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南明日不落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南明日不落

第246页

书籍名:《南明日不落》    作者:白面黑厮

        这也是大明在社会变革方面优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地方,白明修始终将提升全民经济生活水平作为第一要素衡量,欧洲工业革命虽然将一部分农民改造成了具有部分消费力的工人,但他们的消费能力仍旧不足,更别说人口没多少。现在英国人口才六七百万人,这点消费力不如大明一个省。
        棉花供应危机倒是也给白明修敲了一个小警钟,他作为一个后来者,要是迷信市场的作用那就是真的该死了。很多东西能够想到、能够计划到,必须提前进行规划。
        他还想着说,利用大明的强大工业力在海外市场拓展,但实际的情况反而是,大明的内需市场貌似更加的甜美一些。中国这块宝地,自古就面临着一个甜蜜的烦恼,中土天朝已经足够优越,你还要不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再去不那么优越的地方开辟。本土市场都很够吃了,再去考虑外国消费习惯、拿下一丁点的外国市场,真的不够吃。所以哪怕到了后世,也有很多企业宁愿提高本土市场份额,也不愿意走到更远的地方去受苦。这本质上还是天朝上国人民的一种传统情结了。
        白明修最后又问了蔡佰一个问题:“大明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你们做得怎么样了?”
        蔡佰很明白皇帝陛下对此的重视,说道:“进度很快,应该能在年前共和院大议之前拿出方案。”

341  共和院
        元旦刚过不久,一则消息又一次引爆了大明的舆论。
        虽然现在老百姓们已经越发习惯,报纸上几乎过一段时间就会弄出一个什么大新闻,改变人们对于一些事情的认知,或者发生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不过这一个消息的发出,震撼性甚至不亚于新皇登基。
        《光复皇帝陛下诏:各地推举或自荐代表,参与年后共和院大议》!
        顺天府的大明社科理论研究院,已经钻研新学数年的王夫之拿到这份报纸之后,也不禁欣然,拊掌道:“终于来了!”
        跟许多明季出名的士子文人不同,王夫之没有选择从政,而是专心于理论的研究,不断地通过研究各类学说,尤其是马恩导师的学说理论,自己著述立论。王夫之在唯物史观的研究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俨然成为了有一尊学术大神,受到学界的敬仰。虽然对于政治体制,王夫之并没有像是黄宗羲、顾炎武一样提出特别具体的新政体的模式,但是他仍旧关心着大明的改革。
        共和院大议这种东西,其实在白明修出现之前,就有人在讨论了。黄宗羲那个时候讲“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更多的是一种东林士子以限制君权,追求自己统治阶级利益的现象。不过,随着马恩新学的大行其道,人们更多地来议论民本一类的思想时,自然会落到实地,讨论如何最真实地征求民意,为民谋福。
        当时一些人就讨论了欧洲的议会制度,不过大部分都是在批判,即便开眼看世界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大长项就是嘲笑蛮夷哪哪儿不好。
        随着广泛讨论,共和院的雏形就慢慢出现了。报纸上今天也写了《什么是共和院》这样的文章,共和一词是出自周公共和这个典故的。首先开宗明义,共和院并不是欧洲国家的那种代议制机构,也不具备什么立法权。大明共和院是由皇帝下诏召开,每年一次,由各地推举或者自荐代表,再有皇帝和理政院进行审核勾选,确定的总数约五百人的一个大型民意机构。共和院大议设在每年的正月末,理政院负责向共和院介绍去年工作的情况,并且提取来自各地、各界别的代表们表达的民意,对于理政院的一些工作进行修正和建议。
        而有意思的是,皇帝陛下本人是共和院的第一代表,也要参与到这个议政的过程中的。本质上,共和院不是一个权力机构,而是一个议政和协商机构。白明修很理想化,但是手段上向来务实。他所做的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完善健全而健康地发展。
        可以说,大明的政治始终也只能以君主和理政院的行政为主,但是为了避免出现脱离实际和腐化的现象,白明修设计了都察院和共和院作为补充。
        坐在王夫之面前,正在潜心读书的人,正是现今在知识分子的心中有着极高地位的马恩。马恩被皇帝陛下称为“导师”,他虽然不任一官半职,但是对于大明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广大的知识分子们也第一次认识到,远庙堂而不计天下,仅仅身为布衣,靠着研究思想和理论,居然也可能堪比圣贤。
        马恩的生活极为简单,他不参与政务,也谢绝各种慕名而来的访客,每日所做的就是读书、写作,所以马恩是极为高产的。
        马恩笑了笑问王夫之道:“王研究员,你也有兴趣成为共和院参议吗?”
        王夫之倒也并不否认,道:“此事乃大明今后政建的重要一步,能够参与其中,也算是幸事了。马老师并不想去见识一下吗?”
        马恩点头道:“我这身份,还是跟真正的政治运行保持一些距离才好,这毕竟是利益冲突。“
        马恩著书立说,尽可能地是保持在一个中立和客观的位置上,如果他真的成为了共和院参议,那么别人可能就要怀疑他的屁股问题了。
        王夫之点点头,带着探讨的意思问道:“共和院成立,选定五百多名代表担任参议,说是供陛下和理政院咨询,更进一步向公署表达民意。根底上,还是我朝首重的‘民本’思想,君王从皇帝宝座上已经退下来了,实际上以共和院第一参议的身份,将自己冠为民意的终极代表之体现,看起来马老师的诸多理念,已经不断地在实行开来了。”
        马恩摇头,还是很寡淡地说道:“我跟登基了的皇帝陛下,已经有一段日子没见了,对于他有什么影响力,我自己认为是没多少的。我写的东西,多是一家之言,更多是留待各方学士进行讨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再者,皇帝陛下是一个意志坚决之人,他认定的事情,一定便会推行的。”
        马恩顿了一顿,说道:“至于共和院这东西,虽然我早前提过民意的具现化体现机构这回事,不过我中华延绵数千年,君权和封建的力量何其雄厚,集权和秩序的观念何其稳固,虽然共和院取自周朝时期的例子,但是真正可派上几分用场,尚且难明。我是觉得,初期恐怕一群参议们,多是橡皮图章,一团和气地歌功颂德一番,起不到什么多大作用的。至于以后会怎样,或者皇帝陛下究竟想让共和院在我大明有多大的影响,都不好定论。因为,对我大明而言,什么政体、形制,都不是此际最紧要的事务。”
        王夫之与马恩一共工作了一段时间,对于马恩的一些理论烂熟于心,他道:“马老师是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吗?现在您更加在意工业化,大明国力的增强,而并不着急旁的么?”
        “正是如此,”马恩颔首道,“我国的底子究竟还是一个封建农业国,搞了一些工厂和商业公司出来,但是还没有扎根下去。比起这一次共和院大议,我倒是更在意理政院要提的那个‘大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342  大建设
        光复元年的一二月份,整个理政院最忙碌的单位莫过于经发会,这个重要性仅次于兵部和礼部的部会,现在已经越发被为界所认知,认为是大明政治领域最有影响力、也是权力最大的部会。
        白明修所参与的会议里,几乎有四成都是在跟经发会开的,有的时候也会加上其他的相关单位。经发会制定各种大明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计划,会直接决定庞大的大明国家财政预算的流向。
        自然,经发会的主要作用是制定计划,而真正拍板定案的还是理政院内阁。
        白明修这段日子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五年计划”。这个分明是来自后世的一个用语,现在已经在大明落地生根,并且快速地走向实际。大明的这个五年计划不仅仅是包含经济建设的,实际上还包括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民生各项种种包罗万象的东西。只不过经济建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而在经济建设之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