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唐:开局灌醉长乐公主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灌醉长乐公主

第137章 世家大族的天网

书籍名:《大唐:开局灌醉长乐公主》    作者:三藏小萌新

  “陛下,京兆尹王晏的奏折。”祥公公把一封加急的奏折递到李世民的面前。
  现在朝廷第一大事,就是天子脚下的安稳。
  长安是大唐的国都,更是大唐的脸面,是天子的尊严。
  长安一纷乱,天下就人心不稳。
  所以李世民特地吩咐祥公公,但凡是京兆尹的奏章都可以加急呈上。
  如今这奏折的来了,而且走的并非走三省六部,而是直接呈送皇宫。
  李世民哪能不认真?
  听到祥公公这么说,他就先将手头上的工作放下,第一时间说:“将奏折给朕看看。”
  祥公公不敢懈怠,李世民话音未落,奏折就已经递到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打开一看,不禁喜上眉梢。
  “好!”
  李世民大叫一声,拍着桌子,
  “京兆尹处事恰当,该赏!”
  “对了,京兆尹叫王晏?他和太原王氏,有什么关系吗?”
  祥公公躬身道:“京兆尹虽然姓王,但和太原王氏无关。”
  “那他是哪一家的?”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虽然科举从隋文帝开始就屡有开设,但真正能做到三品大员的位置却不是谁都能上台的,尤其是寒门出身子弟。
  短短几十年,就算有人通过科举制度做上了官员,除非皇帝破格提拔,否则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官。
  京兆尹(雍州牧)不算什么大官,但因为是在天子脚下,而且好歹也是三品官员,并非是哪个寒门子弟都能上台的。
  就算不是名门望族,也不会是小家小户。
  如果这个京兆尹并非是太原王氏这些,让李世民恨不得拔之而后快的家族出身,他倒愿意提拔此人。
  “皇城卫当中并没有记载,似乎此人父亲当初也只不过是七品的小官。”
  李世民颔首。
  看来是普通的做官世家。
  “那他和哪一家更加亲近?”李世民又问道。
  祥公公继续摇头:“他没有何谁亲近。”
  “既无家世,也无后台,他是怎么做到这个位置的?”李世民真的好奇了。
  要知道,自从九品中正制横行以来,上品寒门下品无士族可不是开玩笑的。
  即便是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有意识的遏制这种情况,尤其是北方的王朝,普通的世家大族的权利已经被缩减至最低。
  因为北方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以武立国,宗室乃至于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手中的兵权,更是压制这些世家大族的一根利器。
  但随着天下渐安,对世家大族的追捧,又重新日嚣尘上。
  现在已经成了李世民心头的一根刺,非拔不可。
  尤其李家自己取得天下,本就属于柱国公手里的府兵,以及最后的拥兵自重。
  所以李唐王朝创建之时,就非常警惕将军手里的军权,因此,整个王朝的军队。画地为府兵的模式而成。
  除了守卫皇城,
  若非战时,将军只能空白发。
  看贡献的力量,一旦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那么世族的力量就再一次的起头。
  这是无可避免的。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普通的官员想要做到如此的位置,身后没有其他世族的帮助,或者自身就是士族的代表,是做不到的。
  可偏偏……
  祥公公说京兆尹……哦不,应该是雍州牧,竟没有家世,也没有后台?
  朕的大唐,什么时候这么开放了?
  “当时似乎是有几家,为了这个位置,打出了火气,所以才会便宜了这位王晏大人。”
  说着,祥公公就开始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李世民。
  可以说,王晏之所以能取得这个位置,就是因为什么关系都没有,什么人都不是,所以在大家谁也不让着谁的时候,只能由他捡漏上位。
  可也正因为如此,每一年的绩效考核,无数的人想将他拉下马,王晏也只能想办法靠近长孙无忌……
  谁知道半路杀出个长孙无垢,王晏也只能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
  好在这一次,靠着安抚百姓的功绩,开始让他的名字出现在李世民的眼睛里。
  否则往常的时候,那些想将王晏拉下马的世家大族们,可都不愿意这么一个已经成为三品官,又什么关系都没有的人,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现在朝廷之中最高层的力量,一部分是李唐宗亲,但也只占一小部分,尤其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后,宗亲地位越显尴尬。
  而很大一部分则是有着爵位世袭罔,当初跟着李渊和李世民打天下的那些大臣。
  当初投奔李世民和李渊的那些大臣,固然有一些是顶尖世族大家出身。
  但很多时候,这些顶尖家族,不会轻易的释放友善,和押宝。
  所以围绕着李世民子身边的大臣更多的,还都只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出身。
  现在大唐开国也就十几年的功夫,
  朝廷顶层力量的结构,世家大族占的比例没有那么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世家大族的后继子弟都会慢慢的爬上高位。
  可如果李世民下定决心,将上层的人全部换成那些小家族,
  然后通过这些小家族,经过一两代的帝王努力,和现在的大家族形成对垒之势……
  那才是真正动摇现在家族之基的举措。
  所以这些大家族,心照不宣的在李世民面前拦住这些已经逐渐出头的寒门子弟或者小家族的官员。
  另一方面,则及尽所能之事,撩拨李世民对世家大族的忌惮之心。
  之前效果不错,
  起码李世民的重排百家姓,已经成了千古笑谈。
  反而大涨世家大族的士气。
  天下但凡读书人,就没有一个不尊重崔卢郑王四大家的。
  可现在,
  他们在李世民面前编织的,那一张大网已经撕开了一个小口子。
  “原来朕的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人才。”李世民又低头看了看奏折,脸上挂起了玩味的笑容。
  “陛下这一次在朝堂上力排众议,这位王晏大人之所以能取得今时今日的成果,也多亏陛下当时的坚持。”祥公公知道李世民心里在想什么,故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