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唐朝小官人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唐朝小官人

第二百七十七章 魏国公救我

书籍名:《唐朝小官人》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李显只是在颤抖,身如筛糠,说到这里时,整个人颤抖的更加厉害,他的眼里,已是泪水纵横,整个人像是无法遏制一样,最后他瞳孔散开,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二哥就是这样看着我,一动不动,他张着眼睛,有人在他的颈上套了白绫,我看他青筋爆出来,看他脸色胀红,看他的手不断的刨着地,我……我……”
秦少游面无表情,他只是个冷静的旁观者。
这些秘闻,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起什么波澜。
或许有些事,李显不能承受,可是对秦少游,却也不知他早已铁石心肠,还是因为他只是局外人,所以可以做到漠不关心。
不过此时对秦少游来说,他的冷静对于现在的他是极有帮助的。
首先,李显是个极度脆弱的人,不管他有多少不堪回首的过去,又或者是因为这些过去而造就了现在的李显,这一点秦少游几乎可以肯定了。
这也就难怪,为何李显终极一生,都在不断的被人所控制,这只怕与他的种种经历分不开。
不得不说,武则天是个合格的皇帝,因为她冷酷无情,因为他一切都以利弊而考量,因为她做的每一件事,从不顾念所谓的儿女私情,无情的人,往往是一个好的当政者。而至于李显,秦少游心里颇为复杂,他或许是个好人,但是绝不可能是个好皇帝,甚至,他连一个皇帝基本的手腕都没有,这样的秘闻,居然在极度的惶恐之下泄露给了自己,或许对李显来说,这个‘故事’压抑在他心中太多太多年,以至于今日的他不得不宣泄出来,可是对秦少游来说,这是极为不理智的行为,这个人……实在太过懦弱,甚至连中人之姿都没有,将来一旦做了天子,那所谓复兴的大唐王朝,实在让人堪忧。
秦少游电光火石之间,已不知权衡了多久,他当然知道,当李显把这些话说给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立即去宫中告密,还是又一次为李显保守这个秘密。
可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了选择,因为这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游戏,一旦淘汰掉了李显,唯一的继承人就是李旦,李旦绝不能做天子。
秦少游于是厉声道:“殿下,休要胡言乱语,这些话,也是作儿子,做臣子的人该说的吗?殿下千金之子,理应慎言,岂可如此不智。”
这是提醒李显,这件事不能再说下去了,再传出去,谁也不能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李显失魂落魄的垂坐,他眼里噙着泪水,如抽了魂一样,口里像是无意识的喃喃道:“你不会明白,你永远不会明白,恨只恨本宫,生在这帝王之家,恨只恨本宫……为何不是痴儿……秦少游……魏国公……本宫……”他艰难的道:“本宫绝不是蠢物,本宫知道,母皇是会杀人的,本宫不知道为何母皇突然又朝令夕改,突然又将相王叫来洛阳,可是本宫很害怕,怕极了,你可知道,当年的时候,我被发配去庐陵,监视居住时,是如何吗?本宫夜不能寐,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想起许多许多的事,那些事,实在过于恐怖,本宫害怕,张开眼的时候,身边的人,便将本宫锤死,本宫一度想要自尽,可是爱妃却告诉本宫:“祸福倚伏,这是没有常理的,人哪能没有死呢,何必现在就去。”爱妃在庐陵,与我甘苦与共,若不是她,本宫怕是早已死了。”
这个信息,对秦少游至关重要,秦少游所看到的韦妃,更多的是盛气凌人,他本以为,李显不过是摄于她的YIN威,而对她唯唯诺诺,可是现在这些话自李显口中说话来,秦少游却是意识到,事情远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简单。
韦氏……似乎可能成为一个隐患。
李显突然不知哪里来的气力,他挣扎着爬起,而后冲至秦少游面前,抓住秦少游的袖子,道:“魏国公救我!”
