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南明日不落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南明日不落

第534页

书籍名:《南明日不落》    作者:白面黑厮

        白明修轻轻笑着:“我的责任,我承担了,那就够了。”
        王开听后,心中也是有所触动:“陛下的潇洒和胸襟,当真是凡人所不能。”
        谁知,这货居然画风一变:“皇上,话说战争结束了,我们海军的发展方向也要变化了吧,接下来我们是不是应该上马一点新的科研项目,再采购一点新式战舰什么的?”
        白明修眼睛瞪大,看着这个坑蒙经费成性的海军司令。
        “别想了,现在的舰队都维持不了全部!”
        “瞧您说的,陛下。说不定我们未来海军的船,是飞在太空中的呢。”

第740章  文明与人
        地中海的春天是浪漫而温暖的,大明进入了海军假日的时代。要说陆军还要参与个战后重建,维持一下秩序什么的,海军真的就没什么事情做了。
        丁铨看着手里的清单,觉得头发都在往下掉。
        “乖乖,这不是几乎四百多条护卫舰这下都要变成海警船了吗?”
        噶尔丹坐在阳光洒进来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摆着一杯气泡水,上面还嵌了一棵橄榄。
        “好歹护卫舰被裁掉了还有地方去,主力舰中的战列舰,除了上海级和后续舰,其他的这次要统一退光了。”
        丁铨无奈:“这还真的是要马放南山了呢。”
        不过他们也清楚,战列舰本来已经走到了海军进程的尽头,即便上海级战列舰保存下来,实际上也会以新的形态存在,而不是原本大炮对轰的那种钢铁巨舰。
        “退下来的战列舰直接进行封存,定期要进行一些维护的。航空母舰保留12艘,其余的就封存了。”噶尔丹道。
        丁铨评论:“也是真的不差钱,这些船造出来没几年,用都没怎么用,现在就直接封存了。”
        好歹航空母舰尚有新的建造计划,大明准备兴建8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四艘,然后再兴建10万吨的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作为验证,技术成熟之后再建造四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就是海军现在最大规模的装备更新计划了,能有这个计划就值得烧高香了。毕竟航空母舰属于纯进攻武器,现在大明也没有敌人了。
        现在大明保持有10艘埃塞克斯级2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等未来四艘核动力航母都出来了,埃塞克斯级也都会退光。
        大明的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什么的,都是在封存之列,海军现在有43艘轻巡洋舰,船龄很新,也都在白明修的干预下考虑到了未来的改装问题。所以这43艘轻巡洋舰都将保留,并且进行导弹化和航电改装之后,作为大明海军任务舰队的核心舰使用。
        噶尔丹捧着计划研读,也是感慨:“王开司令也是个神人,战争刚一结束,就能整出这种规模的武器更新换代的大计划,虽然是个25年期长期计划,但想一想都知道理政院和太平宫肯定是牙疼的。”
        在王开的海军换代计划里,海军保留了一百多艘济南级护卫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变成更为全能的任务舰。而大明海军更会修建60艘吨位在6000吨左右的导弹驱逐舰,作战效能比只有两千多吨的护卫舰强一个档次,甚至比一万多吨的改装轻巡更好。
        只是大战时期的那种状态回不去了,新导弹驱逐舰每年只建造6艘,海军要建造10年才能将这些战舰全部建造完。
        因为缺乏敌人,潜艇的重要性也降低了许多。不过仍作为探索技术的需要,开始建造核潜艇和科研潜艇使用。
        两栖舰队倒是也有好的发展,2万吨级的船坞登陆舰、4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以及气垫登陆艇这些东西也都有相应规划。考虑到多任务属性,在保证海疆安靖以及人道救援等方面,两栖类舰艇用处还是很大的。
        丁铨开玩笑地说道:“总归我们这些人,不至于失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陆军那边算是哀鸿遍野了。大明在世界大战中鼓捣出了连带藩军在内的三十几个集团军,三百多万人的地面部队。战争结束了,大明决定只维持200万人规模的地面部队。三分之一的集团军都要整体裁撤,于是也出现了去年刚当上高级军官,带领数千上万人马,今年就要告老还乡,回家搞经济建设的情况。
        因为统治了全世界,大明军队将在全世界驻军。军方将以辖领作为大军区,设置司令部,并按照实际情况在不同宣慰司、宣抚司和海外省进行驻军。现行的正规军、藩军和驻屯军团的体制也会继续延续。
        丁铨又对噶尔丹道:“听说,总参谋部和好几个单位已经开始收集我们作战的各种文件资料,编纂战史。你可是带领大西洋舰队打了大明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而且还是战列舰对轰的巅峰之战,海军还准备在旅顺、舟山、马尼拉、阿姆斯特丹等地修建大明海军博物馆,到时候就会有丹麦海峡海战,想一想你的头像将会被挂在博物馆中,向后来的人介绍当时的情况,还真的是个挺有意思的局面。”
        丁铨不禁打趣他:“蒙古海军大将,也是个传奇了。”
        噶尔丹冷淡地说:“我的存在,只是证明了,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不论有着怎样的经历,都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并且精益求精。”
        “嘿,你应该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咱们军队刊物上,说不定被哪个编纂教材的主编看见了,也给你编进咱们大明语文教材中。”
        噶尔丹倒是没接他这样打趣的玩笑话,他对于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有的时候也感觉非常错乱。从心底的某个部分,他也恨大明,恨这个终结了他的部族时代,让他远离草原、蓝天、赛马和营帐的国家——从此他的生活都变成了咸咸的海风以及一望无际的海洋,钢铁的战舰和水手们嘶哑的军歌。
        他是一个骄傲的蒙古人,从小梦想着如成吉思汗一样驰骋沙场,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居然是驾驭着几万吨的庞大战列舰,在成吉思汗也未曾到达的地方与敌人作战。
        而排除掉已成惘然的追忆,噶尔丹已经认同自己身为明人、一个大明军人的身份,并且对自己的身份充满了荣誉感。一个文明型国家所赋予她的成员的,不仅仅是通过种族血缘维系的连接感,还有相同叙事、文化精神与理念的归一,中华文明并不排外,而是兼容并蓄的,让无数接受她拥抱她的人,在这个国家寻找到自己的梦、寻找到自我实现的机会。

