗指挥的体系,还有政治工作的体系。比起旧式军队,接受新思想新教育的复士兵,已经基本可以做到令由上出、不惜一切代价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东西更是军中铁律。
        高喊军民一体的白明修,也将好的军队都是能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大明复重要的目标。所以,当白明修派遣大明复进入各州县,不仅没有扰民乱政,甚至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明复基层组织一面进入乡村市镇,组织市民农民进行自治,一面分配田地等生产资料进行恢复生产,顺便清算一下汉奸恶霸和恶绅。
        可即便如此,白明修的复也都是有限的,一个县他最多撒出去一个连。还是有些地方他也是照顾不到的。不过也因为他敢玩这一套,所以当受田群众和基层自治组织建立起来之后,他的复和南明政权也自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戴。
        这边是白明修的双管齐下,一面广纳贤才、通过干校系统进行培训改造;另一面则通过军队进入基层,搞群众路线,通过争取民心,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组织。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书人在评论时局的时候写道:“太子入粤不过一月有余,岭南焕然一新,气象大异,有大治之兆。”
        虽然这跟很多读书人和上流阶层所想的不太一样,太子监国并未重用那些投清又复明的家伙,也没有对于上层格外热络,反倒是格外重视那些寒门孤子,或者是烈门遗族。一批甚至被老爷们认为是上不得台面的泥腿子,居然也堂而皇之地跟他们的家族之星一同进入了“国子监”,成为了同窗。
        只不过太子监国的刀笔吏也格外厉害,投靠满清为虎作伥、迫害百姓的官员或者家族,都遭到了他的清算,一些家族也曾集众反抗,都被强悍的复连根拔起,一些担忧受到影响的家族,甚至举家北迁,逃离了广东。
        广东提督杨遇明仍旧假装看不见广州府的情况,甚至惠州本地很多客家大族已经跑去接洽太子监国,他也视而不见。
        他可以看不见白明修,但是白明修不可能装看不到他。惠州就在广州府左近,有二万清兵呆在这,白明修虽然不至于坐立不安,但总归也是不舒服的。
        于是乎,白明修率领他的骑二师和陆军103团开往惠州。只是没有想到杨遇明压根没有跟白明修打仗的心思,一听说白明修大军前来,索性弃城而逃,带着大队人马继续向东逃窜,进入山区。

106  杨氏投诚
        白明修没费什么功夫就占领了惠州,此时他广东十府一直隶州,除了粤东潮州府,已经尽数被他掌握。
        相比起清廷反应速度缓慢,白明修的动作可是十分快速,他的复本身就是现代式的军队,组织严密,且令行禁止。更何况白明修还带着大量的补给物资,基本上不担忧后勤补给上的事情,所以前出后退自如。
        大明复战功标榜,加上太子引九天神雷轰炸新会一类的传闻,留驻在广东的清军早没了什么抵抗之心。
        杨遇明这边一逃走,他手下就连续有几营清兵半途投靠了南明,杨遇明似乎也全不在意,一门心思扎入潮州的山里,一面还同屯驻揭阳的挂印总兵吴六奇取得联系,希望能够壮大声势,抵抗明军。
        白明修大军以骑兵为主,就算是103团的士兵们,也多数有战马骑行,辎重更是有大批马队协理。广东毕竟是富庶之地,白明修得广州府之后,施行了一系列政策,更以银两和粮食作为酬佣,征募民夫和牲畜,迅速地改善了大明复在广东的行军和机动能力。另外,白明修经营基层组织、走群众路线,加上他发钱发粮,使得整个工作都变得容易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白明修大军来得迅速,杨遇明都没有做好什么准备,只能仓皇而退,躲入山中。
        此时身在山中的杨遇明也是一肚子气和担忧,他对儿子杨宝荫说道:“明军来势凶猛,近乎不可阻挡。传闻桂王世子朱慈煊已经与郑逆取得联系,郑逆现在人就在广州府,朱慈煊还封了他瀛王。这样一来,惠州、潮州已经是腹背受敌。郑家屡屡进犯潮汕,贼心不死,而朱慈煊兵威太盛,攻打惠州,更是难以抵抗。朝廷此时恐怕才知道桂王世子陷广州府的事情,再抽调兵马,恐怕至少也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两藩的兵马也都在广西、贵州,对付晋王李定国。这南方的半壁江山,已经是糜烂了。”
        杨宝荫对其父道:“爹,若真的大明复起有望,为何不向桂王世子,哦不,大明太子纳降投诚?”
        杨遇明有些遗憾地道:“都怪爹先前太过贪心,觉得李定国、白文选之辈都能获个王爵,为父怎么也能讨一个国公当当,毕竟手下两万兵马,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怎成想,这太子殿下也太过刚硬,直接劈头盖脸骂了使者回来,还以他的铁骑恫吓。等到他东连郑延平,对惠州、潮州形成夹击之势,为父便失去了所有本钱了。”
        杨宝荫犹豫道:“只怕朝廷也会怪罪下来,责父亲的失土之罪。”
        “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潮州吴六奇尚有官兵三千,乡兵一万,他是靖南王麾下,经营潮州多年,更是潮州本乡本土,如能得他之助,至少能钉死在潮州,待朝廷援军开到,时局再变。”
        杨宝荫却没有什么信心,问道:“如那明太子真的有传言中那般能耐,朝廷的兵真的能打过他们吗?平西王都折在了云南,李定国以前是被平西王和赵布泰收拾得妥帖的败军之将,怎么去缅甸兜了一圈,军势便如此厉害?现在两藩包围云南,却不敢动作,反倒拖出来一条‘真龙’打进了广东……”
        杨遇明听到儿子如此胡言乱语,斥道:“休得乱言。”
        谁知道,这杨宝荫却一咬牙,跪在了他老爹面前,说道:“爹,咱们都已经让明军赶进山里来了,就算是逃到潮州又能如何?郑家在海上强攻,太子能从陆上来袭,吴六奇又没有三头六臂,早晚也是要败亡的。爹您老了可以不计较这些,可儿子尚年轻,做清鬼不如做明臣,就算封不到王爵、国公,不如投到太子殿下,靠军工挣一个出身。今日儿子请爹委屈一下,做了儿子的垫脚石,儿子缚了爹,带了兵马去投太子,就不必提心吊胆了。”
        杨遇明大惊:“你这个不孝子!”
        他原本想呼唤左右近侍心腹拿了杨宝荫,却没想到他的几名心腹部将却都站在了杨宝荫的身后。
        “你们……”
        一名部将说道:“得罪了,提督大人,咱们也都是想谋一条生路。”
        说着,便有几个健卒将杨遇明给绑了。杨宝荫对他老爹倒是一点也不客气,直接让人看守他老爹,自己则派了一名游击带着降表,速速出山寻找大明复中的太子殿下,向他投诚。
        白明修在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他的人马已经追赶了上百里,已经快要追上清军了。
        第二天拂晓,杨宝荫带领着已经缴械了的一万多清军从粤东山区走了出来。这也是迄今为止,白明修在进入广东之后,所接收到的最大规模的投降部队。白明修倒是比较欣赏杨宝荫这种无条件投降的态度,不像是他老爹还要跟自己要个爵位。
        白明修对杨宝荫道:“不错,你这个觉悟还是可以的,本宫在广州府设了大明复的第三训练基地,在那里改变改造投诚人员以及新训部队,你可以到那里好好学习,如果混得不错,出来也是个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