李显这是想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草了。
其实李显的心情,也很好理解,武则天让李旦手掌禁军二十卫,这是何等的权势,虽然某种程度来说,这不过是个名义,毕竟李旦刚刚抵达洛阳,经营不久,绝无可能一下子将二十卫牢牢控制在手里,可是他名正言顺,可以决定将军的任免,甚至可以安插自己的私人,这就导致,二十卫禁军,已经完全不可靠了,即便有人心向李显,可那又如何,李旦可是在宫中,离天子越近的人,一旦发生任何变故,他可以操作的事就太多太多了,禁卫就是如此,许多人可能效忠于你,可是真事到临头的时候,绝大多数人,只怕还要犹豫不决。
反观秦少游,他的果断可是出了名的,当年李隆基之乱,所有人都按兵不动,因为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即便有效忠于武则天的武装,也不得不摇摆,想要因循苟且,等到天亮之后,形势明朗再说。只有秦少游当机立断,这份魄力,确实是无人能及。
李显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秦少游身上,也算是情有可原。
秦少游连忙搀住他,道:“殿下,眼下陛下的心思尚且不知,殿下何必如此惶恐,殿下乃是太子,乃是少君,下官也算是殿下的半个臣子,自然而然,会维护殿下的周全。”
秦少游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因为他无法猜测武则天的真实态度,而任何一个许诺,都可能影响自己的生死荣辱,这不是小事。所以他的话,带着某种模棱两可。
李显却是苦笑摇头,手死死抓住秦少游,只是不肯放开,道:“不,不,本宫不要你的周全,本宫要的是,你为本宫做屏障,本宫……已是走投无路了,本宫这一次,怕是想去庐陵而不可得,稍有闪失,就是身死的下场,本宫还有妻儿,还有……”说到这里,他已是呜咽的说不出话来。
他这种行为,就好似是耍赖,和耍LIUMANG没有任何本质上的不同。
秦少游对他是极为同情的,可是现在,让自己当真下一个许诺,他却还是有些难以决断。
秦少游想了想,突然道:“殿下,不如请旨,至孟津暂住。”
李显猛地眼眸一亮,去孟津……这倒是个好主意。其实陛下想不想杀他,自己的弟弟有没有图谋,他也拿捏不准,他只是本能的害怕而已,这种惶恐不安,几乎要将他逼疯,究其原因,是因为洛阳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安全感。
而现在,秦少游让他去孟津,孟津虽然离洛阳不远,可是那儿,毕竟有与相王早已不死不休的天策军在,在那儿,想必能够踏实。
李显不知为何,对秦少游有一种莫名的信任感,这其中,当然有长公主的因素,也因为,大家相互之间,都有对方的‘秘密’,他猛地点头:“好,本宫去孟津,去孟津……”
“只是。”他又皱眉:“只是要去孟津,哪里有这样容易,本宫乃是太子,如何去得孟津。”
秦少游笑了笑,道:“殿下,莫要忘了,孟津正在筹备公主下嫁的事,而公主殿下下嫁,本就是陛下最看重的,若是这个时候,殿下因为挂念着妹妹的婚事,请旨去孟津巡视大婚事宜,岂不是正好?无论如何,这件事都要去试一试,殿下以为呢?”
李显整个人像是轻松了许多,他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就当如此,只是,本宫一人去,妻儿尚在……”
他仍然害怕,为人所加害。
秦少游却是笑着道:“殿下只要活着,就无人加害殿下的妻儿,殿下勿忧。”
李显沉吟着,最后还是点头。
某种程度来说,秦少游请他去孟津,就已经表明了秦少游的立场,天策军是愿意站在太子一边的,并且提供足够的保护。
而李显虽然懦弱,但是也绝非是个蠢蛋,他清楚秦少游的意思,这是他最后一颗救命稻草。
……………………………………………………………………………………………………………………………………………………………………………………………………………………………………………………………………………………………………………………………………
秦少游已从龙门宫出来,身后的龙门宫,依旧还是巍峨堂皇,秦少游没有骑马,而是让随从随他碎步而行,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
他心里想起一件事,王琚告诉自己,大变在即,而且这一次是真的大变在即,这个大变,莫非也和今日有关吗?
