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我有虫洞去明末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我有虫洞去明末

第590章 成衣、布鞋、书店、读书会

书籍名:《我有虫洞去明末》    作者:天下无二汪

  嘿嘿!汪鹏这个挂比,早就安排人提前接触。
  相关的书籍也是早早的送上他们的案头,大明的文人不能一棍子都打死。
  很多人只是有时代的局限性,没接触过先进的理念,汪鹏有啊!
  这事还急不得,只有潜移默化中,将其化为已方的一员。
  有钱有权的读书人都有出路,没钱没权的读书人别想出头。
  这大明朝已经二百六十多年了,阶级固化到一定程度,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百分之八十的读书人,根本就别指望考上进士当官发财。
  连宋应星、黄宗羲这样的人都考不上进士。可想而知,大明到了什么程度。
  到现在为止,汪鹏也没打算和这个世界妥协。
  他要建立的国度,和这个世界上已经出现的所有政体都格格不入。
  也从没打算让原有的统治阶层,进入赤旗系统,大明的文官武将里有没有好人?有,很少,但是并不是没有。
  比如毛帅、比如满桂、比如卢象升等等。
  大明读书人有没有睁眼看世界的?有,也不多,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想着金榜题名时,看尽长安花。
  汪鹏认真思考过,以后对旧文人的处理,毕竟都是自己的同胞。
  “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脑力劳动也是劳动。”
  与其等到鼎革之时,让这些普通的底层的读书人茫然无措。
  不如早一点,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看清这个大明,换一条道路走走看。
  军情局很多驻扎在各个城市的商业组,做敲门砖的一开始都是稀缺的辽东贵货。
  站住脚后,就会在当地开一些东北日用品、工具、甚至是鞋帽成衣店。
  别笑啊,当时城市居民的衣服,很少是成衣,大多是自己扯上几尺布,家里的女眷剪裁制作。
  有钱人会有专门的裁缝,或叫制衣匠上门量体裁衣,很少有做好的衣服挂在店里卖的。
  如果有,一般也是人家典当的旧衣物。
  有人要说了,你哪里来的那么多布料,松江棉布了解一下!
  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元代时棉花栽培地区就日渐扩大。
  明太祖也大力提倡植棉,所以栽培棉遍及全国,棉纺织业也非常发达。
  而松江自元代以来,逐步发展成全国棉织中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首位。
  松江地区每天所出的布匹要以万来计算,有这样的美誉: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松江布远销全国各地,有“衣被天下”的美誉。
  这个时代,松江有一种优质棉布“三梭布”,布幅三尺余,细密如绸,坚实耐用,为当时最上等的棉布。
  皇帝的御衣就是用三梭布制作的。按照《明史?卷八二》所记载,三梭布的价格非常昂贵。
  成化年间每匹值二两白银,一般粗阔棉布仅值三、四钱白银。
  曾经用它来折付官员俸粮,成化十六年(1480)每匹折粮30石。
  汪鹏并没有准备现在就去击垮这些产业,红旗城和辽东的新式蒸汽驱动的织布机,主要是生产军队的服装,和海军的船帆。
  民间使用的布匹缺口,则大量的从松江购买,也花不了多少钱。
  军情局选择的成衣铺,也都是面向普通百姓的麻布或棉布衣物,丝绸类的很少。
  价格都很便宜,比自己买布做衣服略贵一点。
  城市里稍微有点余钱的很是欢迎,针脚细密,质量又好,还有分左右脚的布鞋,穿过就知道舒服。
  衣服是红旗城制衣厂大规模制作的,除了保证军方和民间需求外,还能输出做产品。
  而布鞋是就地发动所在城市里的妇女,从店里领取原料,按照式样制作,赚取手工费,改善生活。
  除了店里带着卖,大批量的被当成军鞋运回红旗城,发到各个部门。
  别小看这一点点的收入,对城市里,尤其是贫民家庭,也就意味着每天多一大碗米饭或是多加一道菜了。
  军情局的女子队员,就是这样慢慢的渗入到一个个城市的边边角角。
  和大妈大婶、嫂子小妹等等,建立起稳定的关系,物色合适的人手,迅速的发展自己的情报网。
  别小看这条隐蔽战线,很多绝密的消息,就是从毫不起眼的女仆、女佣、洗衣妇、厨娘等这里汇总的。
  现在针对读书人这个群体,各个站点又多了一个叫“新知书林”的联名书铺,装潢很简单,但是里面书籍如山。
  采用开放式书架,有专门的阅读角,还提供免费茶水,有出恭之处。
  这可就轰动全城,其实书铺的书价格已经很便宜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窘迫的穷书生买不起,只能假借着买书来看书。
  店里的伙计,也都是在当地招的穷书生,书不外借,但是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浏览。
  看的精彩了,还可以摘录,但是这边不提供毛笔,只有蘸水钢笔和墨水瓶白纸。
  爱用不用,自己带笔可以,但是要自己带纸,就是这一点点的要求,居然让很多书生主动学着用硬笔。
  哎呀,刚开始不习惯,用惯了还真省事。
  书店里一个大大的“静”字提醒着众人,不得大声喧哗。
  但是看到精彩绝伦的地方,想一吐为快怎么办?
  有专门的读书会小沙龙,在书店二楼,会有一个会客室一样的场所。
  木椅茶桌,都是免费使用,大茶壶泡的大叶子茶不值钱,但是也很浓。
  书友们三五一群,高谈阔论,各抒己见,也是极为快意。
  国内的有净化版《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名著,他还没写),
  《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顾炎武的名著,他也还没写),
  《论秦始皇》《宋论》(王夫之的名著,他更没写)
  国外的,有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笛卡尔的《论世界》《哲学原理》,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后世的净化版《矛盾论》等等。
  各式各样新奇的观点、论断,和无法反驳的先进哲学思想,给这些大明的小知识分子冲击的三观动摇。
  尤其是金陵的黄、顾本人看到自己未来的名著,那种发自肺腑的酣畅淋漓,难以言表。
  尤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更是触动心弦,热血上头。
  这些读书会慢慢的变成讨论会,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很多不得志的读书人,告别家人,背起行囊,前往神秘的辽东。
  去看看传说中的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模样。
  有人深以为然,认同了赤旗的理念,很快就被吸纳进人才匮乏的组织。
  也有人不认同赤旗理念,被遣送回乡。
  道不同不相为谋,汪鹏从来不会去勉强或是祈求别人来认同自己的理念。
  道理就在那里,无论你是承认还是不承认!