第741章  航天发射
        广东琼州府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成为了全世界都密切关注的地方。
        战争才过去没有三个月的时间,欧洲大部分被战争肆虐的地方还都是处于废墟清理的状态,然而大明已经准备要进行一些明显跟“现实”非常脱节的行动了——发射载人航天火箭。
        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对于航天事业还没有一个准确和清晰的认知的当下,大明在战后就这么快地做这种看上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很多人无法理解。不少人觉得,这只是大明的一种宣扬自身实力,但没有什么用的事。
        把人像炮弹一样打上太空,听着看着比较炫酷,估计是一种杂耍。
        甚至很多本土的华人也都觉得如此,大明帝国进行的这种“奇观”已经不少了,事实上华夏民族是一个“奇观爱好”民族,这种奇观能够满足他们的自豪感和喜悦感。
        只是白明修非常明白,搞航天事业根本不是他拼奇观的做法,是人类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星辰大海的艰辛旅途。谁也不能指望今天突然有一个厉害的家伙,研究了什么科学原理,然后人类做出了曲率引擎,自此宇宙任我遨游了。这条困难的路。人类不得不蹒跚前行。
        发射邀请了许多人来观看,除了白明修之外,甚至还邀请到了吴敏、步安两位总督。当然这两位总督也都是有各自的小算盘的,吴敏和步安都希望大明能够将航天事业的部分产业链放到他们那边去。
        吴敏想着要在印度修建一个卫星发射基地,而为了完成这个发射基地,势必要加大对印度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时加强与本土这一工业圣地的连接。步安则更多是从科教入手,希望本土的一些高校、研究所能够来到北美辖领设立分校,直接在当地培养出一批航天人才,甚至他还鼓励私人航天公司和创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