陛下的喜怒无常,确实是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之外,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也正因为如此,整个洛阳,怕又是要彻底的进行洗牌了。
秦少游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自己会这么快的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很快时候,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极为不智的。
可是他依然还是做出了选择。
无论是因为同情,或者是因为所谋更加深远。
至少现在,他的步履先是沉重,可是最后却又轻快起来。
迎着斜落的太阳,秦少游看着前方洒落下来的金黄,脚步坚定。


第二百七十八章;陛下何所念

武则天近几日身体更差了一些。
却也不知是为何,宫中倒是有些流言,说是因为李隆基的夺门,在那一夜遭了惊吓。
这些宫里私底下的流言蜚语,上官婉儿自是都晓得的,只不过谁也不肯说。
陛下这样的年龄,身体自然是不容闪失,也确实是因为上次夺门之后,身子便越显娇贵,先是染了风寒,此后又是接二连三的抱恙,以至夜里睡觉的时候,御医都要在侧殿里夜值,以防万一。
上官婉儿照例抵达了紫微宫,待诏房的事已经处置干净了,她得来禀告一声,等抵达了这里,蹑手蹑脚的进去,便看到了相王李旦,李旦这几日也是隔三差五的来,母子二人总有说不完的话。
这时听李旦道:“母皇,金吾卫的问题是最为严重,这禁卫还是惫懒了,儿臣发现了几次有兵丁当值的时候,在宫中的角落里与人搏戏,儿臣严令禁止,可是依旧却还是刹不住这股邪气。”
搏戏自周朝就有,史上就有记载,说是周天子曾与亲近的大臣搏戏三日,而这所谓的搏戏,无非是一种输赢的游戏而已,说穿了,其实就是聚赌。
武则天对此,似乎并不关心,只是摇了摇袖摆,道:“朕也知道军纪松弛的事,高宗先帝在的时候,也曾整饬过几次,效果也不是很好,天下毕竟是承平,朕是老了,此事你自己看着办就是。”
李旦颌首点头,而后十分担忧的道:“母后,还有一件事……”
武则天莞尔笑道:“你说罢。”
李旦似乎很犹豫,道:“太子殿下的身子似乎不是很好,上一次,听说他出了宫,就昏厥了过去,太子乃是国本,母后理应命御医去看看他,使人让他悉心调养,儿臣与他是兄弟,心中也甚是挂念。”
武则天身子支起来,似乎打起了精神,她不由道:“有这样的事?为何没有人说?”
“只是昏厥过去,一会儿就好了,儿臣本也不愿说,怕徒增母亲的忧心,只是想了想,若是不说,太子殿下的身子也是要紧,所以进退维谷,今日才不得不进言。”
李旦身子不好,这里头有两层意思。
至少在一旁的上官婉儿听来,却有弦外之音,这第一层意思,自然是有兄弟友爱之意,可是细细一思,里头左一句太子是国本,右一句悉心调养,却颇为刺耳。
太子是国本没错,这国本若是身子孱弱,那可就很糟糕了,所以历朝历代,都忌讳立年幼或者多病的人为储君,怕的就是出现政权不断交替的跌宕局面。至于调养,按理来说,太子李显也没什么别的事,他能忙什么,这不是每日都在调养吗?一个无所事事的人,突然说要调养,那只能说明此人必定是耽于玩乐,不懂得节制。
自然……这只是上官婉儿的心思,而李旦却是口出至诚,似乎又不像是说这些,上官婉儿眼眸悄悄打量武则天,想看看陛下是否听出来这弦外之音,武则天却只是微微蹙眉:“若是如此,那可得好生瞧瞧了,太子平时沉默寡言,素来又是闭门不出,朕也怕他闷出病来,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朕,婉儿,待会儿叫几个御医去看看。”
上官婉儿忙是应了。
武则天似乎颇为忧心:“太平的大婚,可就在近前了,太子可莫要出了什么变故才好。”
眼下武则天最上心的,还是那太平公主。
正说着,却是有宦官来,道:“陛下,太子觐见。”
武则天便端起茶盏来要喝茶,一面笑呵呵的道:“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请来吧。”
…………………………………………………………………………………………………………………………………………………………………………………………………………………………………………………………………………………………………………………………………………………………
李显拖着肥硕的身子进来,他看到了李旦,李旦朝他抿嘴一笑,李显忙是低头,去错开这个目光,他不知何以去面对这个弟弟,以至于他连向武则天行礼的事也忘了。
于是武则天咳嗽两声,李显才意识到什么,他忙道:“儿臣见过母皇。”
武则天笑吟吟的道:“不必多礼,坐吧,朕听说了一些事。”
前头的话倒还好,后面一句却是吓得李显脸色苍白如纸,他期期艾艾的道:“儿臣万死。”
武则天不禁嗔怒道:“朕听说你的身子不好,可是有的吗?前几日还在宫门口昏厥了过去,这与万死有没有关系。”
李显口齿不清,笨拙的很,一时又不知怎么答了,只好唯唯诺诺的道:“是,是……”
他乖乖的坐在了一侧的案牍后,武则天瞥了他一眼,对他显得甚不满意。
李显这样的人,确实是很难被人看中的,武则天除了一个早夭的儿子之外,只有三子,那先太子李弘自不必说,生的风流倜傥,满朝都是交口称赞,都说他是有才华的人,将来定能做个好天子,可是谁知,却是意外的‘猝死’了。至于四子李旦,虽然及不上李弘,却也算是能言善辩,算是相貌堂堂。唯独这个李显,不但笨拙,而且身子肥胖,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浑身上下,难觅一丁点闪光之处。
武则天便道:“你既是抱病在身,就理当静养,却是为何来见朕?”
