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有虫洞去明末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我有虫洞去明末

第34章 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书籍名:《我有虫洞去明末》    作者:天下无二汪

  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各自就餐不谈。
  汪鹏还以为领导要讲话呢,结果就那么简单,开吃。他刚刚已经抽空悄悄的看过怀表了。虫洞还在蓄能了,明天下午就可以再次回归。
  汪鹏也没太在意,已经确定要留在黑风寨了,那就好好了解一下,这里最缺什么?自己能解决什么?
  毕竟自己的身后还有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世界,可惜必须要拿在手里或背在身上,才能穿越。
  不然的话,想临高那种虫洞,直接光门一开,往里面扔就行了,或者也搞艘大船,直接拖一船物资来多方便啊。
  汪鹏在心里YY着,但是手和嘴都没闲着,大口的吃肉。
  煎饼和洗净的大葱、萝卜、大酱等都是分别用大竹筐装着。放在篝火前的木桌上,大家随意取食。
  虽然伙食简陋,不像现代社会精雕细琢,甚至远远比不上甘家庄的土豪日常伙食。但是汪鹏就是喜欢这种席地而坐,大家无拘无束,
  热闹祥和的氛围,简单的食物虽然并不美味,但是真的很香。怎么没看见沈凌云?汪鹏四处打量找寻着她的身影。
  哈哈,找到了!
  沈凌云晚上还特意穿了一身红色褙子,内衬白色丝裙子,头发也不像白天看到的那种纱网包头的男士发式.
  而是精心的梳了个俏皮的双螺髻,发髻之间还插着朵小花。依偎在一个清爽利落的少妇身旁,小口的吃着东西。
  好似被汪鹏目光惊动,往这边瞥了一眼,刚好是在篝火反射下,和汪鹏灼灼的目光对上。
  猛地一震,像被烫到了一样,一头躲进少妇的怀里,像个鸵鸟似的死也不敢抬头了。
  少妇也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往汪鹏这边看了一眼。
  笑着和身旁的二当家孙勇军说了几句什么,又和沈大虎聊了几句,然后盯住汪鹏仔细打量了一会儿。低下头来对怀里的沈凌云耳语着。
  只见沈凌云更是在她怀里,不住的扭动娇躯,就是不肯坐回原位。
  汪鹏被看的有些莫名其妙,又好像明白了什么。
  那个少妇应该是二当家孙勇军的夫人,沈凌云的舅妈,那眼神怎么像丈母娘看女婿似的,还越看越有趣了都。
  好一会儿沈凌云才抬起头来,原地坐好。汪鹏的位置能看到她的侧脸,沈凌云终于鼓起勇气回看了汪鹏一眼,又低下头去。
  那含羞似嗔的眼神,让汪鹏不由厚颜无耻的只想对云哥吟诗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沈凌云娇羞回眸的那一刻风情,已经彻底击溃了原本已经逐渐坚固的心理防线。
  现代社会女生性格自我,彻底解放。看多了巾帼女杰,神采飞扬不让须眉。
  对汪鹏这种从没有真正体会过恋爱的宅男来说,少女的娇羞就是堪比核武器的威力。
  初恋的师姐毫无反馈,只是汪鹏单方面的执着。四年的舔狗一无所得,只有不堪回味的苦涩。
  前女友开心时热情似火,不高兴时尖酸刻薄。大半年的相处,只有彼此索取的肉体愉悦,毫无精神的交流,回想起来更像是个交易,各有所得。
  汪鹏此时的心中,只有沈凌云那可爱的面容。师姐和前女友的印象已经随风消散、无影无踪。
  汪鹏心中暗道,惭愧惭愧,人家还是小女生啊,放在现代,才是高一小学妹啊。自己真是太禽兽了!
  汪鹏强行按耐住心头的悸动。和身旁的孙管事聊着山寨的情况,作为山寨的大管家,再加上都和甘家有仇。
  而且汪鹏还打瞎恶名昭彰的三眼彪一只眼,现在又收了自己两个嫡亲侄儿为徒。孙守荣对汪鹏很是热情,他对山寨的家底了如指掌。
  黑风寨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实际上早已是  捉襟见肘。山寨最缺的是盐,其次是粮食,再次是铁料。
  首先是盐,虽然离海边不算太远,有小路能绕行过去,但是海滩上只有石头和烂泥滩,
  想要大量煮海熬盐,要从山里砍伐木材拖运过去,山路崎岖,实在困难。
  只有在逼不得已断盐的情况下,才会集中全寨人手,肩挑手扛的运过去,一次性辛辛苦苦搞上好多天,才能收获不多的盐支撑到新买的盐入库。
  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而买盐的渠道基本都被官府和豪强控制,而这些人又都是山寨的对头。
  只能每年靠闽商的船带一部分盐过来,作为山寨主要的食盐来源和重要储备。
  平时都是从大盐商底下,过了下七八手的私盐贩子手里。高价买一些私盐,就这还不稳定,要冒一定的风险。
  再说粮食,山寨的谷里虽然土地肥沃,但毕竟地方不大,原本两三百人时还能维持。
  但是后来人口翻倍,仅靠自己种的粮食已经缺口一半了。也只能靠外购不足的部分,才能糊口。
  现在冬冷夏旱,粮食严重减产,大地主们有粮食也不卖,囤货居奇。收粮时压价,粮荒时抬价。
  山寨本来位置就偏僻,每次都是想尽办法才能购到粮,再竭尽全力运回。
  两个当家的待人仁义,被逼的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只要投奔山寨,都会先收留观察,只要人品没问题,那就全当成自己人。
  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山寨里的人喝西北风。所以山寨的粮食一直在警戒线上下浮动,一不留神就可能出大问题。
  再说铁料,谷里有个小铁矿,木炭也不缺,四个铁匠带着十几个徒弟,也是全力炼铁,加工。
  因为谷里也没有什么特产,刚开始时和闽商交易只能提供一些山货,价值不高。后来产铁了,打造的铁锅,兵器,很受闽商喜欢。
  虽然比不上广铁闽铁优质,但只要是铁,拖到高丽和倭国都能换成大袋的人参和白花花的银子。
  所以闽商才愿意单独为山寨拖了一批盐过来,换成铁器。也愿意帮他们购买一些特殊物品,如佛郎机火铳。
  从而导致产的铁,大部分都被作为重要物资交易了出去。而寨丁们也要训练,还要时不时的作战。
  如果有足够的铁料,就可以把战士们全部换成铁甲。哪怕只是半身甲,也可以让战斗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