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有虫洞去明末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我有虫洞去明末

第47章 穿越者必备技能“晒盐池”……

书籍名:《我有虫洞去明末》    作者:天下无二汪

  这是个靠近西侧崖壁的背风面阳,四周有树木的地方。
  难得的是还有一处从山腰上流下的山泉水,在崖壁下冲了个小池塘。真不愧是山寨精英夜不收,野外经验就是丰富。
  大家纷纷按各自的队伍,寻一块平坦的地面收拾帐篷做露营的准备。天色将晚,大伙先安置好营地,明天再开始行动。
  汪鹏也寻了块背风的山崖前平坦干燥的小高地,解下登山包,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单人折叠帐篷。
  将捆在一起的折叠支架打开,全部连接穿好,又鼓起腮帮子使劲的通过帐篷底部的气门吹气。
  一番折腾后,一个外面是漂亮的橘黄色,底下有气垫隔潮的舒适小窝就完成了。
  帐篷的四角固定扣,用粗短的野营钉钉牢。压上从周边捡来的大石块,搞定收工。
  汪鹏拉开拉链打开帐篷门,先把包塞进去,自己也钻了进去,换了条大裤衩,光着脚,拎着地笼,去海边搞点海鲜。
  沈凌云正在女孩群里帮着搭帐篷,一眼看到汪鹏这边漂亮的橘黄色小帐篷已经完成了。赤脚提着网正准备去海边。
  手里的活也不想搞了。也空着手,蹦蹦跳跳的追上汪鹏,不管哪个时代,16岁也都是青春烂漫的季节。
  沈凌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腻在汪鹏身边,虽然还是有点害羞,但是真的很开心。两个人从落潮的海滩上捡了一些贝壳用刀撬开,
  取出贝肉。还捡了些到死掉的八爪鱼鱿鱼之类。都绑在地笼的挂饵处,汪鹏在地笼边上的固定绳上,系好合适大小的石块,慢慢的走进海水深处。
  暴晒一天的海水表面一点都不凉。此处海滩比较平缓,走了大概50多米才刚刚瞒过膝盖。
  汪鹏将地笼顺着海浪方向,一节节的拉开放好,又用一根路上捡的当手杖的长木棍在泥里插紧。
  将浮标固定好位置。他回到海滩上对沈凌云表功,今晚请她吃海鲜大餐。沈凌云也是开心的充满期待。
  时间不长,山寨众人已经在孙守荣的指挥下建好了营地。煮饭的大锅也已经支起来,源源不断的干柴枯木也被众人捡聚到一起。
  一部分寨丁也被夜不收小队长陈昌平带领着,在海滩上捡新鲜的海贝和  挖海螺海蛏子。
  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就聚了一堆,拿来木桶,大家又一起撬壳取肉,清洗干净。和锅里的麦面粥加在一起。
  随着锅中热浪滚滚,特有的海味鲜香飘满了营地。趁着天色尚可,夕阳未下,汪鹏和孙守荣一起走到明天将要开工的地段。
  他拿出准备好的图纸给孙管事介绍自己的方案。
  晒盐场并不复杂,就是一个三亩大的长方形的储水池。
  加4个逐步变小的蒸发池,1个调卤池和2个小的结晶池,最后就是一个堆盐垛,将湿盐晒干。八级制盐法,5级制卤,1级调卤、2级结晶。
  海水先通过水沟在涨潮时,纳潮放入储水池,暴晒10日左右,放入第一个蒸发池。
  再过7日左右放入第二个蒸发池,以此反复,让海水不断的蒸发成含盐量越来越高的卤水。
  再在调卤池里加入老卤,加快结晶速度。直到盐花出现,再放入结晶池。
  通过打盐花,再次加快结晶速度和控制盐粒大小,最后将含水的盐从结晶池里捞出,堆垛晒干。
  现代的古法盐场40人能玩转800亩的盐田。因为有抽水机,可以方便的将海水和卤水换入不同的蒸发池。
  这个时代就只能靠高低落差,才能减轻人力负担。所以土方量还是很大的,汪鹏找了把长枪,在选好的位置,用枪头,画出大致的轮廓。
  第一次制作,没有好高骛远,先做出个小型完整流程的样板工程,明年夏天看情况再扩建。
  孙守荣彻底搞明白整个的晒盐流程,和施工方案后。也和汪鹏探讨了人手的安排。
  明天急需的是先挖引潮池和第一级蓄水池,早点将海水进池蒸发。
  然后一级一级的建设,争取把池建在卤水成型之前。土建工程完工时,差不多也就能结晶了。
  今年留下的时间不多,一旦天冷起来,在冰凉的海水里施工,人吃不消。
  按照估算,一波30天左右完整的晒盐流程后,应该最少能出两三石盐。而且隔三五天就有两三石,
  一个月最少三四十石盐,足够山寨放开食盐控制,还能输出。这要是在现代,如此低的产量和大量的人工。
  估计能把人笑死,把老板赔死。
  但是在大明朝,和大部分靠煮海为盐的制盐工艺相比。
  这已经是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这个时代,粮食值钱、盐值钱。就是人力不值钱。
  明天还要安排陶工去寻合适的陶土,争取就地开窑,烧制陶砖。
  蒸发池和结晶池底部,要用大块的陶板像铺地砖一样的铺好,一方面会减缓渗透,一方面能吸收热量,能有效的加快蒸发效率,显著减少晒盐时间。
  如果没有成功,就需要从山谷里用人力抬运过来。汪鹏来之前,沈大虎已经交代陶工头目张大叔,等把小寨砖瓦需要的量完成后,开始烧制一批陶砖备用。
  木工将建立小工坊,边制作盐池用的推板,边建设营地。按照山寨的规划,这里要建设一个半永久的小寨。
  以后每年适合晒盐的季节,都将安排专门的人手每次20人左右轮换制盐。
  说话间,夜不收队长陈昌平过来招呼大家吃饭。于是三人边走边聊,直到被鲜美的海鲜麦粥挡住了嘴。
  众人虽然靠海不远,但是山路崎岖,通行不便。难得吃到如此新鲜的小海鲜粥,那是无比的鲜美。
  就着粗面馍馍,所有在场的寨民都是吃的无比畅快。
  在这个饥寒的年代,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一顿既美味、又可以敞开吃的美食所能媲美的享受了!如果有那一定是两顿。
  汪鹏和沈凌云互相打着眼色,都控制着饭量,准备晚上一起吃海鲜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