李显道:“母皇,臣……臣在想公主下嫁的事,臣身子确实不好,不过府中的大夫却已是说了,这是儿臣平时闷在府中的缘故,一个人闷的久了,也会体虚。再者,令月乃是儿臣之妹,她嫁人的事,在儿臣眼里就是天大的事了,所以儿臣想请旨,且去孟津那儿,专程察视一下大婚之事,恳请……恳请母皇恩准。”
这个理由,显然是无可挑剔。
一方面是自己病了,需要出去散散心,另一方面,却是为了自己的妹子。
武则天不露声色,可是一旁的李旦眼眸里却是掠过了一丝诧异。
自己的这个兄长要去孟津?
他可是堂堂的太子,岂可轻易动身去洛阳之外?
而且看他说这件事的时候,居然口齿清晰,理由也是极为充分,很显然,这是有人背后教他说的。
如此看来,这一切未必就是李显的心思,而是有人在为李显出谋划策。
这个人是谁呢?
李旦眼眸眯起来,其实李显已经告诉了他答案。李显要去孟津,孟津是秦少游的地方,是天策府所在,堂堂太子,当然不可能轻涉险地,可是李显却是急于去孟津,只能说明,李显对秦少游十分放心和信任,背后在授意的人,想必就是那秦少游了。
想到那秦少游,李旦的表情居然十分的平静,他似乎一丁点丧子之痛的觉悟都没有。
不过……这个人似乎颇为让他忌惮,所以他的手还是微微动了一下,于是他不得不假装去端茶来做掩饰。
秦少游当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假若天策府不是在河南府,而是在江南西路或者是剑南路,或许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不值一提,可是偏偏,他的天策府就在孟津,就好似有一把利剑,直接抵住了洛阳地咽喉之地,况且此人还颇受母皇信任,又有数以千万的财力支持,甚至完全可以说,这个人在洛阳发生任何事的时候,都将会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年李隆基谋反失败,就是证明。
现在秦少游怂恿太子去孟津,又是为何呢?
李旦几乎可以想见,这一切,只怕没有这样简单。
可是他没有做声,只是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武则天蹙眉,淡淡道:“你有这份心思,可见你与令月之间的兄妹之情,朕听了,甚是欣慰。只不过孟津虽是不远,可你终究是太子……”
李显急切的道:“母皇,孟津就在洛阳一侧,不过是数十里路罢了,儿臣既为兄长,怎可对此事漠不关心,况且听说孟津那儿鸟语花香,儿臣也想出去见识一二。”
武则天哂然一笑,道:“好吧,既然如此,朕也就无话可说了,你要去便去。只是你的身子却也是要紧,方才旦儿还特意说了你的病情,他对你很是惺惺念念。”
李显只得朝李旦道:“多谢皇弟关心,本宫的病并无大碍。”
李旦笑嘻嘻的道:“若是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了。”
二人客客气气,总是让一旁看在眼里的上官婉儿觉得怪异,兄弟之间这样过份的客气,本就是奇怪的事,上官婉儿有不禁去看武则天,心里则更加嘀咕,这么明显的疏远,陛下难道就看不出来吗?可是为何陛下眼里,只有欣慰之色呢?
…………………………………………………………………………………………………………………………………………………………………………………………
第二章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